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是一个很平常的夜班。开始接班了,病人总数多,重病人多,早就是我们神经内科的常态。作为一名工作十年以上的主管护师,面对今天的夜班,我又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迎接今天的这场硬战。 虽然我对今天的夜班有所准备,但还是出现了一件小插曲让我记忆犹新。34床大叔是一位脑炎患者,有着严重的精神行为异常。接班时我就听到周围的病人和家属对他的种种控诉。一位邻屋的大妈捂着自己的心口说:“昨天晚上就吓我,今天又堵到我们屋门口,还想打我!” 此时,只见这个大叔正在护理站翻东西,把陪同他的家属—两个年轻小伙儿急得满头大汗。他翻出我们护理站橱柜里的东西要一个个拆开包装。家属在旁边一边制止一边训斥,“爸,你别再闹了!你不能这样!你快给人家放下!”“你别惹祸了!”“这个不能拆,快回去吧。”楼道里也围满了看热闹的病人家属对他指指点点,大夫和护士的规劝对他也丝毫不起作用。我已遵照医嘱准备好了镇静剂,想要与家属合力把他劝回病床后再进行镇静。我走上前去,才认真的看清了大叔的表情:他就像一个暴怒的孩子,暴怒过后是执拗,是顽强的抵抗。他正拿着一个崭新的、包装完好的一次性床单嘟嘟囔囔的说:“我就是要打开,这个能打开!谁也别管我!”他仍在为他做下的“错事”而申辩。 我把周围看热闹的家属都疏散后,端着治疗盘站在护理站外边,温柔而坚定地对他说了句:“叔叔,你跟我来,这边儿好。”他抬头看了我一眼,似乎看到了我满脸的真诚和平静,并没有丝毫的埋怨和指责。他竟然真的放下了手中的东西,走出了护理站,冲我走来。我竟然没有害怕,走在前面引领着他来到他的病房。一进病房他看到了一个空床位,这个床位,干净整洁,没有多余杂物。他似乎一下子就被这个床位所吸引,顺势就要躺下去。两个家属一把拽住了他。大喊这不是你的床位,你去人家那干什么!我赶紧示意家属把他自己的床收拾整洁,同时带着欣赏的语气说:"叔叔,你看你的床铺,全都是新换的床单被罩,又整齐又干净。可比他那好多了。”就这样他没有再说一句不字,安安静静的躺在他的床上,拿起手机,玩了一会儿就睡着了。原本准备好的镇静剂,并没有用在他身上。这一夜的病房,安然无恙。家属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佩服的说,“太神奇了,你的话好像有魔法一般,他怎么只听你的呢?我们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 第二天晨交班,护士长让我分享一下,我那句话的魔力在哪里?为什么那么多人的制止和规劝对他都不起作用,而只有我那一句“叔叔,你跟我来”。对他奏效呢? 当时,周围所有人看到的都是病人的破环、攻击和不可理喻。而我却看见了他种种破坏行为下隐藏的内心渴求与意愿。当这种渴求和意愿被疾病隐藏,被周围人漠视,得不到精准回应时,就使得病人与周围人疏远甚至出现矛盾和冲突。那么,究竟他的渴求和意愿是什么呢? 众目睽睽之下,被周围人批判指责时,他因疾病原因无法确切用语言表达不满,所以他用烦躁、愤怒、伤人、毁物等表现来抗争。他执意想拆开新的、干净的包装时,我就大胆猜测,他一定是一个喜欢干净整齐的人,并且也希望别人认可他就是一个干净整洁的人。他进入病房后的行为也再一次印证了我的猜测。 所以我们不仅要为患者提供整洁、安静、舒适、优美的治疗和休养环境,这样有利于稳定患者的情绪,使之安心住院。更应该尊重患者的人格,不随意给他贴上任何标签。要充分同情、理解和关怀患者,看见他们内心深处的渴求,并且善于引导他们正确表达需求。护士长说,当周围都是指责,命令,否定时,你的那句温柔而有力量的话,就是一种不一样的声音,是温和,是平等,是理解,亦是接纳。当时的你,就像一缕光,他跟着你,找到了安全的地方。 当那些曾经被深埋的情绪因为医护的“看见”而被理解、接纳、肯定、欣赏时,医学就有了它本来的温度。做一个有温度的护士,成为光,照见疾病背后的需求,给予每一位患者尊重、理解、平等、耐心的照护,是我们一直的追求。
关于举办医院人文管理征文活动的通知 https://www.yyrw.org.cn/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5&id=64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