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文资讯

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医院:生命画卷上的温柔笔触

时间:2025-11-04  来源: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医院  作者:李冬梅

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的是一例重度焦虑患者冠脉CTA检查的全程精细化护理,这不是一张冰冷的影像胶片,而是一幅用专业与温情共同绘制的“生命画卷”。我们影像科护士,常常被看作是技术操作的执行者,但我想说,我们更是患者穿越“黑暗”检查隧道时,那束最温暖、最坚定的光。

 

【一、案卷初展:当“心病”遇上“心病”】

 

患者李叔叔,78岁,因“反复胸闷心悸”拟行冠脉CTA检查,排查冠心病。然而,在我们初次见面时,他给我的印象远比病历上的描述更深刻:他眉头紧锁,双手不自觉地颤抖,反复询问:“护士,这个检查痛不痛?我会不会死在机器里?”

 

通过专业的沟通评估,我们发现李叔叔存在典型的重度检查焦虑。他对幽闭环境极度恐惧,对注射造影剂充满担忧,甚至有心率过快(静息心率达105次/分)的情况。这无疑为我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挑战:一个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过快的心率,就像画卷上凌乱的线条,会严重干扰影像的清晰度,甚至导致检查失败。

 

此刻,我们面临的不仅是患者心脏血管的“结构之谜”,更是他内心深处的“情绪之结”。解开这个结,成为我们成功完成检查的首要任务。

 

【二、精描细绘:三段式全程精细化护理的实践】

 

我们摒弃了“流水线”式操作,为李叔叔量身定制了“检查前-中-后”三段式全程精细化护理方案。

 

1. 检查前:心理“预造影”,构筑安全堤坝

 

· 环境脱敏: 我们并未急于将他推入扫描间,而是先带他熟悉环境,触摸检查床,聆听设备待机时发出的声音,并形象地解释为“太空船启动前的倒计时”。

· 认知重建: 我们用通俗的比喻讲解流程:“打造影剂就像给您的心脏血管拍一张‘高清艺术照’,手上会有一阵热流,那是‘灯光师’在打光,是正常的,而且我会一直在对讲机里陪着您。”

· 生理准备: 针对心率过快,我们指导他进行了深慢呼吸训练(吸气4秒,屏息2秒,呼气6秒)。在候诊时,我们让他聆听为其准备的舒缓音乐,成功将心率降至75次/分以下,达到了检查要求。

 

2. 检查中:温情“实时增强”,护航检查全程

 

· 非语言沟通: 在为他摆放体位时,我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这个简单的动作传递着无声的支持:“别怕,有我在。”

· 全程语音引导: 扫描开始后,我通过麦克风,用平稳、清晰的语音全程陪伴:“李叔叔,现在我们准备开始了,请按照我的指令吸气、屏住气……您做得非常棒!保持住,就像我们练习的那样……”

· 创造连接感: 在注射造影剂前,我明确告知:“李叔叔,灯光师准备打光了,手部会感觉发热,这是正常的,请继续平稳呼吸。” 让他对即将发生的一切有预知,从而消除未知的恐惧。

 

3. 检查后:效果“延迟评估”,关爱永不落幕

 

· 即时肯定与安抚: 检查结束后,我第一时间来到他身边,为他解除压迫器,并真诚地称赞他:“李叔叔,您太棒了!配合得非常好,我们成功完成了!”

· 延续性健康指导: 在观察期,我们不仅关注穿刺点和生命体征,更与他交流检查后的感受,并进行了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将这次检查作为他重视心脏健康的起点。

 

【三、画卷生辉:技术与人文的双重成像】

 

最终,我们成功获取了优质的冠脉CTA图像,血管显示清晰,无运动伪影,为临床诊断提供了确凿的依据。但更让我们自豪的,是另一幅“影像”——李叔叔在检查结束后,紧握我的双手,眼含热泪地说:“姑娘,谢谢你,没有你,我肯定撑不下来。原来这个检查一点都不可怕。”

 

这一刻,我们看到的是一位患者从恐惧到信任的转变,是护理价值最生动的体现。我们不仅完成了一次技术操作,更完成了一次有效的心理干预和温暖的人文关怀。


赞一下
返回首页
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