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南宁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已取得阶段性胜利,各单位正积极推进复工复产。然而,近来,境外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不断攀升,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疫情形势,外防输入特别是严防境外输入成为当前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严把“外源输入”关口,巩固疫情防控工作成果,青秀区凤岭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工作者们不停不歇,继续义无反顾地奋战在抗疫“新一线”。 车站王牌——李晓璐 从这次疫情开始,南宁东站在各出口都设立了个体温监测点和隔离观察区,对其中的发热人员,协同相关部门落实身份信息和集中医学观察等措施,具体负责看管、劝导、移交和协助转移等工作,对涉疫人员进行劝说疏导。这些流程难免会遇到下车时情绪较差、不愿意配合的人员,其实经过十几个小时乃至二十几个小时的长途飞行,再通过高铁后多数人已是疲惫不堪,加上疫情点来的抵触和恐慌情绪。有一次,最后一趟高铁一下来了78名需要集中隔离的外籍人员。这时,转运车一下还没来得及过来。 “你们这效率太慢了,我们要自己去隔离酒店!” “大家稍安勿躁,你们的心情我们能理解,现在转运车已经在来的路上了,在疫情期间,需要转移的人员比较多,车比较少,请大家多多包容,谢谢大家!” 李晓璐不断安抚他们的情绪,在一开始就打消他们的疑虑和不安,一直到转运车到来,直到转移完最后一名旅客,已接近天明。 “李老师,车上有一名旅客发热,体温39.8℃,他的精神状态很不好,我们需要你帮看一下。” “好的,是那趟车哪节车厢,我马上过去!” “先生您好,请问您除了发热外还有哪里不舒服吗?有没有去过疫区?您放心,我已经联系了120急救车,他们马上就到!” 李晓璐一边安抚发热病人的情绪,一边协助相关部门把他送到指定医院治疗。 “李老师,他们说啥,我们听不懂。” “好的,没问题,我马上来。” “Hello,What's your name?Where are you from?” 车站每天都会有来自各个国家的人员,他们中有很多人不会中文,车站民警就会来求助李晓璐,这时,李晓璐就会用英语跟他们交流,协助民警完成登记信息及转运的任务。他们都称李晓璐为移动的“快易通”。李晓璐除了会中文外,还会英语和阿拉伯语,有一次,来了一名俄罗斯籍美女,想从南宁东南站的出口出去,南站出口的工作人员由于语言不通,便把她带到李晓璐前面,结果,这名俄罗斯美女只勉强听得懂一点英语,于是,她便用英语加手语跟她交流,很快的就完成了相关登记任务,后来,她拿出自己的口红做印油,给现场的工作人员都竖起了大拇指:“Thank you everyone!” 现在,只要有外宾到来,车站的工作人员邀李晓璐和他们去接人,因为大家知道她会三种语言,是车站的一张“王牌”! 我,就是防线——陆丽琳 “您好,请您配合我测量一下体温。”这句话陆丽琳说了无数遍。她每天紧紧地看着屏幕显示过往人员的体温,生怕错漏了一位发热病人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现在天气变暖显示器经常报警显示过往人员体温过高,报警器一响,陆丽琳就马上追上去给他们测量腋下体温,每次下班的时候,她的衣服都是湿透的。 陆丽琳说:“虽然危险,但我们不怕,只有我们守住了第一道防线,才能更好控制疫情,因为我们是医者,我们是站在病毒与群众之间的关键防线。” 作为南宁市铁路客运重要枢纽之一,南宁东站人流密集、人员流动性大,疫情防控工作面临不小的挑战。每天都有从湖北武汉、北京、上海、广州等不同城市包括重灾区回来的旅客,陆丽琳每天在监测体温同时,还要向群众宣传防控知识,提醒未戴口罩的乘客及时佩戴口罩。有一天,红外线体温监测仪出了故障,陆丽琳和她的组员们只能拿着体温枪给过往旅客一个个监测体温,据不完全统计,那天他们一共监测体温一万余次。 “全能兵”——黄及龙 “你好,请问下去安吉客运站坐那几路公车?” “您好,去安吉客运站坐B28路公车,公车站往这个方向走。” “谢谢你啊小同志!” 除了在车站进行体温监测外,黄及龙还要事无巨细的回答过往旅客的所有问题,为迷路的旅客指明方向,以及各种乘车路线,他从车站“不通”变成了车站移动智能“导航仪”。 在车站体温监测,看似简单的工作,背后却是无比的细心、耐心和责任心。他是“侦察兵”,详细询问出行轨迹,探查蛛丝马迹,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人员;也是“宣传兵”,不厌其烦地普及防控知识,协调、沟通、督导,竭尽全力地取得过往人员的理解和配合。每天上万遍的“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谢谢您的配合”,也是“车站通”,“机场大巴什么时候发车”、“去哪里坐公车”、“几点发车”、“去南湖公园坐什么车”是他在岗位上日复一日地坚定、坚持、坚守,也是凤岭医务工作者视抗击疫情重担为己任的担当。 这三位在南宁“东大门”驻守的故事,只是凤岭北防控监测组的一个缩影,他们和无数的基层工作人员一起,无谓日夜、无惧晴雨,坚守在出站人员的必经通道,将风险挡在了“门外”,他们本着对人民极端负责的态度,坚决在源头上切断病毒传播,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