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起源于中国,造福于世界。为纪念“中国针灸”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于2013年将每年的11月16日至22日设为“世界针灸周”。
11月21日,第六届“世界针灸周”期间,为了让更多市民走近针灸、了解针灸,深圳市中医院在门诊大厅举办了主题讲座义诊,来自针灸科的医务人员在现场把手教市民日常保健要穴及简单易行的按摩方法,示范“节气导引操”,更有针灸专家现场给大家介绍《拔罐的妙用》,邀请市民朋友体验艾灸、拔罐、刮痧、揿针等针灸特色疗法。
据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学术带头人杨卓欣教授介绍,针灸这项中国传统医学瑰宝在国内外都有很高的接受度。世界上现有183个国家和地区有针灸医学的实践,59个国家和地区承认针灸合法地位,79个国家和地区有针灸学会。
据统计,全世界近1/3的人接受过针灸、中医药、推拿、气功等治疗,当中不乏大众熟悉的明星。其中,针灸因在治疗心脑血管、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肌肉骨骼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疾病方面均具有确切疗效,且具有安全、简便、有效、治疗手段多样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 深圳作为经济发展迅速的创新城市,因其社会竞争激烈、工作繁重、生活成本高、生活节奏快等因素为深圳居民带来了较其他地区更为沉重的工作、生活压力。吸烟、酗酒、熬夜、饮食不规律、重油盐等不良生活方式较为常见,易导致生活节律紊乱,多种疾病趋于年轻化。目前,深圳地区颈肩腰腿痛、失眠、不孕不育、抑郁、青年卒中的发病率都相对较高。 针对这一情况,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开展了多项研究,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近80项,在中风、小儿脑瘫、失眠、痛症、不孕不育等重点病种上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10余篇,申请专利16项,授权实用新型4项,发明专利1项,获得各级科技奖励近20项,主编及副主编出版专著及教材10余部,成为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深圳市重点学科、深圳市针灸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深圳市中医临床研究方法培训基地挂靠单位。 该科学术带头人杨卓欣教授传承中医针灸精华,整合现代医学,运用中医阴阳及经络理论,结合任督二脉特点,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实验研究,创造性的提出独具特色的针灸“调任通督法”。“调任通督法”作为中风病的治疗大法,贯穿实施于中风病诊治的全过程,对于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肌强直、构音障碍、抑郁状态等疑难病症均有显著临床疗效,有效促进中风后肢体功能恢复,减轻、减少中风急性期并发症,好转率达95%以上。在此基础上,杨卓欣教授带领团队,开展了一系列临床研究,将针灸的病种进行了拓展。目前,该团队还开展了针灸干预治疗面瘫、失眠、不孕不育、产后抑郁、卵巢早衰、慢性腰痛等研究。
据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刘远声医生介绍,针灸在中医思维的引导下,可“四两拨千斤”,唤醒人体强大自愈力的作用。“针”就是用针扎进人体,“灸”就是在人体表面用艾灸定点加热。通过这种方式,刺激人体,引导人体的能量与津血流动与汇聚,从而打通闭阻,提升人体免疫力、自愈力。不仅对中风、脑瘫等重病有确切的疗效,在面瘫、带状疱疹、颈肩腰腿痛、月经不调、疲劳综合症等“小问题”上均有良好的疗效。随着经济的发展,针灸在养生保健以及驻颜美容等方面亦是大放光彩。时下流行的针灸埋线减肥因其便捷性、长效性、综合性调理、改善新陈代谢等优势而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2017年深圳市中医院通过深圳市政府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引进了中国科学院刘保延首席研究员团队,双方近三年的合作,不仅显著提升了该院针灸临床科教研水平,还带动了深圳及周边地区针灸学科发展。
在该引进团队的指导下,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与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共同研发虚拟针灸教学系统。该系统内含经穴标注模块、教育学习模块、考试评估模块,为医学生提供了一个具有真实感、沉浸感和交互感的虚拟环境。一方面可用于中医针灸教学,直观讲解针灸知识,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程度,实现低成本、低风险教学;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沉浸于虚拟环境,学习、交互体验针灸各种技能,从而打破时空限制,激发学习兴趣,激发自我学习探索能力,缩短培训周期。虚拟针灸教学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针灸教学中,同时在瑞士、荷兰及全国各地进行参展,获得行业专业人士的一致好评。
11月21日,深圳市中医院“世界针灸周”讲座义诊活动现场,针灸科的学术带头人杨卓欣教授、科主任于海波教授、吴永刚教授、缑燕华教授、刘远声副主任出席活动,为市民免费咨询。活动邀请近百位市民体验针灸特色疗法,让更多的市民感受到这一传统医学瑰宝的神奇力量,促进中医针灸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