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病区的病人喜欢金津医生,都说她是点亮了病房和心房的“亮晶晶”。 这名温婉质朴、话语不多的女党员,是机关第一个进入隔离病区担任救治医生的巾帼请战者。她生于医学之家,是湖北江汉油田总医院神经内科专业的一名副主任医师,医院复审办负责人,娇柔的身躯里透着无比的敬业与执着。 白衣执甲逆行出征 1月23日(腊月二十九),油田总医院党委召开了疫情防控动员大会。大年三十,金津顾不上与全家人一起吃团年饭,端了一碗方便面,去发热门诊坐诊了一天,接诊了近百名发热病人。 随着医院发热病人猛增,隔离病区要增设病房,急需补充医护人员。1月27日上午十点,正在发热门诊值班的金津接到“马上就去”隔离病区战“疫”的通知。 金津迟疑了一下,爱人关注的目光、可爱的女儿“胡萝卜”、待熬药调理的婆婆和自己身体欠佳的父母……一一在脑海里闪,这一切对自己是多么地不舍。 尽管如此,对事业的执着与追求,骨子里的良知和勇气驱使她勇敢地走进了隔离病房。 医者仁心,我是一名共产党员,金津一条“我进隔离病房值班去了、你们多保重”的短信,发到自己家人的微信圈,算是跟自己家人作了一个交待。铿锵有力的微信息,跳跃着一颗滚烫的心。 接到电话通知不到一个小时,她与中医科副主任林军一同逆行到了抗“疫”主战场,与早自己3天进入隔离病房的张克强等5名勇士迅速组建了一个救治团队。 巾帼担当显身手 进入隔离病房后,厚厚的防护服和层层防护面罩给本身就瘦弱的金津平添了诸多不便,救死扶伤的责任心让她一刻都不能得到歇息。交接班前的她,要忍受饥渴,要尽量不如厕,要承受生理不便,几个小时下来的金津已是头晕脑胀了;交完班后的她,累得斜躺在休息室,却在思考下一步治疗方案如何改进,思考哪些病人该如何精准用药,思考医生24小时的连续值班制是否要调整……。此刻,坚守在战疫一线的金津,牵挂得太多。 一位50岁的患者张某是金津接诊的一名疑似患者。病人因呼吸困难,持续发烧,恐惧到不敢睡觉,跟金津说:“担心一觉睡过去,醒不来”。病人不停地起床喝水,在病房来回走动,看到医生的到来也是焦躁不安。金津“对症下药”宽慰病人说:“你不停地活动,会加速加重呼吸困难,你要心态平和……”。她将一些治愈病例的故事讲给患者听,并鼓励患者:“一定要坚定信心,我们一起加油!”亲切的话语,让患者心情平复了许多。 在隔离病房,类似这样的病例很多。金津意识到这次病毒无论是对患者还是对医护人员都构成了严重的身体威胁,隔离病区的每一名医生都面临如何救治和怎样治愈等医术上的严峻考验。她梳理思绪,提出建立医生救治微信群,在微信群内探讨病人病情、交流治疗心得,这样会更有助于对症下药。这些建议很快得到隔离病区主任张克强的采纳。 在“救治微信群”里,金津要求大家进入隔离病房前要相互提醒防护用品的穿戴,要资源共享相互转贴宣传发热病人急救知识,还希望大家能实事求是的主动积极讲述自己的治疗体会。没过几天,两个病区的7名医生,很快凝聚成一个同心协力、共克时艰的战斗团体。 这一和谐、团结的战友情不仅融化了金津初期进隔离病区的心理忧虑,而且增强了她战胜病魔的信心,更加相信自己有能力治好眼前的这些病友。 心理治疗点燃希望 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的金津,深深感受到这些“特殊病人”采取心理干预的重要性。 “坚持住,很快就能好起来!”“不要怕,我们就在你身边!”……每天上班,金津走到病人床前除了巡视病情外,更多地给予每一个病人以心理疏导。她说:“这些‘特殊患者’通常精神状态欠佳,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做心理疏导,安抚他们的焦虑情绪。”下班后,在隔离休息室,她也会从行囊中取出《脑科学压力管理》等书籍来制定心理治疗计划。 一天,刚接夜班,金津查房时看到一名70旬老太太吃得很少,而且吃一口就去吸一会儿氧气。经了解,发现病人是饭菜不合口味,担心给家人带来麻烦又怕家人嫌弃,所以每天用开水泡饭来维持能量。见此,金津一边加大输液量给患者补充营养,一边替老太写字条,并告知老太通过手机联系让家人带些营养品交给门卫送进来……。 无微不至的照顾,令老太太不敢相信眼前是一位自己平生素昧的医生。 这天晚上金津来到病人床边3次,给予老太心理疏导,给她讲解加强营养的重要性。她还把自己的手机号告诉了老太太,跟老太太加微信,叮嘱老太太随时保持沟通。在金津第三次夜班查房时,老太太精神爽朗了许多。告诉金津:“我睡觉也好多了、饭也吃得多了、感觉病都要治好了。谢谢你,开心医生!” 在隔离病区治疗救治微信群,金津总会适时地结合具体病例分析给出一些专业心理干预建议。也基于此,在油田总医院金津及众多专家的心理疏导下,患者积极配合使救治率成功率得到了大大提高。 星火之灯,注定不凡。坚韧诠释仁心,铿锵奉献价值。巾帼共产党员金津用自己在隔离病区的经历点亮着生命和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