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文资讯

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隔离留观病区的“男”丁格尔

时间:2020-03-04  来源: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  作者:邵瑜

我,是一名来自心血管内科的“男”丁格尔,在我热爱的护理岗位已有7个年头了。都说男护是个“宝”,身强力壮、脾气好,可我想说,男护更是热血男儿,更应精忠报国。

 这里同样是一线

自新冠肺炎在武汉暴发以来,看着一批批白衣战士逆行而上,奋战在疫情最前线,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作为一名男护士,当祖国有需要的时候,我想上,必须上!

满腔热血的我向护士长提交申请:我想去支援武汉!去一线战斗!

护士长回答:“六六,我很理解你的心情,也支持你的想法。疫情防控,哪里都是战场,这里同样是一线。”

对,虽然我内心依然强烈期盼着能去武汉,但守好自己的岗位,同样也是为人民做贡献。

 再次成了替补队员

2月3日那天,医院接到通知需要支援金山公卫(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我们几位男护立马请战。第二天,轮休的我来医院参加院感科穿脱防护服的培训,这可是抗“疫”的必修课,我们听得很仔细,生怕漏下什么细节,老师们也不厌其烦地认真解答着我们的疑惑之处。

培训结束后,护理部任冬梅老师告诉我:“第一批支援公卫的名额已满,你替补。”

我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闷闷不乐地回到家中,妻子不解,我告诉其原委。

妻劝说:“我以为啥大不了的呢!你还记得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的女飞行员吕潇然吗?她不也是替补队员吗?”

妻的一番开导,让我的心情舒畅了些许。

晚上,突然接到护理部电话:“小高因为春节回家,返沪人员需要居家隔离14天。你接替她的位置,随时待命,有没有问题?”“完全没有问题!”挂了电话,我有一丝丝的小兴奋。

然而,接下来的十来天里没有接到出征的通知,同事小高的隔离期也结束了,回来继续待命,我再次成了替补队员。

 终于要上“一线”了

2月13日早晨,正在给患者做治疗时,护士长过来说:“接到通知,下周一开始安排你去医院隔离留观病房。”

我们医院作为开设发热门诊及收治新冠肺炎疑似患者的定点医院,隔离留观病房是与新冠病毒最近距离接触的地方,可以说是妥妥的“一线”战场了。

回家后,妻给我整理换洗衣物和洗漱物品,叮嘱我一定要注意安全。我看到,妻的眼角红了。

晚上躺在床上,有些睡不着的我一直在想,隔离留观病房的患者会是什么状态?沉默、悲观、恐惧、还是以泪洗面?我想带给他们阳光和微笑。

 我们必须做到足够专业

2月17日,我正式进入隔离留观病区。护士长逐一向我们讲解了病区布局、工作流程、消毒隔离的注意事项等。“记住,穿防护服一定要做到密不透风,脱衣服手绝对不碰衣领及口罩。这不是演习,是实战!要对自己负责,对整个团队负责,还要对家人负责!”

 

微信图片_20200302153043_副本.jpg

(李永亮在休息区反复练习穿脱隔离衣)

 第一个班是和来自六病区的夏姚瑶老师一起。作为早我入隔离留观病区的“前辈”,夏老师在事无巨细地传授着经验的同时,还不忘打趣道,“在这里,我们要做忍者,面部痒了,忍;口罩闷了,忍;鼻梁痛了,忍。还有三不原则:不许乱碰、不许乱摸、不许有多余的小动作。”另外,她千叮咛万嘱咐,要牢记洗手、洗手、再洗手!原本让我略为紧张的气氛,被夏老师的风趣给打散了。

穿上防护服,扎牢鞋套,捂严N95口罩,勒紧护目镜,戴好双层外科手套,不放心的夏老师再给我检查了一遍,把护目镜带子又勒紧了一圈。

2个胖胖的 “大白”,沿着地标路线,进入了缓冲区域,夏老师的幽默真的是无处不在,指着这地面区域划分的标识就来了一段,“此乃老孙画的伏魔圈,圈内安全,圈外危机四伏,切记:严禁出界哦!”好想感谢夏老师,让我这个 “新兵”能如此欢乐地适应新环境。

终于来到病房,我们核对信息后,开始测体温、血压、血氧饱和度,采集血标本。这些平日里护士最最基本的操作,本该手到擒来,此刻的我们却显得尤为笨拙,所有的感官都没那么敏锐,照着老师们教的,尽可能平稳呼吸,慢慢呼气,才能让护目镜减少起雾。也真正意识到,在对抗新冠肺炎的阵地,战士们不是仅凭一腔热血就可以的,我们必须要做到足够专业。

一切都会好的

“这里是发热门诊,一会儿将送一例新冠疑似患者过来。”

“收到。”

这是今天将要收治的第2例疑似患者,刚给第一例患者采样结束的我,立即准备迎接这第二例患者。

工作时,我们的对话通常很简单,防护服的严密程度不容许我有更多的言语表达,保存体力,这也是隔离留观病房的重中之重,走路不能带风,沉稳、冷静、条理清晰是我在这里学到的。

一切准备就绪后,患者却迟迟没有过来。站在走廊望着窗外,多久没有走在太阳下了?我已记不清了……今天的阳光有点刺眼,照射在防护服上,像是蒸桑拿。

 微信图片_20200302153036_副本.jpg

“叮铃铃……”听到门外铃声响起,患者被护送过来了。核对基本信息确认无误后,交接工作完成。

患者是三十多岁的湖北籍女子,“医生,我是不是那个什么肺炎呀? 我要在这里住多久?我什么时候可以回家呀?我好害怕,我要回家。”一连串的提问,让我明显感到了她的紧张与不安。

“现在只是怀疑,我们医生护士都在这里陪着你的,而且我们有专业的医疗团队,要是检查下来没问题,很快就能回家了。”轻声安慰着她,希望我的声音够磁性吧。“我们来试着慢慢深呼吸……好,很好,现在我们先测个心率、血压,再抽个血做个化验,好吗?”逐渐平静下来的患者还是很配合的。

测完生命体征,触摸了一下她肘静脉的血管,弹性非常好,成年人采血,对于平时的我完全小菜一碟。而此刻化身“大白”的我,居然没有一针见血,额头汗珠立即顺着鼻梁滑落了下来,能听到自己砰砰砰的心跳声,呼吸频率也开始加快,原本有少许雾气的护目镜也变得更加模糊了。“镇定,镇定,你是多少年的老司机'了,肯定能搞定。”心里暗暗强压着自己,整理好情绪,继续用带着双层手套的手指指腹慢慢感受血管的走向,调整好针尖位置,刹那间,熟悉的破壁感从指尖传来。成了!我如释重负,嘴角不由自主地微微上扬!

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咽式子采集,边准备用物,边跟患者解释道,棉签触及咽喉部会有恶心呕吐感,是正常反应。没想到,平静下来一直很配合的患者突然又激动起来了,“不行不行,我最容易呕吐了,一恶心就呕吐,我不做检查了,我要回家。” 突如其来的拒绝让我愣了几秒,连忙安抚,“现在是特殊时期,如果不配合,我们所有人的努力就白费了。您应该也是宝妈了吧,就算不为自己,也该为家人和孩子考虑一下啊。” 提到孩子的时候,我看到她的眼神像被什么触动了一下。

“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好,我也是担心待会一恶心,吐出来溅到你们身上。” “没关系的,我们穿了防护衣服,只要你配合就可以了。我尽量轻一些。” 接下来的采集过程,患者的反射性干呕的确很强烈,所幸的是没有分泌物溅出。采集完,我与夏老师交接标本,包装、消毒、传递,我们配合已非常默契了。

“六六,都好了吗?CDC(疾控中心)等着呢 。”

“嗯,都好了!”我相信,一切都会好的!

 他出院了

2月23日,今天又是开心的一天,收到疾控中心的消息:24床核酸检验阴性!挂掉电话的那一刻,我们长舒了一口气。

患者高兴地几乎跳起来!按照出院流程,患者洗了澡,换上干净衣服,带上解封证明,准备离院。

当我领着这位和我一般年纪的小伙走向阴性出院通道的时候,他突然说了句,“医生,请稍等我一下,马上回来。”转身就往原先的病床走去。我愣了一下,赶紧跟上,“是落了什么东西吗?这里不能随意走动啊。” 

微信图片_20200302153039_副本.jpg

 结果,这位刚进病房就和我们斗嘴,极不配合的小伙,向正在终末处理的夏老师和保洁阿姨深深鞠了一躬,“谢谢你们,感谢你们这几天的陪伴,之前给大家添麻烦了,你们辛苦了!”大家会心一笑,“有你相伴,我们也很欢乐啊。”看着这一幕,心里暖乎乎的……

 其实,每一个来到这里的患者,多少都有着对疾病的恐惧、等待核酸结果的焦躁和得到解封后的释然,毕竟这是人生一次刻骨铭心的体验。然而,这对于我,又何尝不是一次历练与成长?教会我面对生死时,坚强和乐观才是制胜的秘诀。身穿白色隔离衣的我们,就像是诺亚方舟里衔回橄榄枝的白鸽,带给患者必胜的信心。

我,是李永亮,来自隔离留观病房的“男”丁格尔。

赞一下
返回首页
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