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看,人民医院……”,推着两岁的女儿从医院对面的街道走过,她都会转身,用她的小手指着医院大门的方向,带着一丝兴奋地喊道。是的,她的爸爸和妈妈都在这里工作,当地百姓习惯叫她“人民医院”。 从此,与这份工作结缘 2003年,18岁的我带着对医学的向往,报考了重庆医科大学,误打误撞录取到了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专业。当时的我,说实话,十分迷茫,陷入彷徨。因为我想学的是医学,因为我对这个专业的不了解,纠结于是否入学就读,不知道毕业之后能干什么?直到9月4日新生报名的最后一天,我才拖着简单的行李,踏上长途汽车,不很情愿地到校报了名。 2007年大学毕业,顺利拿到管理学学位,从小生活在农村的我放弃了在实习单位留院的机会,选择到县一级医疗单位工作。我进入了一家县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走上医院行政工作岗位。 在这12年中,我先后在医务科、院办、创建办、宣传科等多个行政职能科室的岗位轮岗。在刚参加工作不久,我被安排到院长办公室做业务秘书,期间,凭借自己课余参加高级文秘资格培训所学的专业知识,我在三个月的时间实现了医院公文的提质上档,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并从此与医院行政管理和文字工作结缘。从在领导的指导下完成院级计划、规划、总结和领导讲话等各类材料的拟写,到协调完成医院第一部《院志》、《员工守则》;从牵头完成医院管理制度、流程的全面清理与规范,到参与医院三甲创建、复审,承担行政版块创建工作的协调,以及2011年在院长指导下具体负责三甲创建院级层面的工作…… 这些日复一日工作中经历的点点滴滴,潜移默化中让我对医院管理、对医院人文文化及品牌建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愿意继续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这,是一份有情怀的职业 我既是一名基层医院行政管理人员,也是一名临床一线外科医生家属。2011年,在父亲的反复叮咛下,我和爱人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单位,从成都回到重庆,来到离家较近,当时还是二甲医院的开州区人民医院。 开州是典型的山区人口大县,距离重庆主城需4个小时车程,至今仍没有一条铁路通过。我所在的人民医院作为区内龙头综合性医疗单位,承担着本区169万余人口和周边区县20余万群众的医疗保健服务。刚到医院时,优美的院区环境,明亮、宽敞的门诊大厅,现代化建筑风格的住院大楼,正如开州这座新建不久的移民小城,空旷而坚硬。 一线住院医师的生活基本就是白加黑和5加2。刚到医院的前几年,我们虽同在一个单位,却时常十几个小时才通一个电话,或者在早上醒来时一眼看到爱人回来过,却又要匆匆离开,这便是生活的常态。 8年的时光过去,岁月积淀,我从我的爱人和更多医务人员身上,看到了他们面对困难依然坚守,在繁忙中传递温暖,也看到了来自于本地百姓的信赖。 还记得他收治的一名男性喉癌病人,因拒绝手术进行了放疗,后多次复发到医院复诊再行放化疗。虽然这名患者说话不多,始终微笑着,但还是可以看出他内心的不安和倔强,于是爱人在患者每次复诊时都尽量地去开导他。最后,憔悴还是一天天来到患者的脸上,肿瘤已经广泛扩散,病情的发展使患者的皮肤破溃渗血并再次入院。那天正好我爱人值夜班,患者的情况已经极度危险,几度出现颈部皮肤出血,患者烦躁、呼吸困难,但不愿手术,也拒绝气管插管,我爱人当时唯一能做的就是对症处理和言语安慰。后来,患者同意了气管插管,可是时间已经来不及了。在最后的时间里,医生一面看到的是患者渴望活下去的眼神,一面却是心率快速下降,直至心电图呈现出一条直线。患者家属全部经历了这一过程,没有责怪,只有理解和深深的感激。我爱人告诉我,当时他感到一种无能为力的辛酸,但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和感激更加坚定了他在医者这条路上坚守下去的决心。 像这样的场景还有很多。这一路走来,小到一个活动的组织,大到等级医院创建、复审,这些日常工作让我感受到无论是医疗服务还是医院管理,人文在医院的建设发展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它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深入人心,凝聚力量,促进沟通,推动发展。 梦想行有道,奋斗途无垠。伴随着医院新任领导班子转型发展思路的提出,我们将大力加强医院人文品牌建设。未来的路,我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欢迎大家积极参加由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和健康报社携手举办的2019年中国医院人文品牌建设者专题征文活动 【大奖】关于开展医院人文品牌建设者专题征文活动的通知 http://www.yyrw.org.cn/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5&id=7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