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信阳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信阳市新冠肺炎治疗专家组副组长易明福,确诊了信阳的首例新冠肺炎病例,也从此打响了信阳医护人员真正与病毒面对面肉搏的战“疫”。
这次确诊,让易主任倍感沉重和压力,疫情真的是毫不留情地来到了我们老区人民的身边。尤其是与武汉比邻而居的特殊地理位置,更是让他忧心忡忡。他坐不住了…… 考虑到秋冬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结合这次来势汹汹的疫情,易主任立即想到了医院还有许多春节不能回家的呼吸道疾病住院患者,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新发现的呼吸道传染病,它的表现就是呼吸道症状、发热及肺部阴影,早期不易鉴别,如果将新冠肺炎感染患者收到呼吸内科普通病房,后果不堪设想。 眼看着发热病人越来越多,呼吸科收治患者承担的风险也越来越大。易主任明白,防止疫情扩散,他这里是个紧要关口,这道关口如果守不住,那可能将会是一场灾难性的感染爆发。他干脆住在科室不回家了,他在担心,他要时刻盯着,他要全面掌握每一位现有患者的情况,还要了解每一位新入院患者的情况。人命关天,不能有丝毫马虎。他要求科室全体医护人员提高警惕,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在收治病人上严把入口关卡。 紧急时期,易主任向医院递交了一份关于呼吸科收治病人现状的报告。疫情就是命令,医院党委果断决定,克服一切困难,在最短时间内,开设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信阳市中心医院院长任书伟连夜到现场协调解决场地布局和设施设备。短短的一天时间,新的病区就投入使用,开始收治病人了。易主任的这个建议,医院的这个决定,病区成立的这个速度,让中心医院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首战告捷。 然而,易主任的任务也更重了,一个人管理三个病区,除了每天要分别到三个病区查房,他还要通过电话、微信及远程会诊,对各县区的病例进行指导。他的大脑时刻绷着一根弦,他要在这众多患者中众多情况下进行排雷。他说,那几天,实在累狠了,就在椅子上靠一会儿,但是闭上眼睛眼睛是疼的,捂住耳朵耳边还是哄哄响,那个累,真的是身心疲惫。但是,却不敢让自己放松下来,他害怕,害怕一松下,整个人就躺到了。 2月14日晚23:30左右,他接到紧急通知,于15日中午12:00准时出发进驻隔离病区。在最危险的时刻,在最紧要的关头,他深深懂得,作为一名老党员,作为信阳市呼吸界的领军人物,他必须担当起自己的责任,他也不能有负于生命的希望。于是,53岁的他,受命于危难中的他,已经连续作战半个多月的他,毅然披上铠甲,挂帅出征,成为了中心医院奋战在疫情一线年龄最长的老大哥。 到隔离病区的当天晚上,易主任召集病区里的所有共产党员,成立临时党小组,由他本人担任党小组长,让心中永存的党旗,指引大家在战场上奋勇杀敌。 易主任说,在这里,我年龄最大,他们这些年轻的医生和护士,我都把他们看作自己的孩子。谁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呀,他们累了,我就多顶一会儿,就是想让他们多休息一会儿。他们想家了,我就让他们流一会儿眼泪,这没什么丢人的。他们工作中遇到困难了,我就尽量第一时间站在他身边,给他们指导和帮助。 易主任所在的重症病区住了21位病人,病情都比较重。他和年轻人一样,每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对每一位患者都要亲自查房过问,从治疗方案的调整到心理疏导,每个环节都不放过。穿防护服的各种不适,在他身上反应更加明显,等到看完所有的患者,他几乎是虚脱状态。但是呈现在战友和患者面前的,永远是精神抖擞的,永远是坚定坚强的,永远是细致温柔的。 在给一位75岁的老爷爷查房时,发现他反应迟钝、不肯讲话,不配合治疗,原来老爷爷是在惦记在家的老伴无人照看。易主任每次查房时,总是在这位老人床前多停留一会儿,老人闹脾气蹬掉被子,他默默地给他重新盖好。老人不肯吃饭,他安排护士专门给老人喂饭。老人不配合治疗,他“骗”老人说是他的老伴让好好听话治病的。跟随着易主任一起查房的年轻人,看到他做的点点滴滴,深有感触的说,原来治疗不仅仅是用专业技术治病,更重要的是拥有一颗全心全意为病人的心。也正是因为拥有这颗心,他才能做到不计安危,甚至可以不计生死。 易主任带领下的这个新冠肺炎重症病区,看不到战争的无情,看不到被隔离的无情,看不到疫情的无情,所有的医护人员仿佛忘记了这里是以命搏命的雷区! “病魔肆虐吼又嚎,年逾五旬披战袍;临危受命何所惧?科学防治新冠消!” 这位刚刚从前线归来进行为期两周休整的抗疫老将,回顾一个月的战“疫”经历,颇多感慨,写下了这首诗。他说,疫情没有结束,使命也就没有终结。军号吹起时,也是他继续在疫情的雷区中前行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