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4日,当我踏入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大门时,不禁有些感慨,这是我工作十二年来换的第4个单位,党委副书记的岗位是我的第十个岗位,每一次转岗都是全新的挑战,每一次改变都是宝贵的经历。虽然我不知道迎接我的会是什么,但我相信,只要我足够努力、足够真诚,结果应该不会太差。初到医院,书记、院长给我分配的工作是主抓宣传,之前从没做过一天宣传工作,医院宣传对我而言完全是一片空白;常州三院本身又很特殊,它是一家三级传染病医院,老常州人看到常州三院都捂着鼻子绕着走,不受待见,可以说传染病医院不需要宣传,该来的一定得来,不来的宣传了也不会来。那我该怎么做宣传? 改变从自己开始 刚开始,我还天真地认为自己好歹是院领导,我不会宣传,可以指挥宣传科同志干活,结果发现医院对于宣传科的配置是相当薄弱的,没人干活,我就撸起袖子自己干,改变必须从自己开始。每天我都在找素材、爬格子、写文案;每次早交班我都竖起耳朵听,寻找有趣有用的鲜活新闻,再跑去临床翻病历;每周周末我还要盘点一周工作,编微信、发微信,也不知道熬了多少个夜晚,但至少我让医院有了自己发声的平台。同时,我也一直在寻找宣传的突破口,终于两个月后的爱眼日找到了机会,我组织了医院史上最大规模的义诊,放在人气最旺的公园,眼科所有主任、医生悉数到场,当天的场面出其意料的火爆,效果出奇的好,真正把眼科好好宣传了一把,当然活动背后的艰辛只有自己知道,通过这次活动给了我做宣传莫大的信心和鼓舞。 此后,每年我都为眼科精心组织爱眼日活动,为眼科打造了一系列品牌,荣获了常州市十佳服务品牌、江苏省青年公益项目大赛优秀奖,其中精心策划的 “亮晶晶”公益眼课堂项目从全国400多个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斩获“第二届中国医疗品牌建设大赛”十强。 这几年,我几乎包揽了医院所有大型活动的策划和组织,我先带头自己干,一群小伙伴跟上一起干,每个活动力求有创新、有亮点、有意义、有效果,所有的心血和汗水换来了累累硕果。
在任何领域,观念的改变是最伟大的 长期以来,传染病医院一直都比较封闭,造成了传染病医院的人也封闭保守,不愿意接受外界新鲜的观念。我刚开始拜访各位科主任,希望他们带头宣传,结果经常吃到闭门羹,主任们说,“肺结核要什么宣传?”“艾滋病不能宣传的啊!人家不敢到我们医院来看病的。”“我们科靠自己干,老百姓说好,一传十、十传百就行了”。我邀请感染科主任上镜,一开始他总说,“我太老了,上电视不好看”,其实我知道他是在委婉地拒绝我,但我没有放弃,只要发现好的素材,就穷追不舍。从一开始医院微信推出简单的感染案例报道,到《新华网》报道成功抢救凶险的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到电视台播出10厘米病程记录,挽救肝衰竭穷困患者,再到《健康报》刊发我院成功救治全球首例H7N4病例……感染科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终于在今年初再创新高。2月24日深夜,我在朋友圈看到感染科医生发布的一则求助信息:一小伙奔波4000公里把重病女友带回常州三院抢救,只因常州三院感染科主任答应最后一搏,现缺医疗费全网发动筹款。我对信息做了全面分析和评估,觉得是个难得的好素材,立即组织撰写稿子,第二天新闻一经推出即可刷爆朋友圈,人民网、人民日报、新华社纷纷转载,一周后央视摄制组主动联系我们,到医院蹲点拍摄十余日,最后在央视《人物》和《新闻直播间》播出了13分钟的专题报道,医院品牌宣传突破了多项记录,业内大咖盛赞我们的宣传是“有温度的品牌主张”。看着央视镜头里自信的自己,感染科主任自豪地说“其实我还蛮帅的嘛!”从不愿面对镜头到主动面对镜头,这种转变是艰难的,更是伟大的,因为观念改变了,一切就好办了。现在,一有素材,感染科的同仁都会第一时间和宣传科联系,主动宣传的意识空前高涨。在他们的影响下,其他科室纷纷效仿,有的科主任直接就说,也帮我们像感染科那样宣传,这就是好的品牌宣传带来的辐射力和带动效应。 改变文化很难,但也不是没有可能 宣传可以改变医院的外在形象,也可以改变内在文化。医院的文化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改变一个医院的文化很难,但只要是好的文化,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改变着医院的内在。我刚到三院的时候,只知道医院引进了一个耳鼻咽喉科专家叫马敬,对于医疗水平不是太清楚。记得一个平常的周末,我听手术室同事说接诊了一个9个月大的女婴误吸珍珠,孩子已经辗转几家医院,危在旦夕,马敬主任听闻立即从南京赶回常州,片刻未休,争分夺秒、奋力抢救,由于孩子太小,异物卡的又深且滑,马主任只能跪在地上进行操作,凭借着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他一次性取出成功,及时挽救了一个孩子的生命,挽救了一个家庭的幸福。以前这样的孩子都要到上海、南京就诊,途中病死率极高,自从马敬主任来了后,常州的孩子再也不用送往外地,9个月是当时接收的年龄最小的患儿。收到信息,我和宣传科小伙伴都觉得马主任及其团队太厉害了,立即赶回医院收集素材,第一时间报给相关媒体,本地、省级媒体纷纷转载,最后上了央视直播间,点名表扬常州三院马敬主任及其团队。医院上下一片振奋,全院职工纷纷转载新闻,为马敬主任感到骄傲,更为三院感到骄傲,这种自豪是宣传带来的,这种宣传的力量推动医院正能量的集聚。几年来,马主任和其团队已为176个孩子取出了气道异物,创造了零死亡的记录。 同时,我也为耳鼻咽喉科策划了多个新闻,其中有一个非常特别,我把我妈妈推出来给医院宣传,妈妈是一个长期患有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她喜欢记录,宣传的敏锐性让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宣传素材,我让妈妈把记录了13年的鼻炎笔记送给主诊医师,医生很感激,经鉴定这是中国目前记录最详实、时间最长的患者病情,具有较高的价值,我邀请记者来拍摄,角度一分为二:一方面展现良好的医患关系,另一方面宣传医院过敏性鼻炎专家,一举两得,播出后反响热烈,以至于妈妈走在街上时常被人问起病情以及专家的情况,现在这个医生的门诊一号难求,个人年门诊量破万。 短短几年,马主任带领下的耳鼻咽喉科成功实现 “小科室的逆袭”,成为常州地区最强的的专科,这其中宣传的作用功不可没,对外宣传了科室的医疗技术和人文关怀,对内树立了科室信心和品牌文化。耳鼻咽喉科的成功也影响和带动了医院文化悄然改变,变的更加积极向上、和谐活泼。 我有一个切身感受,常州三院正从保守封闭,逐渐开放包容,我想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三院人和我一样,努力张开双臂去拥抱新时代! 欢迎大家积极参加由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和健康报社携手举办的2019年中国医院人文品牌建设者专题征文活动 【大奖】关于开展医院人文品牌建设者专题征文活动的通知 http://www.yyrw.org.cn/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5&id=7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