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岁的曹大爷身材魁梧高大,一米八几的个子坐在复位椅上,头几乎顶到了机盖上。他的性格也带有典型的东北地域特点,豪爽善言。
每每上机前看到他坐在那相对于身材略显窄小的复位椅上那憋屈的模样时,我们不禁会和他玩笑说应该让厂家给你订做一个特制的椅子。
短短几天的治疗经历,曹大爷和我们耳鼻喉科眩晕室的医护人员已经相处的十分熟络,话匣子打开了就滔滔不绝向我们讲述了他那一波三折,也是因缘巧合的就医经历。
今年元月里的一天,曹大爷陪伴老伴儿来到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门诊看鼻炎。在候诊的过程中,他看到了诊区走廊里我们关于眩晕症的科普宣传,不禁心中一动。
科普中所描述的症状和他多年以来饱受折磨辗转求医都没能解决的、已经心灰意冷放弃继续求治的症状何其类似,他的内心里又燃起了希望的小火苗。
就诊后,赵琳医生对他进行了详细的病史询问并床旁查体,初步判定“耳石症”。但在进行眼震视图检查时并没有发现眼震,根据经验并结合病史,曹大爷可能是个慢性耳石,并嵌顿。遂给他安排了转椅上机检查,该仪器可对患者进行多角度、多速度刺激,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经过反复刺激后出现了特征性的左后耳石眼震。至此,诊断明确。经过4次转椅复位治疗,眼震消失,曹大爷的头晕头沉症状缓解,眼睛看东西清亮了,头重脚轻的感觉没有了。 大爷激动地告诉我“十二年了,我的感觉从来没有这样轻松过,像做梦一样,现在我的头可以自如的活动,晚上睡觉想翻那边翻那边,这在以前连想都不敢想啊! 唉,真是不堪回首啊”。说着说着大爷竟潸然泪下,一向乐观爽朗的大爷此刻表现出的动情脆弱的一面,一时间令我不知所措,只能搂着他的肩膀喃喃抚慰道“好了、好了,没事了、没事了”。 待大爷情绪稳定下来,向我们讲述了他那饱受病痛折磨、无助却又难言的求医往事。原来,曹大爷的身体一向硬朗,十二年前的一天早上,起床时却突然感到天旋地转,伴头晕、恶心、出汗,当时吓得赶紧躺到床上动也不敢动,过了一小会儿,症状缓解后,再起身时,同样的症状又再度袭来。老伴儿立即陪他去了当地的医院,作了头部CT、心电图、验了血,结果都正常,医生告诉他可能是脑供血不足引起的,给他输了液,开了口服药,治疗几天后,症状有所减轻。然而,他的噩梦从那以后就开始了。人整天昏昏沉沉的,感觉头脑不清晰,像戴了个紧箍咒似的,走路头重脚轻,看东西也模糊不清,症状时好时坏。为了改善症状,五六年间大小医院去过多次,检查化验做了个遍,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诊断,每次都是开点药就让他回家了,症状并没有得到改善。 经过多次地徒劳往返,曹大爷心力交瘁,索性决定放弃不看了。他说,每当眩晕发作的时候,他就躺在床上,闭着眼睛,告诉自己“晕吧、晕吧,晕死算了”,就这样反反复复折腾了好几年。
病痛的折磨让性格豪爽的曹大爷逐渐变得郁闷寡言,曾经有一段时间,他觉得自己是不是患上了抑郁症,就瞒着老伴偷偷挂了某医院的心理专家号。
虽然满怀希望想要解决多年的痼疾,但是一番沟通交流下来,曹大爷却觉得并未打开心结,并且在心里暗暗发誓再也不进医院,彻底放弃求医治疗。却不想,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放弃求医,任凭病魔肆意折磨的五六年后,一次意外的陪诊经历,却让他又燃起了再度面对痛苦,战胜疾病的信心。最终,也收获了治愈的最好结果。多年来坎坷的求医经历,此时此刻病痛消弭、身心舒泰的前后强烈反差,令曹大爷不禁一时间百感交集,涕泪俱下。 从医者最大的善良是同理心,具备了同理心,才能真正理解病人的痛苦,体会到病人的不易;才能认真对待每一位病人,真正地帮助病人解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