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璀璨的黄浦江边,蜿蜒的苏州河南岸,有一座建成于1933年的国华(银行)大楼。大楼位于上海市北京东路河南中路路口,属于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是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今年刚好90周岁。在上海市历史保护专家的指导下,上海市口腔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于今年对大楼的一层大厅和夹层精心修缮,修旧如旧,设立了一站式口腔专家专病中心,并在2023年12月24日正式揭牌运行。
以患者为中心 老大楼焕发新活力 在老上海人的心目中,国华大楼就是牙防所(市口腔医院前身)的代名词,谈起来充满了感情和回忆,“看牙就到国华大楼”“小辰光看牙经常去的地方”......到2020年,该院年均服务患者近70万人次,已经位居全市口腔专科医院第一。 一直以来,上海市口腔医院北京东路院区就设在大楼的2至5层,但大厅和主入口为其他单位使用,因此患者需要从位于北京东路356号的边门进出。 如今,市民们可以从大楼的东南主门直接进入医院,不仅能享受一站式口腔诊疗服务,还能在历史保护建筑内驻足“打卡”,欣赏到大楼内部的古朴内饰,以及一座有着90年历史的金库。 上海市口腔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院长刘月华认为,由于口腔专科医院分科细,患者看牙往往需要在不同的科室之间奔波,“现在中心以疾病诊疗为链条,通过多专科整合,提供一站式口腔诊疗服务,患者在同一诊疗空间即完成所有就医需求。” 中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汇集了全院优秀医师,涵盖口腔正畸、种植修复、口腔外科、牙体牙髓、牙周等专科,并致力于将最新临床研究成果充分应用于患者实际诊疗中,提供最优的个性化方案,充分体现 “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诊疗为链条”的服务理念。 为了突出全生命周期口腔健康促进理念,中心还设立了科普教育基地,市民们可在此接受口腔健康宣教,享受诊前、诊中、诊后及以家庭为单元的口腔健康服务,为口腔健康保驾护航。 传承红色基因 不懈追求永恒的梦 回溯往昔,从位于海宁路96号的上海市立牙病防治所(市口腔医院前身)起步,沐风栉雨、砥砺前行近80载,到迄今拥有了北京东路、复兴中路、浦锦三个院区,以及永嘉路门诊部和天津路科教中心“一院五址”,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民口腔卫生的高度重视。 众多周知,上海市口腔医院的前身为上海市立牙病中心防治所,但其实是由两家医院合并而来,其一为前文所述的上海市立牙病防治所,其二为上海洁齿医院。 上海洁齿医院于1941年由宁波籍进步牙医黄秉瑜先生创办,地点设在广西路278号一楼。1945年1月1日,陈其襄、张又新、王丰年等组成“利群公司”入股洁齿医院,占1/2股权。 当时的洁齿医院,除了医疗功能外,还有更为重要的政治任务,那就是掩护地下党活动,股东们经常和一些“陌生人士”传播进步思想。抗战胜利后,他们在雁荡路开设生活书店,创办“民主周刊”,职工都能在店内免费拿到。 1949年5月上海解放,陈其襄、张又新公开了中共党员的身份。原来,医院阁楼就是上海地下党和进步知识分子的活动场所,医院也是宣传生活书店进步书籍的重要场所,后被列为中国共产党解放前党办企业。解放后,在市卫生局的积极推动下,洁齿医院并入上海市牙病中心防治所。 传承和弘扬老一辈的红色精神,汲取红色力量发展口腔健康事业,成为一代又一代上海口腔人不懈地追求。正如由著名音乐家何占豪作曲、院长刘月华作词的院歌《永恒的梦》所唱:“让人民口腔健康、让百姓生活幸福、让人生更加灿烂、让人人充满笑容,这就是我们深深的爱,这就是我们永恒的梦。” 2024年年中,上海市口腔医院将迎来建院史上又一标志性时刻——闵行院区投入使用。新院区是市级医院“十三五”基建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工程,是贯彻健康中国战略、完善申城口腔医疗布局、便利群众就医、升级口腔医学教学体系的有力举措,也是坚持人民至上、不断造福人民的重要实践。届时医院将开放综合治疗椅570台,病床100张,为上海单体体量最大的口腔医疗中心。 站在更高起点上,医院将持续聚集优秀学科人才,不断提升医教研防能级,向建设中国特色世界顶尖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暨口腔医学院奋进,为上海乃至长三角人民提供更高质量的口腔健康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