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大叔(化姓)一直很苦恼,近5年来,邹大叔一直被一种奇怪的“头晕症”“折磨”。大概在5年前,邹大叔逐渐感到行走时“摇摇晃晃”,明明没喝酒,却感觉像是喝多了一样。慢慢的这种“头晕症”逐渐加重,导致邹大叔不愿走路,天天躺在床上,生活质量每况愈下,心理上也变得内向、抑郁。 更让他纠结的是,这种奇怪的“头晕症”时好时坏,吃药也无明显改善,不知转了多少家医院,吃了多少药,病情始终不见好转。 2020年,邹大叔和所有人一样度过了抗击新冠疫情的特殊一年,眼瞅着即将迎来新的一年了,可在12月下旬,邹大叔的“头晕症”又加重了,这次邹大叔感到经常出现“双眼黑蒙”,每次持续2-10秒钟。 于是家里人赶紧陪着邹大叔到了当地医院,行颅脑CTA 发现,邹大叔“左侧颈内动脉狭窄、右侧锁骨下动脉闭塞”,当地医院建议行“放支架”治疗,但也告知邹大叔这个情况复发的几率高,邹大叔和家属都犹豫不决。 经别人介绍,邹大叔了解到威海市立医院神经外二科对于颈内动脉狭窄的手术治疗效果好,于是在新年元旦刚过就赶到了市立医院,找到了神经外科王亮主任。 看了邹大叔的情况和之前检查结果,王亮感到这个病例有点特殊,于是立即给予安排邹大叔行全脑血管造影术,以进一步明确患者颈部血管狭窄情况。但一查可不得了,看着屏幕上造影影像,在场的医生心里都暗暗感慨,邹大叔能坚持到现在简直就是个“奇迹”。 造影显示,邹大叔“右侧锁骨下动脉闭塞,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斑块形成并重度狭窄约90%,狭窄上端在C2椎体下缘,下端在C4椎体上缘。左侧颈内动脉完全闭塞,颈外动脉及后循环未见代偿”。 王亮进一步解释,简单点说就是保障我们大脑的最主要的就是两条重要的血管(左、右颈内动脉),而邹大叔这两条血管一条闭塞(左侧颈内动脉完全闭塞)、一条严重狭窄(右侧颈内动脉狭窄约90%),并且还没有形成其他血管代偿,就靠这点小血流供应整个脑组织,对于多数人来说,这种情况可能早就脑梗或偏瘫了。 从这个角度来讲,邹大叔是“幸运的”,但出现头晕、黑蒙已经算是脑缺血到脑梗死的转化表现,情况已经十分危急,若不紧急处置,随时都有可能就大面积脑梗,甚至死亡。 但邹大叔这种情况,也使得手术的难度也变得更加复杂、危险了。因为一旦手术失败,术后血管没有开通,患者肯定大面积脑梗。另外,手术本身也需要一段时间,在邹大叔脑供血已经“涓涓细流”的情况下,手术中一丁点儿风吹草动就有可能加重脑部缺血,术中就可能发生严重脑组织缺血、脑梗死,这样同样会导致术后效果不理想。 但邹大叔的病情已经不允许再犹豫了。 王亮带领团队慎重思考后,针对邹大叔的病情“量身定制”了手术计划: 一是术中应用转流管,保证手术操作期间颅内血液供应; 二是请超声科协助,给予术中TCCD超声检测颅内血流,以时刻保证术中血流通畅、充分,避免术中缺血发生。 三是请麻醉科改变麻醉方式,考虑邹大叔动脉斑块位置较高,为防止张口后下颌角影响手术操作,给予采用鼻插管的方式。 每一个环节都细致考虑作出应对方案后,王亮和家属充分沟通,对每一项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制订的预案都解释清楚,并表示医护人员一定会以患者的安全健康为首要考虑因素,全力以赴做好手术,争取最大胜利。 听明白了王亮的解释,邹大叔的家属感受到了王亮团队的专业和敬业,他们对手术风险及并发症表示充分理解,毫不犹豫的签字同意手术。 2021年1月11日,邹大叔进入手术室,手术按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经历4个小时的手术,在多学科共同保驾护航下,手术顺利完成,邹大叔安然返回病房。 术后3天,邹大叔下地活动,第4天出院,出院当天高高兴兴和医护人员合了个影。
逐渐康复的邹大叔感慨地对王亮说:“谢谢王主任,我多少年头脑没有这么清亮过了,头晕也好了,真心感谢你啊”。 看到患者康复,王亮的高兴程度其实不亚于邹大叔,他说“大叔,看到你现在这么精神,我一直悬着的心其实到现在才慢慢放下呀。” 除了顺利康复,还有令邹大叔高兴的事,邹大叔这个病属于威海市定额结算病种,这个手术总共花了3万多块钱,而有着职工医保的邹大叔自付金额仅仅花了211.85元。花200多点钱,治好了年的头晕顽疾,出院后的邹大叔又给威海这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点了个赞。 王亮介绍,脑卒中是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首位死因,80%的脑卒中为缺血性卒中,25-30%的颈动脉狭窄与缺血性卒中关系密切,40-64岁患者占50%。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内狭窄引起的脑卒中,效果良好,国家在大力推广,威海地区也将其纳入定额结算病种,既提高患病生活质量,又减轻家庭及国家经济负担,真正实现了“花小钱,治大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