出生于1984年的张志豪,是基层家庭医生团队中相对年轻的。中等身材,圆脸,看上去一团和气。
2008年一毕业就扎根在了惠山区洛社镇石塘湾卫生院,在这里奉献了十年青春。
看诊多一点耐心
在基层卫生院,医生们打交道的,多是周边的乡里乡亲,而且中老年人居多。他们说话做事没那么利索了,往往一句话颠三倒四说好几遍,一些操作需要反复确认,医生的医嘱也常常记不全。
面对他们,在十多年的工作中,张志豪早已磨炼出了极佳的耐心。患者愿意说说家长里短,他乐意听,还能适时地搭搭腔。
在医院里来来去去,张志豪经常被路遇的患者“拦住”。
门诊上,“张医生,麻烦给个温度计我量量。”张志豪给他拿了一根,顺便关心:“退烧没那么快的,不要急,弗碍个!”
病房里,“张医生,我老头子要转院,这个病历卡怎么处理?”张志豪接过单子,详细指点转院手续。
走廊中,“张医生,你帮我看看,这个指标高了怎么办?”张志豪扫了眼报告哭笑不得:“李阿姨,你这个要去找耳鼻喉科医生看看。”……
这些老患者都熟悉张志豪,遇事儿都喜欢“麻烦”他,哪怕不在张志豪的工作职责内,也乐意听他指点一下。
所以,无论在医院哪里,无论遇到谁,只要有患者招呼他问问题,回答的时候他总会“多说几句”。
“基层最多的是老年慢病患者,对待他们,我多说一点,他们就多一点安心;时间一长,他们相信我,下次来还是会找我。”张志豪觉得,医患双方其实是相互成全的。
医患间细水长流的“相互成全”,消除了距离,削减了公事公办的刻板,提炼出了浓浓的“人情味儿”。
下乡多一点责任
张志豪毕业后,曾在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进修学习,并在解放军第101医院(现解放军第九〇四医院)经历了三年规培轮转。多次的学习机会,给张志豪的专业水平带来很大的帮助。
平时在医院,张志豪在内科坐诊,还要管病区的住院病人。自从去年卫生院在秦巷卫生服务站开设“张志豪家庭医生工作室”后,每月第一和第三周的周二上午,张志豪都要在秦巷服务站坐诊,雷打不动,不少签约居民都等着这个这个时间来卫生室找张志豪。
张志豪心里有一本明确的“服务账”:他的团队服务的秦巷村和天授村,辖区人口8238人,其中老年人1397人、高血压患者2433人、糖尿病患者858人、残疾人192人、低保对象13人。
针对这些人群,张志豪和他的团队再进行细分,把高龄行动不便的、慢病残疾人等人群筛选出来,这部分是他们需要定期上门的重点服务对象。
家住秦巷村的秦阿姨,家里有部特殊的电话。这部电话是5年前石塘湾卫生院给她安装的,电话设置了“一键通”,拨打号码“1”,能直接联通张志豪的手机。
“一键通”是多年前石塘湾卫生院为辖区需要特殊医疗照顾的家庭实行的公益措施,方便患者和家属一键直播呼叫“家庭医生”的。
张志豪那时候就接管了五六个这样的“一键通”病人,秦阿姨家是其中之一。
秦阿姨家里情况特殊。82岁的老母亲,2001年患了中风,右侧肢体残疾,长期瘫痪在床;27岁的侄女,先天智力障碍,生活需要照顾。
“家里两个残疾人,电话一打,张医生他们两天之内肯定就上门来了!”秦阿姨拉着母亲的手,声声感激。
张志豪团队服务了秦阿姨家5年多,定期上门,给老人家量血压听心肺、调整药量,想办法哄智力低下的侄女按时服药。
多年来深受张志豪团队帮助的秦阿姨,主动参加了街道的志愿者服务队,一有清扫公共区域、慰问老人等活动,她总是第一时间报名。
“每次志愿者活动我都去的,也是传递张医生他们的正能量!”秦阿姨说起自己的志愿者经历,滔滔不绝。
目前为止,张志豪家庭医生团队签约了600多个居民,签约患者可通过提前预约,到村卫生室进行血糖、血压检测以及向家庭医生进行健康询问、进行健康检查等。
除了这些针对居民的服务工作,张志豪还要负责秦巷村卫生室的业务技术指导和工作质量督查,回答同事们的疑问,解决一些同事们解决不了的病症。
服务多一点特色
家庭医生签约,针对的是辖区所有的慢病患者。这类患者中,相对特殊的是糖尿病群体。
糖尿病可能会发生多种并发症,比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等等。所以除了监测血糖水平,糖尿病患者最好还要定期进行并发症的筛查,而这些筛查并不在普通的签约服务包里。
石塘湾卫生院为此制定了个性化签约服务包,与签约的糖尿病居民在做好宣传的前提下,采取自愿的原则,进行个性化签约。
这块服务,也成了包括张志豪在内的石塘湾所有家庭医生团队独有的特色。
张志豪在门诊时曾接诊了一位69岁的郑老太。郑老太患有糖尿病,最近眼睛总是感到酸涩、模糊,张志豪详细询问病情并做了检查后,告知有糖尿病并发症的可能。征得郑老太的同意后,张志豪与其签订了糖尿病个性化服务包。
随后,通过眼底照相、ABI检查、感觉阈检查等,张志豪发现患者已经有眼底出血,腓肠神经感觉减退等早期并发症现象,张志豪认真评估后,提出了健康管理的建议,并把郑老太纳入MMC进行糖尿病精准化管理,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及指导。
包括口服糖尿病药物指导、胰岛素用药指导、低血糖管理、足部护理、糖尿病饮食及运动指导等。
这是张志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签约服务以来,对签约居民承诺“我签约,我服务”的一个缩影。
谈及基层工作的难点,张志豪坦言,最大的难点在于有的患者依从性差,有病喜欢拖着,电话随访经常被当做骚扰电话。
“但有什么办法呢?我只能一步步来,多说一些,再多说一些,他们烦了也得说。”
结语: 家庭医生的工作,可能没有手术台上的生死攸关,没有急诊室的惊心动魄,但必须面对琐碎的日常,把工作的阵地前移到乡村的每一个角落,他们是支撑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塔底基座,真正用“敬佑生命”守住百姓健康的底线。
“基层的工作就是这样的。在疾病防控体系中,农村这些慢病老人,就是‘沉默的大多数’,我们不管,谁去管呢?”张志豪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