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医生的作品《医话文集》即将面世了,作为这部作品创作过程的知情者之一,有很深的触动。 徐医生是很早就认识的一个前辈,认识徐医生源于一篇新闻报道。因为报道中记者采用了患者赞美徐医生的话语,徐医生觉得多有不妥,要求记者考虑把赞美他的话语全都删去。当时作为此稿的编辑,在核实稿件内容后,觉得记者同志的稿件记真,记实,并无不妥。因徐医生坚持,还是尊重并采用了受访者的意见。谦逊是对徐医生的第一印象。
徐医生经营着一家二级甲等医院,是名副其实的院长。人们很自然的称呼他“徐院长”。但他不大喜欢的这样的称呼,他会对人们说称他徐医生最为贴切。徐医生的办公室不大,有一整面墙都是书,各种各样医学类著作。书桌上最显眼的位置摆放一具人体骨骼架,每天上午这间不大的办公室都会敞开门迎接络绎不绝的患者。每天只有一小部分的时间,徐医生会抽出身来去处理医院和家庭的其他事务。在他心里,他首先是一个医生,其次才是其他身份。 在徐医生的书柜里,学习笔记占了的一块不小的区域,这些学习笔记从学生时代到现在,切实见证了他二十多年的成长或者说是经历。第一次见到他搬出厚厚一摞笔记本时,确实从内心来讲很佩服,很敬仰。因为一件事能坚持这么久,得需要怎样的热情和怎样的毅力才能做到。这次《医话文集》里仅仅精选了这一摞笔记中的八本笔记整理成集,笔记里林林总总的信息太多,印象深刻是通过徐医生笔记看到他学习的态度。早期还在学校时的笔记就是抄书,完完整整一字不落的抄;慢慢开始对书中记载知识有了自己的思考,会“疑书”;在之后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之后,对一些病情就有了独到的治病思路和方法;在之后就是自己不停的学习思考探索疑难病症的解决之道……这一切的成长都在笔记中点点滴滴的记录着。在徐医生身上我看到了一个时代的学者,他们孜孜不倦,精益求精;他们勤勉好学,默默无闻。这是一种精神。这样的精神在今天看来,难能可贵。现在有多少年轻的学子们,还愿意静下心来去默默积累,去默默钻研。不为追名逐利,只为百姓健康。 徐医生仗义疏财,热情好客,在他身上有一种“江湖气”。他常喜欢邀请朋友一起坐坐,畅所欲言。每一次来跟徐医生聊天,都像一次寻根之旅。跟他聊天,会帮你找到最本真的自己。他常说,人生除了生活工作赚钱,还应该在一些八小时以外做些对大家都好的事情。徐医生也确实在工作之余,做了很多的事情。这些事情在我看来始终怀有一种情怀,或者是一种对社会的责任,或者是对社会的一份贡献。 正所谓,达者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达者,我认为有两种,一种为发达者,即有权有势有财者。一种为通达者。即在某一领域的能力强者。 我想徐医生属于后者,他把自己每一分劳动所得都投入到了公共事业。他举办九三论坛,带领全行业医生展开学术交流,下乡义诊。他免费帮困难百姓治病,资助贫困学生上学。他开设科学生命馆,免费向百姓开放。为了人们能够对自己的身体有最基本的了解,对生命有一些专业的知识;他举办脊柱研讨会,跨专业跨学科讨论疾病的治疗方案…… 就拿《医话文集》来说吧,这部作品的问世也要归功于徐医生周围的朋友,没有他身边同行的呼吁,他从没想过要把自己的笔记整理成集,刊印成册。有朋友跟他说,一个好医生之所以“好”,不仅是他本人治好了多少病人,攻关了多少疑难杂症。更重要的是,他能把这些医术传承下去,让更多医生掌握这项本领,让更多的病人解除病痛。这一点是最为打动他的地方,也是他决定出版作品的动力所在。。。。。。 想起一句很好的话,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还应该有诗和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