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临近下班时,护理部临时抽调我第二天到发热隔离病房上班。当晚回家后,我告诉家人:“明天我去发热病房了。”13岁的儿子拿着筷子愣愣地看着我,94岁的爷爷依然平静地吃饭,老公沉默了一会说:“注意安全哦,保护好自己,家里有我照顾,你放心吧。” 之前对发热隔离病房不是很了解,2月14日到了新环境后,莫琳君老师给我们简单介绍了一下工作分区、服务流程、防护措施等。我了解到:所有来我院的发热患者都将被集中到发热隔离病房进行检查、隔离和治疗。无论这些患者从哪里来,都要经过医院的预检分诊。发热病人和有外地接触往来史的病人将由专门的引导人员从专用通道送至发热门诊。 “焦虑、不安、恐慌”,是病人来到发热隔离病房后的常态;“安抚、检查、隔离”则是医护人员应对的办法。在发热隔离病房办公室的墙壁上,贴着医疗废物处置流程、发热门诊工作人员穿戴防护用品流程和发热门诊检查流程图。它们时刻提醒医护人员:这里是抗疫的前线。 虽然平时常常在练习隔离衣的穿脱技术,但是实际穿上后与模拟完全是不同的两个概念。穿上防护服,戴上手套、口罩,瞬间觉得呼吸困难,全身阵阵发热。没有那么多时间考虑,稍微缓解一下后,马上投入工作中。我们每6个小时就必须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书写留观记录,同时还要接诊新病人,询问患者的情况。
因为戴口罩和防护面罩后,与患者的交流很费力,必须大声讲话,才能听清对方说的什么。我们每天工作8小时,为了节省时间,常常忘记吃饭、上厕所,更别提喝水了。平时一天饮水量在2500ml左右的我,来到发热隔离病房后,常常8小时滴水未进。因为要采样,要近距离接触病人及病毒,所以我们每天要戴8-9小时的护目镜和N95口罩,脸上也留下深深的压痕,口罩压得整个脸颊火辣辣的痛。 记得2月23日的夜班,我上发热二。发热二的患者都是有流行病学史的,询问的内容也特别多,问得也特别详细,每接触一个病人后都要对物品及诊室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那天病人特别多,晚上八点半左右来了一位有武汉接触史的患者,其他等待区的患者个个表现出焦虑和恐慌,我们必须做好其他患者的安抚工作,做好每一个人采样后的消毒工作。 每天最放松的时刻就是下班脱下防护服和口罩,深深地吸上一口外界新鲜空气的时候。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感觉自己是一只因为有氧有水又活过来了的快乐小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