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03年初春,英国伦敦。 位于伦敦池塘街(Pond Street)英国皇家自由医院(The Royal Free Hospital London),作为伦敦疾病控制中心,这里负责处理所有急性医疗服务,设有最重要的艾滋病毒和传染病中心——伊安·查里森日间中心。在SARS的特殊时期,显得更加重要。
年近30的许建名医生,是这里为数极少的华人医生。作为一名呼吸内科医生,他全天忙碌于医院,参与感染科一线抗击SARS的工作。这场来自广东的病毒战争已经扩散全球,英国也不例外。
“当时我们非常关注的是病毒的来源和传播,但并未有恐慌,关心是的如何处理现实问题,寻求真相!”回忆17年前在英国的工作,许医生从容而镇定。
二 2020年初春,中国深圳。 除夕,许医生与亲友们共进年夜饭,度过幸福温馨的一夜。
大年初一,他一早奔赴深圳,几乎全天守在医院临床一线,晚上则住在医院附近的酒店。
跨越17年的时光,他再一次面对这场“看不见的病毒战争”。作为港大深圳医院呼吸内科主管,许健名医生除了负责呼吸内科普通病区,还管理临时筹备的三个新型冠状病毒观察病区,于短短10天内,医院部署筹备了50个隔离病房,从大年初一开始,陆续接收新冠病毒疑似病人。
抗疫期间,每天8:15分,他和其它管理人员准时参加抗疫工作检讨会,讨论最新的防控措施和救治情况,然后查房,从患者住满的呼吸内科普通病房到三个观察病区,与同事们讨论救治方案,与不同科室协作。
“与17年前的SARS相比,我最大的感受是中国政府的反应很快,决策很清晰,效率很高,这对我们临床一线的工作帮助非常大,我相信整个疫情很快会得到有效的控制。”他说。
三
早在1月初,港大深圳医院收治了深圳和广东省首个家庭案例,并转入市三院治疗。其后,随着疫情扩散,更多的疑似患者收治入院。 接触过不少患者,许医生深切感受到患者和医生的压力和情绪,这不仅是一场生理的战斗,更多的时候,更是一场心理战。
“不同的病人,有不同的故事。许多人可能由于一次最平凡不过的见面,就从健康人变成感染者,这种因不可见的风险带来了一定的恐慌,但即使如此,事实上包括小朋友在内的许多病人都能够理智配合救治。”
最让许医生感动的是,所有的同事们非常团结,从急诊科、发热门诊、院感组、护理部、呼吸内科和ICU等团队紧密配合,袁国勇院士随时为医院提供指导。观察病区的假期值班,很快就自愿报名满员。即使仅有13位呼吸内科成员,但因有医院多学科的全力支持配合,整体临床的救治显得井然有序。
四 “做了二十多年的医生,无论是在伦敦、香港还是深圳,对我来说,工作没有什么不同。做医生,最重要是问心无愧,救死扶伤是我们的专业,这个不因地域而不同。” 身处深圳,许医生有时也与英国同事交流抗疫的看法。虽然新冠病毒传播迅速,社会影响深远。但中国政府的管治能力的增强和科技经济实力的提升,使他和同仁们对疫情的控制显得乐观。
“一生很长,几个月算得上什么?”他笑着说,“最重要是同心协力,就连我们病区清洁卫生的阿婶,她每天把都把每个地方擦得干干净净,无可挑剔,这也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