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人帮我们救救孩子!”
6月12日晚上9点40分左右,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前往T3航站楼的摆渡车上,一名怀抱孩子的男子大声呼救,一旁孩子的妈妈不知所措,焦急的哭了起来。 此时,正准备转机前往赞比亚的中国(郑州)援赞比亚第21批医疗队队员正好在这趟摆渡车上,听到呼救后,郑州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徐光、麻醉科主治医师张训功、产科主任医师田兆华以及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李朝亮立即“飞奔”过去进行救助。 “我们是医生,请你们不要担心” “我们是医生,请你们不要担心。”张训功一边安慰孩子父母,一边与徐光、李朝亮一同接过孩子,将他平放在地板上。 此时,孩子已神志不清、口腔有大量分泌物、嘴唇发干发紫、呼吸微弱且全身抽搐,情况十分危急。张训功、徐光、田兆华第一时间将孩子头部偏向一侧,为他清理口腔分泌物,防治误吸后堵塞呼吸道。 郑州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主治医师黄艳与郑州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黄顺德在一旁协助疏散人群。 经过询问,原来这对年轻夫妇也是在首都国际机场转机,孩子在飞机上时已发烧。 援赞队员判断,孩子很可能是因为发烧,再加上摆渡车厢拥挤、空气稀薄而导致的高热惊厥,随即给孩子进行物理降温。 在物理降温的过程中,孩子的情况已有好转,李朝亮从背包中拿出随身携带的听诊器为孩子听诊心肺。 经过一系列急救措施后,孩子恢复意识,唇色逐渐红润、呼吸平稳,虽然仍在发烧,但生命体征已无大碍。 你们抱着孩子的样子,真帅 在援赞医疗队员救助的过程中,有热心群众联系了机场医务人员。 摆渡车抵达T3航站楼后,张训功、徐光、李朝亮一同将孩子平托出车外,随后张训功将孩子抱在怀中,徐光帮忙托着孩子的头部,在等待机场医务人员时,他们密切观察孩子的身体情况,不敢掉以轻心。 其他医疗队员一边向孩子父母解释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边安慰在一旁哭泣的妈妈。 机场医务人员赶到后,为孩子量了体温,高烧39.4℃。几位医疗队员建议这对年轻夫妇改签机票,待孩子情况完全稳定后再出行。 一番嘱托后,援赞医疗队员们才放心的离开现场,前往办理登记事宜。 第二次救人,他说“这是医生的职责所在” 在参与此次抢救的郑医好人中,张训功已是第二次救人,时隔整整一年。 2018年6月12日傍晚,张训功在下班途中遇到了一名因骑自行车摔倒而导致大腿根部血流不止的高中生,他没有丝毫犹豫,迅速上前施救。张训功将自己的手机递给这名高中生的同学,嘱咐他拨打120后,紧急用双手按压住大腿出血部位,直到救护车赶到后他才默默离开现场。 回想起这次抢救孩子,张训功说:“虽然整个抢救过程只有5分钟左右,但在这个过程我们医疗队员相互配合,积极施救,团队意识很强。遇到这种紧急情况,我们做医生的必须挺身而出,因为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第27起正能量事件,郑医好人的暖心故事仍在继续 这是郑医的第27起正能量事件,也是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与第26起正能量事件仅仅相隔7天。 只要有人突发急症需要帮助,郑医好人们都会毫不犹豫挺身相救,他们的善行义举也被网友们称为“郑医现象”,如今郑医好人仍在涌现,郑医现象仍在增温,郑医文化仍在传承。 中国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曾简明扼要的定义“文化”,他说:“文化是一种成为习惯的精神价值以及与此相呼应的生活方式,它的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而不断涌现的“郑医现象”正是对郑医文化的最好诠释!
他们是中国(郑州)援赞比亚第21批医疗队队员, 身穿蓝色队服,胸前的五星红旗格外耀眼, 在偌大的机场中,他们团结协作抢救患儿的场景温暖了在场的所有人, 这一刻,他们代表的不仅是中国(郑州)援赞比亚第21批医疗队, 更是万千医者的责任担当与大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