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践基地

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急诊-儿童重症医学科:奇迹团队是这样炼成的

时间:2020-04-03  来源:  作者:贵阳市妇幼保健院

十六年前的贵州大地,2004年,贵州省3500多万人口,其中0-14岁儿童占22.4%,约800多万少年儿童,但是整个贵州省内没有一家医院拥有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条件较好的三级甲等医院仅仅有1-2张抢救病床,抢救条件非常简陋,没有呼吸机等最基本的抢救设备,危重患儿的救治处于十分低下的水平。贵阳市妇幼保健院的领导班子,深谋远虑,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毅然决定在贵州省内率先成立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实现了贵州省儿童重症医学学科零的突破。

一、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2004年我院成立儿童重症监护病房,设置9张抢救单元,没有吊塔,仅有简陋的设备带,1台呼吸机,8台监护仪机及10台输液泵等抢救设备,医护人员11名,开始向全省范围内收治危重患儿。作为一个刚刚起步的学科,一切都是从头开始。经过几年的努力,抢救单元增加至24个,抢救设备齐全,功能完善,现有医护人员154人。我们一直秉承“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的理念。

2014年3月,急诊与儿童重症医学科实行一体化管理,急诊科实行儿科五级分诊制度,365天、24小时接诊。抢救室4张床位,开放绿色通道,实行危重优先,年急诊量8万余人次,可进行紧急气管插管、除颤、洗胃、高流量氧疗等急救处理,急诊留观病区拥有床位30张,年收治留观患儿2万余人次,开展各种危重病儿的救治和院际转运工作。实现了急诊、留观病区与儿童重症医学科危重患儿救治的无缝对接,真正确保了生命绿色通道的无限畅通。

急诊-儿童重症医学科每年抢救来至全省80多个市、州、县危重患儿1300余人次,外埠危重患儿达到58.9%。辐射面达到400公里。救治了无数极其危重的病人,在儿童危重症的急救、呼吸机及静脉营养、血液净化治疗的应用等方面在贵州省处于领先地位,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但是,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科建设路漫漫,没有辛勤的付出,怎么可能有所收获?而学科建设只有在医院党委及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才可能得以实现,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学科建设成败的关键,人人都必须懂得,埋头拉车,一定得抬头看路的道理。

在急诊-儿童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不仅会经历成功抢救的喜悦,还常常会经历生离死别的悲伤,有时候,患者家属的情绪也能让医护人员感同身受。在这个科室里,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和精神压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当被问到“你们选择这样高风险、高压力的职业后悔吗?”,回答是坚定的:“不后悔,我们选择了这份职业,也就选择了与死神赛跑,在这条跑道上,输的代价是付出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我们输不起,这也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只有不忘记自己最初的想法,才能有始有终地去完成自己的梦想。“初心”是什么?是孔子“居之不倦,行之以忠”的为政之道,是包拯“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的为官箴言,是毛泽东“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豪情壮志,是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大理想!

二、24小时守护

走进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儿童重症医学科(PICU)病房,触目所及是一片揪心的场景:“嘀哒、嘀哒……”精密仪器不停闪烁,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数字不断变换;生命垂危的患儿身上插着各种管子,带着呼吸机胸膛不停起伏;“快!急查血气分析,准备插管!……!”医生和护士们奔跑行动,穿梭在病床间······

因为患儿病情危重,这里被人们称为“通往地狱的门口”、“死亡的前一站”。对于很多危重孩子来说,如果没有PICU,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

因为病情危重,住在PICU的孩子需要24小时不间断被照顾。护士们不仅要确保病人的正常治疗,还要负责口腔护理、伺候大小便、洗头擦浴、翻身拍背、喂水喂奶等基础护理,劳动强度要比普通病房医护人员大好几倍。

作为全省规模最大、设备最多、人力资源最丰富的儿童重症医学科,贵阳市妇幼保健院PICU病房收治危重患儿最多的。科室24张床位常常捉襟见肘,床位使用率大于150%。每次24小时的值班,对医护人员来说都是一种高强度劳动。每次下夜班后,很多人总感觉处于一种梦游状态。

三、“四得牌”“飞虎队”

连轴转、高强度,能在急诊-儿童重症医学科坚持下来的医护人员必须是“四得牌”(累得、忍得、学得、干得)“飞虎队”。皮肤红肿,肢体粗细……这些病情细微的变化的观察,正是生命获得及时保障的依据。为不辜负患者“性命相托”的信任,医护人员更要尽心、精心、费心。由此,团队里年轻护士们业余时间一头扎进书本恶补理论知识,逛街少了,喝茶、KTV也不去了。一段时间下来,当初心里没底的新生犊子逆袭成了业务熟练的老师傅,不仅能自如地应对病人的突发病情变化,积极配合医生作好抢救,还能指导新同事更好工作。

尽管急诊工作非常繁重,工作压力大,但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急诊科仍有条不紊地运行着,这主要得益于我们建立的科学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即从急诊、抢救、留观、输液中心、重症医学科一体化的管理,同时,医护人员必须讲政治、练内功、提素质、强本领。急诊医生的能力是当患者来就诊时,首先要立刻判断他/她是否处于致命的危急状态,而不是立即明确患何种疾病。培养一名急诊医生非常难,培养周期长,至少3-5年,要求他们有强健的体魄、丰富的知识、过硬的心理素质、快速的判断和终生学习的能力。自2014年急诊科和儿童重症医学科一体化管理后,科室开始着重自身医生队伍的培养,强化了理论、实践和急诊诊疗技能培训,医院在人员配备和引进上也给与大力支持,真正保证了生命绿色通道的无限畅通。

作为团队一员,医生周茉很自豪,用她的话来说就是“如果医院是个战场,那我们就是抢救生命的飞虎队。这有两层意思;第一、我们是精英中的精英;第二、我们是一支优秀的、傲娇的团队。”

四、夯实基础,脚踏实地

2014年3月,我院实现了急诊-儿童重症医学科一体化建设,完善了急诊预检分诊系统,整合急诊与儿童重症医学科的抢救人力资源,实现了急诊与儿童重症医学科危重患儿抢救的无缝衔接,化解了许多医疗纠纷和隐患,充分保障了危重病人的医疗安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急诊-儿童重症医学科通过多年的努力得以迅速发展,医护人员增加至150余名,医疗技术得到极大的提高,增加了大量的抢救设备,目前是贵州省内规模最大、抢救设备最全、人力资源最丰富的学科,抢救的危重病人覆盖了全省80多个地州市县及其他周边城市,抢救成功率达95.6%以上,在贵州省内享有良好声誉。

由于急诊救治模式的进步,急诊留观病区的设立,实现院前—抢救室—急诊留观病区---PICU“一体化”急诊救治模式,实现了急危重症患者在急诊科就得到及时、高效、整体的救治,大大减少了中间环节,缩短了救治时间,真正实现了院外到院内绿色生命通道的无缝对接的改变。一个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的病人到了急诊科,急诊医生会在第一时间评估这个病人他需不需要插管,上呼吸机,如果需要,医生立即在急诊科完成插管,然后直接通知ICU,病人就直接进入到ICU,这个时间差往往是抢救生命的黄金时间。

结合我科的专业特点,针对广大人民群众对急救知识认识薄弱问题,组织科室支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不辞辛劳,将急救培训模型带到全省各地,如六盘水、凯里、安顺、都匀等地的医院,为基层医护人员进行心肺复苏培训;还将急救技术传播到贵州电视台和校园等非医务人员,如贵州大学、贵阳七中等。我们致力于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全民急救知识,提高急救意识;并且还多次开展义诊及扶贫活动,鼓励年轻党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和感染身边的群众,带动更多的科室更多的人加入自愿者队伍中来。

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因为病人病情的多样性,医护人员不仅要专业技能过硬,还要掌握更加全面的、多学科的知识。狠抓严管,强化培训,制定各年度新技术、新业务实施方案,鼓励医生护士参加学术交流;为了提高急救水平,提高医院的品牌效应,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送出大批医护人员到北京、上海、重庆等儿童医院学习先进技术,多次将北京、上海、重庆、香港等地的知名专家请进来培训讲课,实地教学。夯实基础,脚踏实地,学科建设期间克服重重困难,咬紧牙关,不断超越自我。

五、对外合作交流----加强学科建设

我科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与北京儿童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急诊-PICU专家团队合作,共同建设和发展贵州儿童重症学科。请国内、国外专家授课、临床操作训练,通过团队合作,使我们学科更加规范。派遣医护人员到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美国南加州凯克医疗中心交流学习。

通过援黔专家的合作方式,与国内先进发达地区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紧密协作,共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我们在人才培养上下足力气,使学科建设发生了质的飞跃,内涵建设得以提升,学术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全国儿科重症医学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

六、奋力赶超,实现弯道超车

重症医学科是体现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一家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重要部门,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尤其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中重要的一项工作。

急诊-儿童重症医学科是医院的窗口科室,不仅风险高、责任重,而且最易出现医疗纠纷和行业不正之风。科室与党支部教育党员职工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同时,必须加强从严治党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党建工作是加强科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室管理链上的重要环节和有力保障。找准定位、摆正位置,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切实抓好组织发展、宣传、思想政治等3方面工作,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增强围绕医院中心工作、服务大局、促进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团结凝聚全科医务人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心同德谋发展,促进科室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和医疗质量的稳步提升。自建科以来,我科以雄厚的技术实力和极其丰富的临床救治经验成为贵州省儿童重症领域的领头羊,救治了近万名急危重患儿,为降低贵州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全体急诊-儿童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历经16年不懈地努力,2018年,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专科验收,成为贵州省唯一的儿科重症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全国16个儿科重症医学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之一,我院急诊-儿童重症医学科不断进取、奋力赶超,终于实现了弯道超车。

七、脱贫攻坚---帮扶全省各市、县二级、三级医院进行专科建设

帮扶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人民医院,大方县妇幼保健院、普安县人民医院、长顺县人民医院等,每年选派医师对帮扶单位进行对口帮扶,通过搭建帮扶平台,如通过微信、每周临床实地查房、教学授课、远程会诊等方式,不断提升基层儿科的救治能力。同时开展院际之间转运,将一些当地无法处置的危重患儿及时转运到我院救治,缓解基层医院的困难。通过文化理念建设,党建文化宣传,传递正能量,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集体主义价值观,共同努力建设科室文化,强调团队离不开个人,个人离不开集体的思想。既提升自己,又帮扶基层,实现共同进步。

  同时,我科与交警支队进行联动,共同构筑生命救援的绿色通道,保证危重妇女、儿童生命救治通道的无限畅通。

  八、注重科室文化建设

科室文化是科室的灵魂,加强科室文化建设是儿童重症医学科的重要工作之一。“体验造福病儿家庭幸福的真正快乐!”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观、科室文化,也是我们的道德追求!从成立的第一天起,我们就自觉地营造和锤炼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像一根发亮的金线,贯穿了急诊儿童重症医学科的名字,贯穿了多年来科室经营和发展的历程,同时也灌注了整个团队文化。我们有职业素养文化、沟通文化、安全文化、感动文化,我们有上下同欲的凝聚力,有团队精神!科室文化帮助自己建立起在医院的基本特征; 塑造自己成为医院的中坚角色; 激发自己心中火一样的热情!良好的沟通氛围,与患儿家属温暖沟通,医患之间的沟通不同于一般的人际沟通,尤其是ICU救治的患儿,特别渴望医护人员的关爱、温馨和体贴,因而对医护人员的语言、表情、动作姿态、行为方式更为关注、更加敏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心换心,以情换真,站在病患的立场上思考和处理问题。

急诊-儿童重症医学科也是一个相信奇迹、创造奇迹、为奇迹奋斗不息的学科。只有相信奇迹,并且为之奋斗,就会有奇迹发生,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不变的追求。为了这一追求,我们挥汗如雨,夜以继日,不怕苦累,精心呵护,将一个又一个危重患儿重死亡线拉回来。我们深知,我们抢救的不仅是一个个小病人,更是挽救了一个个即将破碎的家庭。“生命之托,重于泰山”在急诊-儿童重症医学科得到了最好的诠释,我们是与死神赛跑的天使。

文化管理是最高层次的管理,而科室文化就是世界观、人生观及心智所彰显的风貌、风范,是一种凝聚人心、提升科室形象、铸就科室灵魂的精神力量和无形财富。按照“建设贵州省内一流学科、服务上台阶、管理上层次、能力上档次”的工作理念,科室与支部共同开展“职业素养培训、医患沟通的艺术、以病人为中心关注细节服务、安全文化教育、微笑服务---低成本的营销、现场管理---提升医疗服务品质”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开展“护理组长竞聘上岗”活动,充分发挥医护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人人积极参与科室管理,真正从“要我做”到“我要做”,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2019年10月急诊-PICU全面推行6S的管理模式。“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改变员工的想法,行为、习惯,进而改变其素养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员工要将规范做事当成一种习惯,一种本能的自然反应,只有这样才能打赢真正的攻坚战。通过几个月的努力,工作环境大为改善,工作场所更加井然有序,全体医护人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工作效率也有所提高。

品牌建设是科室的更高级目标。目前我科是贵州省儿童重症医学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委员单位、贵州省儿童重症医学继续教育培训基地、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国际培训机构,多年来,急诊-儿童重症医学科一直致力于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培训省内20多家医院医护人员及非医务人员5000余名,为贵州地区危重患儿的救治以及培训急救医护人员做出了积极和重要的贡献,打造了急诊-儿童重症医学科的科室品牌。

九、抗击新冠肺炎--我请战

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战疫中,科室全体员工坚决服从组织安排,积极学习培训、做好个人防护、掌握救治流程及院感控制,随时听从组织派遣,积极投身到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和救治工作中,竭尽全力支持党和政府坚决打赢疫情抗击战!在此,我们积极请战: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人人在请战书上按下了一个个鲜红的手印。

每天看到那么多逆行者不计生死、不计报酬,总有一种力量激励我们前行,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泪流满面!急诊-儿童重症医学科的医生护士们争先恐后地报名,不辱使命、不论生死、不计报酬,请战书上一个个鲜红的手印,犹如一个个誓言和决心:“我单身,我可以去!”、“我孩子有人照顾,我可以去!”、“我是党员,我可以去!”一句句铿锵有力的“我可以去!”让所有人为之动容!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急诊科全体成员无条件服从上级安排,放弃休假主动请缨到一线,从病区设置到流程制定再到人员安排,有条不紊。我们深知此次“战疫”十分严峻。急诊科成为医院的第一道关口,预检分诊、核酸采样、抢救疑似病例等,在这场“战疫”中,我们没有缺席!

十、奋力拼搏 硕果累累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科获得了诸多的荣誉,荣获贵阳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科技成果转化奖二等奖、贵阳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贵州省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三等奖;享受贵州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贵阳市市管专家;贵州省医药卫生二等功;贵阳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创新人才;贵州省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先进个人;贵州省“优秀医生—急诊先锋”等称号;2016年荣获生命时报·环球时报“敬佑生命·医者荣耀---金牌团队奖”;2019年荣获贵阳市应急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承担主持17项省、市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发表专业学术论文70余篇,多次获贵阳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主编《贵州省儿童急诊与重症医学诊疗常规及临床操作规程》、参与编写《重症医学与重症监测学》、《新编儿科疾病临床指南》等专业书籍。

我科的工作目标------体验造福患儿家庭幸福的真正快乐!自己创作的歌曲《捧起太阳》,唱出了急诊-儿童重症医学科医务人员为了患儿康复历经的艰辛、无怨无悔、大爱无疆的奉献精神,“生命之托,重于泰山”在急诊-儿童重症医学科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没有热爱,生命就是一片荒芜;忘记初心,就不知要往何处去。岁月无痕,我心已飞过,当人生的熟季,收获了沉甸甸的质感,那安静与简约,何尝不是生命里一份欣欣然的感悟。   

     有人这样形容初心——“它带着春花春雨的轻盈曼妙,带着秋风秋月的安静美好。它宛若一张素纸,画上天地,便有天地的气象格局;画上山水,即有山水的简约空灵。”这样素朴的初心如何不叫人为之动容?所以,我们希望自己永远清澈明朗、永远热泪盈眶、永远怀抱初心,做我想做之事业、爱我所爱之人,与这茫茫天地间,找到内心的安宁与归宿,这样,极好!


赞一下
返回首页
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