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文研究

湖南省人民医院贺湘玲:儿科医生的“信”与“念”

时间:2019-11-21  来源:湖南省人民医院  作者:贺湘玲

    我叫贺湘玲,是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的医生,工作在临床一线28年。到现在为止,我的大学同学都很好奇,我为什么能在儿科执着坚守28年,一如既往每天快乐地工作。答案就是这个字——“爱”,爱孩子、爱这个职业带给我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小轩,长成健康帅气高大的大学生

    前天,我坐专科门诊,临近下班时发现,一个英俊高大的男孩一直在诊室门口静静地看着我。等病人都看完了,他走过来问:“贺阿姨:你还记得我吗?我来看看你!”看着那张有些熟悉的脸,我努力地搜索记忆——小轩!他现在已经是大学生了,一米八三的个子,像儿子般亲切地搂着我的肩膀跟我拍照,让我倍感幸福。

    时光飞逝,28年来,早已记不清自己诊治过多少患血液肿瘤疾病的孩子。但是,那些与疾病顽强斗争的孩子们,我都牢牢地记住了他们。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生命的脆弱,也感受到生命的顽强,他们让我懂得医学是充满人文内涵的学科,一个好医生,要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才能够领悟生命的本质,全面照护好每一个孩子。

微信图片_20191121212623.jpg

▲小患儿流下天使的眼泪。

卉卉,复杂家庭背景挑战人文支持极限

    前不久,卉卉的妈妈带她来复诊,老远就听见她叫我,欣喜地看到她跑到我面前,腿脚灵活,聪明伶俐,妈妈的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

    六年前骨科的一次会诊,我接诊了卉卉,一个3岁多突然不愿走路的孩子,血液和骨髓结果是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转科之后,我才知道孩子是单身妈妈领养的,我以为高昂的治疗费用和艰苦的治疗历程会使养母望而却步,没想到孩子妈妈态度很坚决,积极治疗!

微信图片_20191121212628.jpg

▲病房设置了活动室供孩子们娱乐。

    不幸的是孩子是急淋高危,化疗后出现各种并发症,不断挑战我们的技术水平。单身母亲整日奔波劳累,常常以泪洗面,加上她自己亲人的不理解,无奈之下她多次偷偷出走,把孩子留在病房。几度放弃,复杂的家庭背景不断挑战我们的人文支持极限!一次次病危,一次次抢救,一次次的陪伴和鼓励,终于,四个月后孩子症状逐渐消失。现在,卉卉完成了2年半的化疗,身体状况稳定,已经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围着我嬉笑打闹,俨然是一个正常的孩子。

    回顾这个艰苦的历程,我为孩子和妈妈感动,也为我们的团队感动,我们没有放弃对生命的执着追求,才创造了一个个这样的生命奇迹!

微信图片_20191121212634.jpg

    白血病的发病率一直位居儿童恶性肿瘤首位,且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作为一直从事小儿血液病诊治的临床医师,我和我的团队一直在不断努力,我们的白血病无病生存率已经达到80%以上。这样的成绩,首先得益于我优秀的医护团队,她们工作细致,非常有爱心,这可能就是人类在共同抵御疾病时产生的“共鸣”吧;其次是孩子的坚强和家属的配合,即使只有一丝希望,我们也要尽最大的努力。我的业余时间大部分花在为孩子们寻找先进的治疗方案上,我利用国内国际交流的机会,多次和国内外各位顶级专家探讨,总是希望能为疑难的孩子尽早诊断,为他们找到最好的治疗方案。对每一个患儿、哪怕是只有1%的希望,我也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去救治。这是我作为一个医生对生命的敬畏、对事业的追求,也是作为一个母亲,爱的信念。

微信图片_20191121212638.jpg

▲孩子们最爱“贺妈妈”。

    一个家庭如果有一个白血病或者恶性肿瘤患儿,所面临的将是巨大的灾难,不仅精神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巨额医疗费也是父母难以承受之重。虽然现在有国家大病救助资金解决一部分困难,但还有很多恶性疾病没有救助,仍然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帮助他们。经过努力,我们成为湖南省儿童白血病、恶性肿瘤定点科室,享受国家儿童大病救助,还是中国红十字会小天使基金定点科室。 

微信图片_20191121212642.jpg

▲科室为湖南省儿童白血病、恶性肿瘤定点科室和中国红十字会小天使基金定点科室。 

    2009年12月,我与香港生命小战士会取得联系,积极筹备成立首个“湖南生命小战士会”并担任主席,目前已有成员600余人,我经常组织他们开展各种联谊、募捐、甚至国际国内的交流活动,10年来,已举办24次大型活动,各类活动参加总人数约2800人。我建立QQ群、开通个人网站,访问量超过100余万人次。每天,我都会在线免费解答患儿家属提出的各种问题。常常是白天在病房忙碌,晚上回复患儿家属的问题到深夜。我知道,我的回复会使焦急等待的患儿家长得到安慰、我专业的建议能为家长们在不知所措时指明方向。

微信图片_20191121212646.jpg

▲新阳光暖阳计划让每一个贫困异地就医者都有“家”可归。

   身患恶性肿瘤疾病的孩子都会失学,孩子和家长都会存在心理问题。2015年,我联系了新阳光慈善基金,除了为贫困家庭提供经济资助外,开展多方位的关怀项目。2015年3月19日,病房学校正式开学,成为医院内首个由院外志愿者团体开展的爱心服务项目。2015年至今,累计开展500节课程,服务477名患儿,达2110人次,累计参与病房学校志愿者服务人次达645次。此外还有暖阳短租项目,牵牵手、源基金项目等。

微信图片_20191121212650.jpg

▲来自医院及院外的志愿者举行各种活动关爱小患儿。

小恩,弥留之际要回湖南省人民医院的“家”

    3年前,辗转省内多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小恩住进我们科,确诊为纵隔恶性侵袭性肿瘤并广泛转移,并发上腔静脉受压综合征,呼吸困难,无法手术。该病已没有确切的治疗手段和疗效,省内、国内权威医院均拒绝收治他,家长执着的坚持不放弃。患儿来到我科后,我们联合国内外MDT团队多方会诊,孩子在经历两次手术和放疗、化疗后,病情几度缓解,但是在远赴广州求医无效后,孩子还是离开了我们。在这难忘的十个月中,他的家长和我们建立了真诚的友谊,在孩子去世后第二天,家长买了水果来到病房,和照顾过她孩子的医务人员一一拥抱、感谢,还送来一封沉甸甸的感谢信……最让我感动的是,患儿在广州生命垂危之际,向妈妈提出要回湖南省人民医院的“家”。妈妈为了满足孩子的心愿,包车连夜往长沙赶。我们腾出仅有的单间病房接收了他。“妈妈,我们终于回家了”,孩子说完这句话安详地闭上了眼睛,再也没有睁开。

    他妈妈后来在给我们的感谢信中这样写到,“小恩在您科室住院期间,因为您和团队无限的爱心和温馨, 使他在这里成长不少。虽有病在身,但没有太多身体和心灵的痛苦,度过的都是开心快乐的时光,谢谢您给了他这个家!最后小恩回家了,是您和您团队的关爱让他没有痛苦、安静地离去,感谢您!”

    一个弥留之际的孩子,想回到的是湖南省人民医院这个“家”,想见到的是我们这些努力为他治疗的医生、护士,我们有什么理由辜负孩子和家长的信赖?即使在这种恶性疾病面前我们无能为力,也要“用爱心去安慰”。

微信图片_20191121212700.jpg

    虽然我们能把儿童恶性疾病的治愈率提高到70%~80%,但仍然有20%不得不离开这个世界。2017年,我联合蝴蝶之家、儿童舒缓治疗专项基金,成立舒缓治疗小组,与社区医院合作开展临终关怀病房。希望那些可以治愈的孩子活得更好,希望那些不被治愈的孩子有舒缓相随,温暖告别。愿他们生命的最后一程少一些痛苦,多一份舒适。少一些遗憾,多一份坦然。

微信图片_20191121212704.jpg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安慰,总是去帮助”,这是对人文医学的最好诠释。把爱留住,这是我作为儿科医生的信与念!医学不是技术的产物,而是情感的产物;行医是一种使命。治愈疾病,减轻痛苦,延长生命,让患儿快乐地、有质量地生活。

    最后我想把我最喜欢的冰心先生的一段话送给“医”路同行的大家——

  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挥,不觉悲凉!

    谢谢大家!谢谢我的团队!

赞一下
返回首页
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