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刘路主任,大家都觉得他是一个头脑灵活,做事严谨的人,医院同事开玩笑称呼他为“最强大脑”。他,有多重身份——门诊党支部书记、影像科主任、门诊部负责人、市级和院内“新冠肺炎”诊断专家组成员。 积极培训、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刘路及时组织门诊部及影像科的所有人员传达学习各级领导抗击疫情工作的重要文件精神、医院各项部署,特别是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要求、影像诊断标准、诊断要点以及诊断报告撰写等,都是医学影像科面临的新问题。围绕这一系列新问题,刘路主任带领全科人员认真学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护》、《放射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检查流程》、《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影像诊断》等知识,从识别病毒到防护病毒,他们严阵以待,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努力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全科工作人员思想责任意识,全科工作人员积极请战,第一时间提交了请战申请书,只要国家有需要,医院有需要,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奔赴湖北武汉等地,参与到抗疫一线工作。1月31日,接到医院命令,需要抽组影像科人员支援贵州省将军山医院。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刘路主任于凌晨积极响应,紧急展开部署,第一时间安排三名医师支援将军山医院,积极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当中,全力筑牢抗击疫情坚固防线。 合理布置,守好疫情防控第一防线 结合疫情期间门诊工作流程和发热预检分诊流程,门诊部设置层层关卡,门诊、急诊实行单通道出入,关闭其他所有的出入口,进行筛查预分诊、测量体温共同进行,让每一位入院患者如实填写告知书,详细了解其流行病学史。从最初的武汉到湖北,再到所有外地来黔人员,不断扩大临床症状筛查的范围,由咳嗽、乏力、发热扩大到咽痛、腹泻、结膜充血,确保各个分诊预检环节不遗漏。 同时,合理调整门诊各科室开诊情况,及时暂停专家门诊,发出倡议,请能够择期就诊患者择期就诊,确实需要就诊的患者,电话咨询后按要求做好防护措施后到院就诊,最大限度避免院内交叉感染。耐心、细心做好来院患者的解释工作,请他们积极配合,让他们感受到医院温度,隔离病毒不隔离爱。 医院里随处可见刘路奔走的身影。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检查一遍门诊大楼的防控情况,入出口是不是严格执行单向出入,门诊大楼的来访人员是不是都测量了体温,门诊大厅的疫情防控宣教有没有滚动播放,每一项都要到现场检查询问。还要巡查门诊每一层楼每一个诊室,严格检查门诊大楼内工作人员是不是严格落实了个人防护措施。 身先士卒,全员投入战斗一线 肺部CT检查是疫情筛查诊断的“侦察兵”,是抗疫一线医生的“透视眼”,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疫情发生后,刘路主任的“最强大脑”立即有了计划,并带领影像科全体工作人员紧急投入战斗。一是设定专岗人员,精准分组,全员上岗,多次防控培训、不间断专业诊断学习(网络)。疫情早期,安排独立床旁DR、CT专机、专人24小时值守。二是设立专业分组:分为新冠CT技术检查组、新冠诊断组、新冠专家组。三是核对患者流行病学史,精简家属陪同,督促患者及家属佩戴口罩及做好个人防护。四是强化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所有影像科医务人员及窗口工作人员要按规定级别进行防护,严格执行手卫生,做到“一患一消”(即在完成上一位患者检查后,完成消毒卫生后才能接待下一位患者)。影像科各区域按要求定时完成物表及空气消毒,专用检查室作为重点消毒单元严格控制执行,并有详细的消毒记录。 在平时,几十个胸部CT对于一名放射科技师来说都是小儿科,但是面对新冠肺炎,一切都变得不一样,检查一个病人需要比原来付出十倍的工作量,原来一天一台CT可以完成200人的检查量,现在只有原来十分之一的效率。为了节约医院紧张的物资将更好的防护装备留给其他一线科室的同事,影像科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废片制作防护面罩。由于拍摄需要为病人固定身位,第一次近距离接触病人,大家难免紧张,影像科刘路主任第一个上阵向大家示范如何自我防护和接触病人,消除紧张情绪,刘主任说:“这是一场硬仗,我要以身作则,带领全科人员打好这场战,打赢这场战!” 繁忙的工作并没有让刘路感到吃力,影像科同事说:“刘主任一提起工作,就像打了鸡血一样。”除了完成自己担负的诊断工作外,他还担任着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专家组成员,承担着为怀疑医学观察病例、疑似病例的排除或确认会诊工作,每次面对患者的肺部CT片,刘路都要反复比对,细致观察,最后做出准确的影像学诊断。为了确保及时高效解决疑似病例会诊,他24小时随时待命,有时候他趴在办公桌上刚眯了一小会儿,手机又响了,马上又回到岗位,迅速处理,经常下班的时候已经凌晨三、四点。他始终以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一个党员的使命。“疫情不退,工作不懈,尽我所能为疫情防控做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