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文资讯

深圳市中医院:“深圳最危重的新冠肺炎患者都在我们组”

时间:2020-04-01  来源:深圳市中医院  作者:李璇

“ECMO几乎是我们能挽救患者的最后一个支持手段,这意味着全深圳新冠肺炎患者中的最危重患者都在我们1组,我们是ICU中的ICU。”

1.png

深圳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的韩钺支援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已有40多天,他所在的重症1组负责的是需ECMO支持的患者。医护人员如走钢丝般小心翼翼地治疗,对患者的每一分钟、每一毫升都“斤斤计较”。

“40多天中我们经历过患者由重转轻,转出ICU乃至出院的喜悦,也经历过对患者束手无策的绝望。”

以下是韩钺的自述:

自庚子年初五,深圳市卫生健康委调集各个医院重症骨干支援第三人民医院抗疫工作伊始,转瞬已过去40多天了。我工作在深圳抗疫的最强防线——重症医学科。深圳所有最危重的新冠肺炎患者都经历了我们的抢救和治疗。40多天中我们经历过患者由重转轻,转出ICU乃至出院的喜悦,也经历过对患者束手无策的绝望。

我所在的重症1组负责的是需ECMO支持的患者。ECMO几乎是我们能挽救患者的最后一个支持手段,这意味着全深圳新冠肺炎患者中的最危重患者都在我们1组,我们是ICU中的ICU。

2.png

广东省的第一例输入性病例就在我们组,当时患者已生命垂危,氧合、循环都是靠ECMO来支持,病情凶险。患者的生命体征、药物的精确用量和时间,还有呼吸机、ECMO参数、检验检查的具体数据等,每天大量的病情信息充斥在我们脑海,不容有一丝差错。我们如走钢丝般小心翼翼地治疗着患者,对患者的每一分钟、每一毫升都“斤斤计较”。

初期是困难的,我们组长——阜外深圳医院的温隽珉主任,带领我们小组4个一线医生,患者多时,每人要管理3个需ECMO支持患者。那段时间压力很大,夜班是不能合眼的,担心患者病情变化时不能第一时间抢救处理。患者病情不稳定的时期,全组都加班至深夜。虽然仍然有两个患者在我们手边离去,令我们悲痛,但也有患者脱离ECMO转出ICU,令我们喜悦。对于我们组每一个患者,我们全体小组成员都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倾尽全力、毫无保留。

记得36床的患者,本来并不是我们组的病人,但老伯的病情进展速度超乎预期,从无创呼吸机到有创呼吸机,随之而来的就是呼吸机也无法支持患者的血氧,循环也在衰竭。面对病情的疾速变化,更为迅速和准确的应变显得尤为重要。当晚,专家组快速决断——上ECMO。冯主任坐镇,温主任带领小组成员快速而顺利地完成了置管和ECMO的运转。随即这个病人便转入了我们重症1组。

呼吸机、血透机、ECMO,一系列能够稳定循环、氧合、内环境的设备都运转在老人的身上。从冯主任、温主任再到我们小组每位成员,眼神中都流露着对病情改善的期盼。那段时间,因为同时还需要关注另外两名ECMO患者的病情,我们小组成员都不计较排班和休息,大家自然地坚守岗位、分工合作。令所有人都兴奋的是,仅仅4天,患者的病情就开始好转了。

为了不让ECMO的并发症出现,专家们当机立断——撤ECMO,重症人的果敢在此刻一览无遗。通过监控,所有专家组成员全程关注撤离ECMO的过程,当ECMO回血、撤管成功,看着患者的生命体征仍然稳定,此刻的办公室和病房充满一片赞叹和欢呼。一个个这样的情节反复在工作中展现着,让我们体会到,抗疫的工作除了艰苦,也有阶段胜利的喜悦。

3.png

我们重症医学科医护三人,作为我院第一批支援市三院抗疫工作的人员,真的很幸运能加入深圳市最高水平的重症团队,参加这样一场终身难忘的战疫。作为党员,我很庆幸能工作在深圳战“疫”最前线——市三院重症1组;作为深圳抗疫最强防线的一员,我能很自豪地说:“深圳是我们在守护!”

前几天,看到4组的医生、护士带着好转的患者,在阳台上,沐浴着对于他们来说阔别已久的夕阳,我很是触动。温暖的夕阳照在患者、医生、护士的身上,除了温暖,更多的是希望。

4.png

深圳已经很多天没有新增危重病例了,我们真的看到了抗疫的胜利曙光,愿岁月静好,愿我们都能尽快回到自由呼吸的生活中。

赞一下
返回首页
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