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干部们为什么要援藏?他们援藏都做些什么?干部们援藏后应该留下一些什么?郫都区融媒体中心采访组成员带着这样的思考进入我区对口帮扶的甘孜州道孚县,短短一周的时间接触下来,记者赵一龙看见了很多感人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感悟吧(以下来自赵一龙的自述) 援藏工作是一种无私奉献 2018年10月5日,张珍作为援藏医生来到道孚,在她离家前,患有慢性肾炎的丈夫李张维毅然写下《援藏自愿承诺书》,他们离开自己的小家,只为帮助藏区的大家。采访中张珍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曾有一位产妇在从炉霍县转至甘孜州人民医院的途中,胎心消失,产妇大出血,不得已中途紧急转至道孚县人民医院,援藏队医疗组冒着风雪紧急组织100多名森林官兵,筹备献血2000ml,迅速安排手术成功实施抢救,醒来后,病人握着她的手不停说着“卡卓!卡卓!”,“卡卓”的意思是谢谢,张珍、李张维小两口在援藏一年多时间里听到了无数句“卡卓”。 援藏队医疗小组在进入藏区后发现困扰大家多时的问题——医生基础知识薄弱、专业水平提升较慢。于是他们援藏队医疗小组牵头开办了医师考试督导培训班,这也是首个在藏区开办的免费医师资格考试培训班。通过每周2次、每次3小时的理论和操作培训,帮助藏区本地医生们提高专业技能。在最近的资格考试中,全州3000余人参加,通过率仅有30%,而经过他们培训的道孚县医院和鲜水镇卫生院的全体学员,不仅全部通过技能考试,还有70%的同学成功通过理论考试并获得医师资格证。这一举动让道孚有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铁军。 援藏工作是一场无声的战斗 进入道孚的第三天,我们去看望了一位有着50年党龄的老村支书甲热。甲热爷爷曾经担任了道孚县龙灯乡燃姑村33年的村支书,两个儿子及儿媳先后离世,唯一陪着他的是五个还未成年的孙子,照顾五个孩子对于74岁没有了劳动能力的甲热来说是异常的困难,他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党员、是曾经的老支书而给党和政府添麻烦,他选择独自承担。直到援藏干部入户时才发现了这一情况,现在甲热爷爷在援藏队和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五个孩子都被送到了孤儿学校,他也享受到了相应的资助。甲热的举动让我看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不忘初心”和担当。 燃姑村现在的很多房子都是藏民新居建设时重新修建的,外观看起来非常漂亮,可有了好的硬件条件,当地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得要搞起来。今年年中,郫都区融媒体中心的部分代表为燃姑村送去了价值5万元的17台电视机,让他们能通过电视获取更多的外界信息,我们去到了其中一户村民的家中,看到了他正在看电视,当他得知我们的来意之后,一直说“卡卓!卡卓!”,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别人对我说“卡卓”,听到村民的感谢,我感觉到帮助别人的喜悦。 援藏工作是一首无言美诗 同一天,我们去到了咱们融媒体中心援藏队员兰卓所驻点的村——道孚县麻孜乡吾斯尼村,去看了咱们融媒体中心资助的项目——“雪域情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副产品展示区选址。吾斯尼村第一书记给我们介绍了他们的规划,吾斯尼村将修建一个温泉,农副产品展示区是这个温泉的配套项目,这个四十到五十平米的位置上,将修建一个具备农产品展示、超市、会议室等功能于一体的展厅,为当地村民提供一个推销农特产的空间。 援藏工作是一生无悔选择 一周的时间赵一龙从有着50年党龄的老支书的身上看到了什么叫“不忘初心”,从村民住上新居看到电视时的笑容,看到了他们对援藏人的感激……赵一龙只在道孚待了一周,但是郫都区的援藏干部,却在这里待了十年,这十年道孚县的房子变新了、交通便利了、看病方便了、家家户户都通电通水了、停办了二十几的县高中也恢复办学了、道孚人民脸上的笑容也比以往多了许多,这些应该就是援藏人援藏的意义所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