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文资讯

武汉市第六医院:医护人员手写“对话”纸条 助聋哑咯血小伙顺利康复出院

时间:2019-05-28  来源:武汉市第六医院  作者:罗瑶

1.jpg

“不要呼吸自由呼吸”……一张张A4大小的白纸上,用黑色加粗记号笔手写的几个大字格外清晰,在这些纸条的提示下,因咯血入院的35岁聋哑人张林(化名)在手术台上,配合着提示词对医生的指示做出准确的反应,顺利完成了手术,这是近日发生在武汉市第六医院暖心的一幕。

80后聋哑小伙突发咯血急需手术

医护人员急中生智想出“提词器妙招

家住随州的张林自幼聋哑,在汉口火车站附近的一家快餐店打工。513日晚10点,正在上夜班的他在搬运货物时突然感觉呼吸困难,平时轻轻松松的货物才搬着走不到50米就感觉喘不过气来,用手捂嘴咳了两声,没想到竟咳出一口鲜血。不想耽误工作的张林休息了一会,感觉稍微好一点没再咳血之后,又继续坚持上班。但4个小时过去之后,张林再次咳出血来,这才引起他的重视,决定一早请假来到市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医。

经检查,张林左上肺有一个小空洞,支气管血管扭曲增粗,随时会出现大咯血导致窒息,科主任李承红教授决定组织医护团队立即为其进行肺血管栓塞手术。

李承红主任介绍,通常情况下,这种局部麻醉微创手术是相对安全的,但是由于张林是一名聋哑人,平时都是家人手语与他沟通,医护人员不会手语,家属又不能随意进入导管室,而手术在做肺血管造影时,需要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配合完成吸气、屏气的动作,这样才能更加清晰的显示肺上病灶,准确找出肇事血管进行栓塞。

难题出现了,张林既听不到,也不能说话,医护人员要怎样与他沟通,才能完美配合医生完成手术呢?主刀医生朱紫阳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好的办法,尽管张林听不到也不能说话,但是他识字可以看到,医护人员可以像提词器一样把需要配合的动作写出来,他看到后就可以迅速作出反馈。

“术前演练只为手术万无一失

手写“对话纸条突破交流障碍顺利手术

“你就按着我们纸条的内容,要你吸气就吸气,要你不要呼吸就憋住不呼吸。”手术前朱紫阳医生通过张林家属的手语翻译将“动作要领转述给张林,双方都清楚之后,李承红主任让医护人员与张林相互配合着进行术前演练

“纸小了就换大纸,字细了就换粗字,为了让他能看得更清楚,我们尝试了好几次。朱紫阳医生说道,在做肺血管造影时,由于射线量很大,所有医护人员都要站在铅玻璃外面进行曝光,此时独自一人在导管室内的张林只能透过铅玻璃跟着护士给出的提示内容完成动作。经过反复演练四五次之后,医护人员与张林终于可以完美配合,手术正式开始。

3.jpg

“不要呼吸自由呼吸不舒服就偏过头来看着护士摇头做得很好”……一张张A4大小的白纸上,用黑色加粗记号笔手写的几个大字格外清晰。李承红主任专门安排护士万晶负责手术的沟通工作,由她全程观察张林的反应,并将需要张林配合完成的动作写在纸上透过铅玻璃告诉他。跟随着一张张“对话纸条的提示,医护人员终于突破了交流障碍,张林在手术台上不断对医生做出准确的反应。在双方的完美配合下,终于找到病变血管成功栓塞,历经1个多小时后,圆满完成手术。

住院14天手写近30张纸条

“看着病人笑着出院做什么都值得

手术后,为更好地了解张林的恢复状况,医生们继续之前的沟通方式,每次查房都拿着一叠厚厚的纸条,对普通病人的一句最简单的指令,对张林来说,理解和行动起来都有一定难度。“不要憋气”、“术后上厕所要用坐式马桶”、“肺上有痰块,要做检查进一步确诊”……管床医生石奕耐心地拿出每张纸条,“手舞足蹈”地提醒着他。

2.jpg

“肺结核,不重回家长期吃药,三个月复查”……26日,张林终于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顾之下顺利出院,出院时,石奕医生仍不忘拿出纸笔叮嘱几句。从入院到手术再到恢复出院,张林一共在医院住了14天的时间,而医生护士们手写的纸条近30张。出院时,张林带着微笑双手不停地竖起大拇指,一张张手写的纸条组成了患者和医护交流的爱心桥。

“我们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看到病人笑着出院我们做什么都是值得的。”李承红主任说道:“他们的笑容是温暖我们、激励我们的正能量。”

赞一下
返回首页
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