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一叶总归情,杏林精英颂不尽。书刊成时人未老,压卷尚待听新音。”这是今年3月10日,德高望重的健康教育学家胡锦华先生在微信里给我发来的一首新诗《读胡德荣<枝叶情愫>》。 这让我想起3年前的2019年7月4日下午,盛邀胡锦华出席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张元济讲堂隆重召开的《枝叶情愫——胡德荣医学科技新闻作品选》出版座谈会,并作发言的情景。
对面散发着油墨喷香的《枝叶情愫》精装本,胡锦华不紧不慢地说:“我事先不知道要我发言,我就简单地说几句:我和德荣认识30几年了,在健康报社上海记者站,胡德荣是一名记者。我喜欢写作,也在上海记者站,因此和德荣比较熟悉。我感觉胡德荣是一位非常勤奋的记者,他发表很多医学科技新闻是很不容易的。医学科技新闻很难写,他把复杂的很尖端的医学稿件写成大众化了,而且几十年如一日。我没想到他出版了这么一本厚厚的书,真心祝贺他!” 讲到最后,胡锦华“建议胡德荣以后可以多给学生讲讲课。医学生现在也应该学写点医学科普文章,德荣可以在医学院开开选修课,讲点医学新闻写作课和医学科普什么的,这也是件挺开心的事。” 我铭记胡锦华先生的教诲。如今又读到他的激励诗篇,真是感慨系之。 认识胡锦华是因为他创办的以“尺幅之地,可驰千里”为理念的《上海大众卫生报》,而熟识他则是在《健康报》上海记者站每季度一次的站务活动会上。由于我们同在健康领域,自然共同话题很多,谈健康新闻的发现,谈稿件的谋篇布局。他给我的感觉是学者风度、儒雅淡定,话语不缓不急,却字字珠玑。 2009年上海市健康教育所成立50周年之际,我采访他,他依然保持着一贯的低调,说话还是不缓不急。一篇《胡锦华:倾心健教半世纪不改其乐》以整版篇幅刊登在《健康报》“人物”版上,影响了整个健康教育界。 我把这篇长达6500字的人物通讯,分成“甲肝这一仗打得真漂亮”“老百姓心中分量十足的健康黄金周”“把健教做到抗击非典的最前沿”“首次把健康教育的概念引进国门”“新思路、新触觉让同行望尘莫及”“有责任为建设健康城市建言献策”六大段,把胡锦华18岁参加工作至今,已伴随中国健康教育事业的脚步走过了50个年头,见证了其从卫生宣传、卫生教育、健康教育到健康促进的层层蜕变,栩栩如生地写活了。也正如胡锦华自己所说的:“健康教育是一项清贫的事业,可即使‘一箪食,一瓢饮’,我也‘不改其乐’。” 这篇人物通讯在2009年度“上海医药卫生优秀新闻作品奖”评选中获得了一等奖。 那次采访,获悉胡锦华爱好文学,自然也包括写诗。一首《自嘲》:“赞声,怨声,呵斥声,声声都听。好事,难事,窝囊事,事事都干。”是他当时的心境和自我勉励,读后令人感动。他说:“工作之余,我觉得灵感常常来敲门。这让我坐立不安,许多美妙的词句会不期而至,欲罢不得,只有奋笔疾书,才可使灵魂安定。” 这次胡锦华先生“灵感”来了,诗作《读胡德荣<枝叶情愫>》虽是迟了、晚了点,但那掷地有声“压卷尚待听新音”的极佳诗句,却是在鞭策我、激励我:“人未老”,仍需“笔耕不辍”,交出“压卷之作”啊! 我只能弱弱地说:“《枝叶情愫》出版后,采写的20篇通讯已在2021年6月结集:《王振义这十年——胡德荣医学人物通讯作品选》。其中有《“吴孟超星”永远璀璨》《陈国强:我兑现了“入学”时的庄严承诺》《郝永强:让3D打印助力脱胎换骨》《李世亭:走在颅神经外科前沿》《蒋欣泉:再生修复助力“开口笑”》《沈柏用:胰腺癌“一把刀”》《左为:肺再生领域的“摇滚”先锋》《胡海:品牌就是医生的生命》《周同:马不扬鞭自奋蹄》《何裕民:让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优雅地老去》等。采写王振义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的十年——《王振义这十年》荣获了2020年度“上海医药卫生优秀新闻作品奖”一等奖。 这以后,我又采写了《陆嘉德:懂临床更懂患者》《杜兆辉:“我的工作是夯实掌心的厚度”》《王计秋:为破译“肥胖密码”痴与迷》《夏术阶:前列腺病痛“剥橘”人》等。 我还要悄悄地说:鉴于《枝叶情愫——胡德荣医学科技新闻作品选》的影响,《上海大众卫生报》编辑部从2022年起为我在该报“声音”版开辟了“枝叶情愫”栏目。“编者按”说:“‘我只是祖国新闻参天大树上的一片枝叶。’这是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从事校报采编工作,并兼任《健康报》驻上海记者胡德荣说过的一句话。多年沉浸医疗卫生健康领域采写报道的他,有多少感悟与启迪蕴藏其中?本版即日起开设‘枝叶情愫’栏目,以飨读者。” 目前,我在该栏目已经发表了10多篇,如《16字“保健秘方”不妨学习一下》《人生最高境界的“五路”》《<查医生援鄂日记>的背后故事》《“这件防护服非常值得珍藏”》《“步行者”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人们对这师徒俩赞不绝口》等,对读者有所感悟与启迪。 除了采写医学科技新闻的消息和人物通讯外,我还为本市和外省市通讯员授课,包括云上和线下。如2021年应邀在海南琼海为海南省卫生健康委新闻宣传业务培训班学员作了题为《新闻发现“10+1”和新闻表现“故事+细节”》的授课。不少朋友说:“你厉害,上课上到天涯海角去了!”我真开心!今年3月通过“腾讯会议”为上海交大医学院学工党委的党员们讲授了《十位教授的医德故事》党课。我作为中共党员记者很开心! 近日,在《新民周刊》上读到了一篇专访,其标题《刘震云:把写作当做一辈子的长跑》很有意味,我挺喜欢。想起去年这个时候,我在《<枝叶情愫>两岁了》文末写的“我会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医学科技新闻的写作上,一直写下去,写到写不动为止”,我自己会声地哈哈大笑了起来。 我收起笑容,认真地说:就把这篇拙文当作“《枝叶情愫》三岁了”的礼物吧!
2022年7月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