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里,不是所有医生都穿白大褂。有一种人,他们身穿绿色手术服,头戴蓝色手术帽,脚上,是特制的拖鞋,整天穿梭在手术室里,他们就是——麻醉科医生。 大概有很多人认为,在出入手术室行色匆匆的人群中,麻醉医生是最轻松的工作了:打一针就完事!但比起打针这一简单的程序来说,更沉重的是麻醉医生要负责每一位患者从手术开始到结束后1-2个小时的生命指征监测。 “那天真的是惊心动魄啊!其实这都是常态了,大家都习惯了…” 西安医学院一附院的麻醉医生李静感慨道。 10月14日18:00,麻醉医生李静、刘春宏准时到达手术室接班,她们是今晚的值班医生。虽然说是夜班医生,可这并不代表她们只从18:00开始工作。 那天上午,李静医师的手术被安排在西安医学院一附院沣东分院,为三位妇科患者行麻醉手术。 刘春宏医师上午在本院分别配合泌尿外科、妇科、产科共做四台手术。 已经是下午6点,绝大部分人都已经下班回家了,但手术室依然灯火通明,热闹非凡,从第一手术间到第七手术间都是满台。 刘春宏笑着说: “静姐,看起来,咱俩今晚不太好过喽!……” 此时的手术室是这样的:有的刚完成手术,正在等待患者苏醒;有的刚做好麻醉,手术医生准备消毒铺单…… 按照惯例,白班麻醉医师将快结束的手术做完,与已结束手术的患者一起送回病房。夜班医生则需要负责接剩下的择期手术与急诊手术。李静和同事交接完剩余患者的一般情况、麻醉方式和手术进度后,将进行普外科的一台手术与骨科的三台手术。 刘春宏则开始对足部骨折患者进行麻醉。这位患者是一名28岁的男性,因为是蛛网膜下腔麻醉,患者需要侧卧位。他从入室开始就高度紧张,全身发抖、满头大汗,刘春宏一边安抚患者,一边指导他摆好麻醉体位,进行蛛网膜下腔阻滞…… 手术开始没多久,电话铃声急促地响起——是产科打来的,有一位胎儿窘迫的产妇,需要立即行剖宫产手术。 19:00,产妇入室,迅速开放静脉通路、翻身、摆体位、麻醉,一气呵成。产妇很焦虑,李静不停地安慰她,密切关注生命体征和手术进程。另一边,隔壁骨科手术也在顺利实施,一切工作都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中……突然,护士急匆匆跑进来:“李老师,刚急诊打来电话,有一个重度外伤患者,需要通过绿色通道直接进手术室抢救……” 从得知情况到患者进手术室,李静的准备时间只有5分钟!迅速做出反应:开麻醉机、监护仪、接氧气、抽麻醉药物、准备深静脉穿刺包……多年的临床经验告诉李静,这种急诊手术的患者病情都是特别危重,争分夺秒是从死神手里抢夺患者最快的武器! 5分钟后,患者进入手术室,李静以最快的速度评估患者的病情:中年男性患者,突发车祸,全身多发伤,意识淡漠,呼吸急促,四肢冰冷,血压测不出,心率140次/分,血氧饱和度60%......这种种临床症状告诉她,患者出血量非常大,随时可能因为循环衰竭而心脏骤停!李静迅速开放液体通路,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通知输血科紧急送血,请普外科医生开腹探查、止血。 这位患者非常危重,为了全力抢救他,李静与骨科医生沟通,先暂停一台择期手术。 经过一个小时全力抢救,患者的血压稳定了,有了这个保障,普外科医生也可以从容细致寻找腹腔内的出血位置,并予以修补损伤。 患者稳定了。李静又开始为骨科择期患者进行麻醉诱导、插管…… 23:00,神外二科电话通知:患者男性,44岁,诊断脑出血,需立即行“颅内血肿清除术”,那边外伤患者的大抢救还未结束,这边颅内血肿清除术已经开始麻醉… 安静的手术室内,墙上的钟表提示着时间已经到了凌晨1:00,而李静和刘春宏继续为患者的生命保驾护航。经过艰苦奋战,所有患者均在2:00之前送回ICU监护病房,此时,李静和刘春宏的身体和精神已经极度疲惫,她们互相安慰道:“今晚不再相见,不再相见……” 3:00,电话铃声再次响起:是神经外一科打来的,有一位44岁的男性患者,不慎从高处坠落。患者迅速被推入手术室:头面部摔伤非常严重,血肉模糊,鼻孔、耳朵不断渗液、渗血,血压低,心率快,双侧瞳孔已经散大,李静当即判断,患者属于非常严重的颅内损伤,需立即行“颅内血肿清除术”。李静说,对这种危重患者的麻醉不能有一丝马虎,必须谨小慎微,若麻醉剂量多一点点,患者即可能因为无法耐受麻醉剂量而发生意外,如果剂量太少,也是无法耐受手术刺激。在手术过程中,外科医生专注于手术,而麻醉医师则全程负责患者的安危和生死。面对每一个危重患者,从精准判断到决策处理,直接关乎患者的生存,这均是对麻醉医师心理状态的考验。我们犹如在钢丝上行走一般,下面则是湍急的水流、漩涡和阵阵惊涛。 患者平安返回病房已经是清晨7:30,李静和刘春宏对视一眼,疲惫的神情掩盖不了成功救治患者的喜悦,一切都值得… 后记 那天,手术室共完成52台手术。而李静和刘春宏作为值班麻醉医师共完成15台手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