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膝盖积水,我长年行走不便,在李树成主任的治疗下,我三天就恢复如常了”“之前在家摔倒过一次,伤了腰,也全靠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现在基本没什么后遗症”……作为21世纪的一名理性消费者,听到“奇效”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怀疑;而当十几个乃至全村人都在跟你说起这个“奇效”时,你便会开始好奇:到底他们口中的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有什么神奇之处? 入职不到一年,为了采写《健康报》“杏林记忆▪70周年”的征文,本该是医疗行业“小白”的我得到了一个机会,深入了解医院针灸科的渊源与发展。最后,刊登稿件短短不过2000字,却也折射了建科33年以来,在创新与发扬中医经典基础上,累积而成的群众口碑与同行认可。 艾香浸润 挖掘陈年旧事 对于针灸科的印象,来源于每去一趟必然沾染上的浓郁艾草味道、安静的门诊等候区与人满为患的针灸治疗区。一向对于味道颇为敏感的我总觉得到该科是一种折磨,但在一些患者心中,却觉得燃烧艾草所散发出的香气沁人心脾,甚至将其称为针灸医师的“古龙水”。 6月17日,我约好采访该科主任李子勇,听着他提起关于针灸发展的那些事,看着来来往往治疗的病人,竟也莫名觉得这股味道让人通体舒畅了起来。而对于20多年前的李子勇来说,待在针灸科也有让其倍感折磨的时候,“当时认可针灸的病人很少,在门诊外走来走去的,从来都不是来找自己的,真的很让人焦心。” 曾经以为,由于佛山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居民自然是以中医为重。没想到,内服外治之间的差异这么大,群众更多地觉得针灸治疗是偏门,更因为对针的恐惧,很多人更是对其敬而远之,不敢轻易去尝试。所以,虽然当时恰逢美国“针灸热”,但该科在始创阶段,一直是举步维艰。 有“奇效”却没有得到时间的检验,李子勇在采访中坦言,虽然焦虑,但科室从没有放弃对古老医学的深入挖掘,他们有着这样的一个信念——做好每一个病人,他将成为品牌的传播者。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坚持有了意义,一些被宣告无法行走的高位截瘫患者,通过一两年的针灸治疗,能借助拐杖行走;一些不愿费钱治疗的痛症患者,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发现了针灸的奇效……这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开枝散叶”,带来了一个家族乃至一个村落的病源,也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针灸,了解这一传统技术的魅力。历经33年,该科已发展成目前华南地区收治病种较广泛、专科技术力量相对雄厚的针灸专科。 烈日义诊 感恩医患缘分 为进一步了解针灸科与“老病友”间的故事,6月23日,我随着该科到顺德龙江新华西村开展“传统中医特色疗法进社区”义诊活动,这才见识到了所谓“明星医师”的“忠实拥趸”。 作为该科的忠实粉丝,陈老先生祖孙四代特别到场支持。“我爸妈今年已经80多岁了,30多年前就曾因不同的问题到针灸科找老锦雄医生看病,现在小孙子都出生了,我们四代都喜欢找他们调理身体。”陈老先生的儿子表示,他自己则是因为颈椎不适才接触到针灸的,最初也并不相信能有用,没想到通过温针灸,马上就得到了缓解,“亲身体验才知道神奇,未来也将继续把这份对中医药的信任传承下去。” 像陈老先生那样认准该科名医的街坊不在少数,新华西村党支部书记廖剑波表示,当年岭南中医灸法名匠、佛山市中医院副院长老锦雄带领针灸科团队时,便与该村结下渊源。由于疗效显著,“一传十十传百”的口碑让村民们纷纷愿意尝试针灸、信任针灸,而今,全村的男女老少几乎都是该科的追随者。 借此机会,我也采访到老锦雄与针灸的故事,在他看来,从医生到大师,针灸和卖油翁的故事一样,“唯手熟尔”。所谓“针下似海”,要求做到进针灵巧、无痛而感应强。随着时代的发展,相关的技术设备得以更新,但传统中医的内核始终不变,针灸人的一双巧手与钻研医学经典的心,仍是屹立杏林的关键。 而今,越来越多人选择以针灸疗法治未病。正如老锦雄所说,它就像一个短途驿站,能为人生的每一阶段充电。这样的认知,正是品牌的力量。我们在谈论品牌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呢?我想,第一步必然是保证切实的疗效与服务,第二步便是对初衷的坚守与不断的改进创新……这样一来,即使“巷子”深长,但假以时日,真正香气四溢的“美酒”也将广获赞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