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在深化府院合作办医的背景下,绵竹市人民医院正式冠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绵竹医院”的第二名称,并成为华西第二医院|华西妇产儿童医院区域联盟医院。 2年时间里,该院经历了医联体1.0版向医联体2.0版过渡,带来了华西优质医疗资源陆续下沉,综合管理及服务能力呈现全新格局。如今医联体建设2年了,医院发生了什么变化?医护人员有什么直观感受?老百姓就医感受如何?带着系列问题,日前,四川在线记者走进华西绵竹医院,带你感受医院医联体建设2年来的系列变化。 在线+在位倾情帮扶 医疗技术水平显著提高 11月11日,绵竹市民李婷带着孩子前往华西绵竹医院就诊,走进医院门诊大厅,李婷由衷地感慨“现在医院变化太大了,环境变了,医护人员精神面貌也变了。”李婷所感到的变化,来自于华西医院和绵竹市人民医院医联体建设。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绵竹医院挂牌后,华西绵竹医院在医院管理、医疗技术发展、医疗服务、人才培养、医学研究等五个方面与华西医院共建发展,先后与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感染科等10个专业建立专科联盟,医院整体水平和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同时,为积极打造德阳高层次人才创新载体,德阳市第八批院士工作站于2018年11月在华西绵竹医院挂牌成立,下设重症医学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康复科共四个专家工作室。 华西医院不断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绵竹,5名学科主任,17位特聘教授,全方位指导绵竹医院20余个临床和医技科室。两年来,在华西医院的带领下,华西绵竹医院医疗技术能力提升迅速,多项新技术、新专利的开展,填补了医疗技术空白,绵竹老百姓“大病不出县”的愿望正在逐步实现。 华西专家助力华西医院绵竹医院ICU成功开展首例经超声引导下胰周、腹膜后间隔穿刺引流术。该院神经内科成功开展首例经桡动脉穿刺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普外科在腹腔镜脾切除技术领域,再次取得新突破,顺利完成一例难度巨大的腹腔镜下巨脾切除术;神经外科成功开展了在神经内镜辅助下颅内垂体腺瘤切除手术;肿瘤科为84岁老人实施了食管癌根治术;心血管内科为94岁老人成功植入心脏支架,创绵竹地区最高龄记录。 在医疗技术取得突破的同时,医院运营数据也发生了显著变化。2019年1~9月,医院门急诊总计58.7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加9.66%,较2016年同期增加21.65%。1~9月,医院出院2.9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加11.06%,较2016年同期增加30.22%。1~9月,Ⅲ、Ⅳ类手术占比44.02%,较去年同期增加31.93%,较2016年同期增加44.61%。 医护人员更自信 老百姓就医获得感增强 医院2年来的变化不仅仅体现在一组组数据上,华西绵竹医院的医护人员和就医市民更有感触。 冯晓东是华西绵竹医院重症医学科的科主任,谈及医院发展变化,冯晓东认为最大的变化就是医护人员的精神面貌。在冯晓东看来,华西的到来让医院医护人员的思想、意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以前我们每天就是埋头看病,大家觉得只要把病人的病看好了,工作就算干好了。对于医院、科室运营等完全没有概念。”冯晓东说,医联体建设启动后,他的固有思维很快被打破。医院在每个4个科室就设置了一个运管助理专员,负责协助科室对科室的收入、支出、病人等进行数据化管理,让科室运营发展有数据支撑,管理更加精细化更加科学。 除了思维意识上的变化,两年来,“忙”也成了冯晓东工作中的关键词。“以前我们工作主要就是看病,现在每天除了看病,还要做科研,忙各种学习。”冯晓东坦言,以前学习的机会很少,现在周一到周五都安排了学习、研讨,还有各种远程学习,“感觉比较充实,随时都在接触新的理念,学习新的东西。” 这样的变化,华西绵竹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李钢也有感触。李钢介绍,以前的工作更多的是自己个人在摸索,现在医院安排有科研、学习进修、教学等多个途径,帮助医生成长发展。“现在我们能随时和华西的医生进行交流学习,在华西的理念、技术影响下,医院医护人员的主动积极性提高了,认同感增加了、干劲更足,更加自信了。” 医护人员精神面貌的变化,技术的提高,对于绵竹市民来说感触最深。特别是每月开设的华西专家门诊,让绵竹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华西医院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减轻了就医负担,也节约了医疗费用。华西专家的到来,让华西绵竹医院的学科建设和医疗技术得到了质的飞跃。随着医联体建设的落地落实,从跑华西“找专家”变成了在绵竹“等专家”,成了绵竹老百姓最切实的感受。 市民李先力说,现在明显能感觉到医院的整体环境和氛围比较好,医护人员精气神比以前更好。市民吴萍则表示,大家能感觉到2年里医院各个方面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身边朋友大病都愿意选择在华西绵竹医院就医。 医联体向基层延伸 让老百姓看病少跑路 经过2年发展,医联体的作用有目共睹,如何将优质医疗资源向乡镇和基层延伸?华西绵竹医院一直在探索和思考,2018年12月,华西绵竹医院启动了与孝德镇卫生院的办医合作,并以此作为绵竹区域医共体试点单位,通过“管理+技术”输出、“在位+在线”的服务模式,开启了绵竹—孝德上下联动就医绿色通道,开通了上下转诊直通车,设置了全市首个门诊大厅服务前移站点,全面提升基层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 华西医院绵竹医院院长蒋欣介绍,华西医院的医疗资源下沉到绵竹,通过学科共建、技术培训等手段,全面提升绵竹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绵竹医院的资源再下沉到孝德医院,患者就可以实现在家门口看到好医生的目标。 家门口就能看好医生,绵竹孝德镇患者刘永东对此深有感触。刘永东长期患高血压,2017年10月,绵竹医院加入华西医院医联体后,刘永东能在绵竹市区看到华西医院的专家,但他这种慢性病患者需要经常到医院随访,仍然感觉不太方便。“每次从家里到绵竹市,需要转两到三趟公交车,遇到高峰期根本坐不到座位,两个小时下来,血压往往又上升了。”刘永东期待着,能在家门口随访病情就好了。 他的期待,在去年底成真。2018年12月,华西医院绵竹医院孝德医院正式挂牌成立,如遇患者发生紧急情况,可以通过“绿色通道”直接转入华西医院。现在,刘永东只需要在距离家门口2公里的孝德医院,就可以享受到华西医院的医疗资源。 罗蕊是孝德卫生院康复科医生,今年之前,她从未想到自己能参与华西医院每周一次的远程会诊。她还记得,第一次参加华西医院远程会诊,是在华西医院—绵竹医院—孝德医院医联体建立后的第一个星期。每周星期二,她可以通过三级远程会诊系统参与到华西医院的疑难病例讨论中。 罗蕊说,原来乡镇卫生院的视野比较局限,康复科又属于较边缘的科室,如今通过医联体,她不仅能与绵竹医院康复科医生一起工作,还能定期得到华西医院医生的直接指导,如有疑难患者,还可以直接与华西医院的专家取得联系。“现在每天看到病房里来来往往的患者,感觉很有成就感。我个人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理念都有了明显提升。” “让基层卫生院医务人员得到更大的成长平台,正是我们建立医联体的重要原因。”华西绵竹医院院长蒋欣认为,要实现患者的分流,让乡镇卫生院、社区医院等基层医疗机构留住病人,最根本的还是要增强其自我造血功能,“这也是华西医院在自身人手紧俏的情况下,依然建立直达基层的医联体的重要因素”。 如今,华西医院—绵竹医院—孝德医院医联体效果正慢慢显现。2019年8月,华西绵竹医院再与土门镇卫生院、新市镇卫生院建立医共体,“门诊量明显上涨。”绵竹孝德医院院长张文科说,今年前4月,医院门急诊达30569人次,同比增长9.07%,出院2266人次,同比增长23.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