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今年3月主编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重大疫情防控预案与演练手册》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后,杜兆辉主编的《新冠肺炎农村防控手册》在6月也已出版。 从1998年大学毕业至今,杜兆辉已在社区卫生服务的岗位上干了23年,是一位社区卫生的“老兵”。如今,杜兆辉担任上海市浦东新区上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两种创新模式
1998年大学毕业后,杜兆辉来到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冒着酷暑,骑着自行车到居民家中为卧床患者换药;忙完一整天的诊疗后,又义务为行动不便的九旬老夫妇送药上门……回忆起刚参加工作时的那段日子,杜兆辉说:“社区卫生工作虽然很琐碎,但我却做得很欢乐。”
在诊疗中,杜兆辉发现,患者多次排队缴费是大家“吐槽”社区看病难的一个点。“能不能像餐厅一样,患者也来个先看病后交费?”经过仔细研究,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04年提出“先诊疗、后结算”门诊流程。该流程后来成为新一轮医改在全国推广的模式。
2007年,32岁的杜兆辉当上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成为当时上海市最年轻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全科医学是全新产物,要让老百姓真正接纳,医务人员自己就得不断学习。”在拿到复旦大学公共卫生管理硕士学位后,杜兆辉继续攻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全科医学专业博士。
在提升自己的同时,作为浦东新区全科医学的带头人,他把目光更多地放在了青年人才的培养和引领上。2013年10月,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挂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搭建起社区医、教、研发展的新平台。该模式成为全科医生执业后培养的上海社区模式。
也是在这一年,上海首批规培全科医生毕业生,有8人选择了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我们把一些毕业生招至麾下,如今他们已经成长为全科医学的中坚力量。”杜兆辉说。
一个培训考核系统
全科医学不是我国本土的产物,如何让老百姓真正接纳、让医务人员真正投入?能不能将全科医生的培训考核变得信息化、客观化、标准化,解决长期以来老百姓对社区医生能力素质不信任的问题?杜兆辉一直思考这些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问题。
他总是随身带着电脑,外出开会的路上,出差候机的间隙……他见缝插针地写方案、做安排。
2013年,全国首家基于信息化的全科医生实训中心,在浦东新区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理论考试题库有3万余例考题,技能考试有模型模拟人考场,实操考试有诊间模拟临床问诊;客观题均由系统直接打分,主观考题也有尽量客观的考评体系。
2015年,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上海市卫生健康委授牌为“上海市全科医生实训评估基地”,成为浦东新区1500余名全科医师的年度考试与训练平台。该全科医生培训考核系统在2016年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作为全国首个全科医生培训专利,在上海乃至全国复制推广。
如今,基于云端管理的全科医生实训体系已覆盖北京、上海、江苏、山东、广东、四川、安徽等多地,建立起近150个全科医生实训基地。
“安心于岗位,并非坐井观天”
2013年,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设立全国首个全科医学博士点。杜兆辉师从我国著名全科医学专家祝墡珠、孙晓明,成为全国首位来自基层一线的全科医学博士。
2018年,杜兆辉去美国学习全科医生模式与经验;2020年,被推选为候任的亚太青年医生组织副主席。如今,他还有不少头衔,如中国社区卫生协会社区服务中心主任联合工作委员会主席、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联盟主席等。
“安心执着于自己的岗位,并非只能坐井观天,国内外的新形势都可以成为我们克服瓶颈的武器。”杜兆辉不断思考着社区卫生的发展。
对于全科医生,杜兆辉形象比喻道:分级诊疗就像一个“手掌”,五指为专,掌心为全,专为全之延、全为专之融;掌根是疾病的原点,掌指关节是专科与全科的分界,“而我的工作就是好好夯实掌心的厚度,传递掌心的温度,让其与五指的配合更成熟灵活,最终形成能托住健康的大掌。”
2018年5月,杜兆辉作为共同主编编写了《社区常见疼痛疾病分级诊疗手册》,这是国内首个基于社区全科医生视角的疾病诊疗共识指南。“目前,皮肤病、肾脏病、社区感染等共识也已确定,我们希望通过全专结合的联动指南,真正清晰界定上下转诊的时机与方法,将分级诊疗落到实处。”杜兆辉说。
“在这里,我看到全科医学的未来”
扎根社区23年,杜兆辉先后获得上海市第六届青年医务管理十杰称号、中国医师协会“住院医师心中好老师”、上海市首届十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吴阶平全科医生奖等荣誉。荣誉多了,提拔机会也更多地摆在面前,但他却三次放弃“高升”的机会,坚持驻守在社区卫生一线,专注于全科医学。
“我赶上了全科医学在中国发展的最好时代。能用毕生所学奉献给最适合的岗位,就是我最大的自豪。”杜兆辉说,“坚守在社区,专注于全科医学,是我的初心。在这里,我看到了全科医学的未来。”
如今,离开了工作近20年的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杜兆辉正带领上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演一场“加速跑”。他请来恩师孙晓明教授坐镇,在潍坊、上钢分别开设家庭医生工作室。
现在,上钢社区已达到每万人口拥有4.35名家庭医生,远高于上海市3.5名的基准线。在杜兆辉的带领下,上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打造“前庭后院”的家庭医生门诊模式,前端是患者的全预约平台和健康管理区域,后端是“患者坐定、医生流动”的全科诊室。
“它应该是全程、连续、周期性的契约服务,医患有紧密的服务依从关系,不能随机来、随便看。诊疗前,患者先与家庭医生助理或护士交流,再与医生沟通诊疗至少半小时。”杜兆辉描绘着自己心目中的全科医生诊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