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文资讯

威海市立医院:越是接近成功,越要小心谨慎

时间:2021-02-09  来源:威海市立医院  作者:周娜

他行医17年,救治的患者成千上万;他谨小慎微又胆大心细,主刀的ERCP手术挽救了许多急危重症的患者;他说行医很苦很累,但是抢救治好一个病人的成就感却是无可比拟的。

他是威海市立医院消化内一科主任宋振河。

微信图片_20210209082847.jpg

多年行医,他养成一个“小习惯”

2004年,年轻的宋振河从浙大研究生毕业后,来到了威海市立医院消化内科。当时病房里一共就五个医生,宋振河是科里第一个研究生,病号多,任务重,科里接诊患者的压力很大。

“经常晚上八九点才能下班,有时候有急诊病号甚至加班到凌晨都是常事。”作为刚毕业不久的年轻医生,宋振河和科里的其他的医生一起轮流值夜班,每天无论是白班还是夜班,他都以认真的态度对待,绝不把个人的情绪带进工作中。

转眼十几年过去了,医院的环境越来越好,科里的大夫也越来越多,但宋振河并没有因为外界环境改变自己的工作态度。行医这么多年,宋振河养成了一个十分特别的“小习惯”: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把白天的病人情况在脑海里再过一遍,当发现自己有什么疏忽或病人需要注意的地方,无论再晚宋振河都会给值班的护士打电话,嘱咐她们一定要记好,第二天一早告诉交班的医生。“作为一名医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会对患者的治疗产生积极影响,绝不能将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也不能因为怕麻烦而马虎大意。”宋振河说。

微信图片_20210209082904.jpg

如履薄冰,他的谨慎和经验起了大作用

威海市立医院消化内科是威海最高水平的消化内科之一,因此经常有很多转院而来的危重症病人,如胃肠肿瘤、胆道结石、梗阻性黄疸患者等,各种急诊内镜手术也早已是家常便饭。

去年7月份,消化内科收治了一位50岁的重症病人,患者因梗阻性胆管炎导致感染性休克,“当时血压上不来,血小板下降,凝血功能极差,并伴随多脏器损害,死亡率极高。”宋振河接诊后,立刻给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对患者进行了ERCP(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手术,很快抢救成功。

在大家都以为病情得到了控制,松了一口气时,宋振河心里依然感到不踏实,“这种情况患者病情变化非常快,无论是治疗还是手术,有时候是越接近成功的时候就越要谨慎……”

微信图片_20210209082908.jpg

果然,患者刚刚稳定的病情又出现了紧急情况,顾不上休息的宋振河又和科室里的医生进行了第二次ERCP手术。“由于患者的病症紧急,这次ERCP手术对技术要求极高,不但要求我们的技术足够成熟,而且要在患者清醒的状态下,快速结束手术。”
经过医护人员的努力,最终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住院一个月后,康复出院。

恪尽职守,他说医生工作应该细致再细致

“为医者不仅需要熟悉和掌握广袤的医学知识,更需要具备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和仁心。”宋振河说,他曾经遇到过一例很特别的病例。“挂号患者是一位十几岁的男孩子,因为腹痛几年了,查不到原因,已经严重影响到孩子的休息和学习,没法正常上学,学校就让家长来医院开一个诊断证明去办理休学。”

微信图片_20210209082913.jpg

因为诊断证明医生是不能随意开具的,宋振河就跟患者妈妈解释了一下,要求给患者查体。孩子家长说,“其实我们以前来看过很多次了,也去青岛、北京大医院看过,就考虑是肠系膜淋巴结炎或者功能性腹痛什么的,一直治不好,都感觉没有办法了,孩子也因为常年腹痛,影响到了睡眠和休息,学习也跟不上了……”
家长把孩子领进来后,宋振河给他进行了详细查体及询问病史,等翻开患者既往的检查检验报告单,其中血常规里有一项嗜酸性粒细胞比值指标稍高引起了他的注意。
“患者一共有两次血常规检查,该项指标都稍微高一点。”宋振河再追问患者病史,家长说孩子有间断的季节性皮疹的问题,不重,也没查到什么原因,就没当回事,问到这里,宋振河就想到了一个疾病: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
因为这个病比较少见,很容易被临床医生所忽视。宋振河就跟孩子家长说,“我怀疑孩子得的这个病是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但得需要复查几项指标来进一步印证……”家长一听宋振河的分析,也同意继续检查。等检查结果一出来,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比值及IgE指标都偏高,更加印证了宋振河的诊断。

微信图片_20210209082917.jpg

宋振河跟家长说,“你先不要急于给孩子办休学,可以先休息一周,我给开点药让孩子吃吃看。”一周后,患者复诊,腹痛明显缓解,精神状态也好了很多,家长对治疗结果很满意。孩子上学后,又坚持继续服药了一段时间,停药后,症状未再反复。宋振河跟家长建议,应该继续到皮肤科就诊,寻找皮疹的原因,因为这可能是导致孩子发病的根本病因。
患者家长对宋振河千恩万谢。宋振河却说,“能给孩子有效解决了痛苦,作为医生我也觉得很欣慰。这个病例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提醒我们医生对于疾病的诊疗,应该细致再细致。其实有很多疾病诊疗效果不佳,不是知识技能不够,而是工作没有做细致,细致的工作态度是能够弥补很多不足的。”

求索创新,他攻克了一道道医学难关

如今,年逾不惑的宋振河已经成为威海消化内科的专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各种胃肠道疾病的疑难患者慕名而来。即便如此,宋振河也时刻不忘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医学发展日新月异,几天不学习就会感到自己落后于整个时代”,宋振河笑言。

微信图片_20210209082922.jpg

已经熟练掌握常见消化内科微创手术的宋振河,先后于2008年、2011年到上海瑞金医院和上海中山医院内镜中心进修学习,扎实的基本功让他很快就掌握了消化内领域的前沿技术。很快,胆胰疾病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其衍生技术(胆总管取石术、胆管支架置入术等)、消化道早癌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消化道粘膜下肿瘤挖除术(ESE)、消化道梗阻金属支架置入术、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止血术、消化道巨大息肉内镜下切除术等多种高级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在科室顺利开展。
创新思路往往是决定一名医生面对特殊情况救治水平的决定性因素。
记得有一例紧急病患,结肠癌十分严重,肠梗阻已经将肠道完全堵死,腹胀严重。宋振河通过与医院多学科专家进行会诊,决定在X光下将头发丝一样细的导丝穿进去,撑起金属肠道支架进行手术,术后病人的病痛大大缓解。

微信图片_20210209082926.jpg

常规的ERCP手术要求的患者体位是俯卧姿势,但是去年8月份住院的一个胆管结石患者的情况却很特殊:那是一位将近七十岁的老人,由于心脏不好只能放置临时起搏器,而临时起搏器是不可以受到压迫的,因此患者必须仰面躺着进行手术,这无疑加大了手术的风险。宋振河在充分考虑了患者的情况和病症后,与医院专家进行了多次会诊,最后手术十分成功,患者康复出院。

荣誉背后,作为父亲他对女儿心怀愧疚

自2018年8月份起,宋振河开始主持消化内一科的工作。在主持工作期间,他身上的担子重了,责任也更大,“因为消化内科接收的病人很多,手术数量也很多,风险也都很大。”宋振河说,“科里一直坚持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时刻关心患者的看病体验。一方面以病人为中心,另一方面就是强化服务沟通,要求医生和护士多换位思考,用亲和的态度多关心患者。”

在专业技术上,宽厚的宋振河从不保守,一有机会就会毫无保留的言传身教帮带年轻医生、进修医生。

微信图片_20210209082931.jpg

2015年,宋振河响应国家“卫生强基工程”的号召,到兰陵县人民医院进行对口帮扶工作,在帮扶工作中,他以身作则,帮助提高了当地消化专业的业务能力,指导开展了多项新技术新项目,被授予“医院对口帮扶工作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在临床工作以外,他还热心公益,积极投身于消化道肿瘤早诊早治工作中,因工作成绩显著于2016年被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授予山东省“全省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
荣誉的背后,医生的身份之外,宋振河也是一位父亲。因为忙于工作,对女儿的成长宋振河不免有“愧疚之情”。宋振河说,因为他们夫妻俩都是医生,经常会遇到一起值夜班和加班情况,对于女儿的陪伴真的很少很少,“最忙的时候,把孩子一个人锁在家里,有时一整天也没个人回去看看……”

微信图片_20210209082935.jpg

不过,自从穿上这身白大褂,选择了从医之路,宋振河就明白,他要在工作上付出超于常人的时间和精力。“学医之路确实很苦很累,上学的时候要拼命学习一本本砖头厚的大部头,工作了还要继续学习,要不断地开拓视野,提高医术。不过有些时候你明明很努力很尽心了,可还会受到来自患者和家属的不理解……肯定会有委屈,但是当抢救成功或者治好一个病人的时候,那种喜悦和成就感是无可比拟的……”宋振河说。
从2004年刚毕业的年轻医生,到现在的中年消化内科专家,转眼间十几年过去了,虽然经历无数风霜雪雨,宋振河的从医初心却始终不曾改变



赞一下
返回首页
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