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无锡市医学重点学科、江苏省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中心、江苏省新生儿急救中心无锡协作中心,是无锡市唯一提供新生儿外科围手术期管理平台的科室。设置床位55张,其中NICU22张,新生儿外科床位3张,普通床位30张。年门急诊量16000余人次,年住院2400余人次,其中危重病人占比达50%以上,抢救成功率>90%。
一、医疗技术精益求精 科室常规开展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新生儿辅助通气技术、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管理技术、完全性胃肠道外营养、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换血、胸腔闭式引流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筛查技术、脐静脉置管、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及床边颅脑B超检测技术、支气管镜技术等技术,全力保障儿童健康。 科室成功救治新生儿消化道畸形、严重心律失常、新生儿窒息、休克、呼吸功能衰竭、肺动脉高压、急性肾功能不全、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严重肝功能障碍、消化道出血、急性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内分泌与代谢紊乱、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病例。通过有序的管理,新生儿科还救治了数十位超低出生体重儿,最小胎龄仅26周,最低体重750克,救治成功率达70%以上,后遗症发生率低,获得了同行认可、家长好评,尤其成功救治全球首例高龄、重度肺动脉高压母亲所生极早早产儿得到社会各方肯定和赞誉。 二、科研教学稳步提升 新生儿科在完成日常临床诊疗工作的同时,还注重科研能力的提升。近年来,新生儿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省妇幼健康引进新技术二等奖、无锡市科技进步奖等,发表省级以上论文及SCI论文数百余篇,20项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 无锡市儿童医院是南京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承担着研究生培养、南医大五年制大四本科、七年制儿科专业的理论授课,拥有南医大硕士生导师2名,PBL导师1名,并承担省内多所医学院校临床教学、见习、实习任务,以及无锡和周边地区儿内科临床进修培训任务,多次主办、承办省市级学术会议和国家级及省市级继续教育项目。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新生儿科还重视护理队伍建设,科室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宁波儿童医院、安徽儿童医院、苏州市立医院5家医院共同举办《长三角极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精细化照护技术的联合攻关项目》,接受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护理专家培训及加拿大护理专家、美国护理专家临床指导,建立极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精细化照护技术核心团队,开展住院极超低体重早产儿的发育支持护理NIDCAP、气道集束化照护、营养喂养、血管通路建立和管理、家庭参与式照护等5大技术提升,并将相关技术向周边13家医疗单位进行推广。完成了市级课题2项《精细化照护技术在极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中的应用研究》,适宜技术3项《早产儿出院后延续性护理》、《母乳喂养家庭病房的建立及其在NICU早产儿中的应用》、《极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精细化照护技术的应用推广》,参与省、市级儿童危重症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的创建,并完成专科护士的理论授课及临床带教任务。 三、人才培养逐级提升 人才是活资源,可遇不可求。团队建立人才培养逐级提升的金字塔体系,由“雏鹰计划”、“飞鹰计划”和“精鹰计划”和“雄鹰计划”四个部分组成。其中“雏鹰计划”通过对有上进心、乐于学习、积极进取的新入职员工的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临床业务骨干或科研能手;“飞鹰计划”通过对团队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甘于奉献、有潜质的普通员工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合格的主治医师或住院总;“精鹰计划”通过对团队的主治医师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责任组长;“雄鹰计划”通过对现有责任组长、科研骨干的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全面人才,为团队建设发展储备领军人物。通过上述四个计划的实施,团队颇有收获。 新生儿科在现有两名博士的基础上,自行培养在读博士、硕士各一名,80后医师章乐获得国自然青年基金项目一项,周敏总护士长被聘为医院护理学科带头人,唐云飞副护士长被聘为新生儿科护理后备学科带头人。共培养国家级专科护士一名,省级专科护士七名,以期全方面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科室注重学习交流,医生、护士队伍中先后多人赴以色列、法国、德国、英国、台湾及上海、浙江等地国内顶尖医院进修学习,并派人参加援非工作。 四、护理管理体现人文 1、削减声光刺激,舒适感官体验 在新生儿睡眠时营造幽静的环境,暖箱使用遮光罩,确保光线不直接照在新生儿脸上。尽量保持环境中声音保持低分贝(<50分贝)。医护人员说话轻声细语,监护仪及电话声音设定最小声,及时回应监护仪的报警,不要用力摔碰暖箱门,仪器不放置在暖箱上以减少震动刺激,及时倾倒呼吸机管道积水以避免噪声和震动。每个病室设有分贝仪、测光仪。小早产儿暖箱内会放母亲贴身的小衣服或小手绢,使其感受到母亲味道的存在。 2、收集点滴信息,优化操作衔接 实施床旁操作时,调整位置以便看清新生儿的脸,观察新生儿是否安定、舒适,是否处于休息的状态,必要时需轻唤新生儿名字(不能用床号代替姓名),唤醒后再操作,操作时提供舒适、安静、柔和的包绕,操作后应持续支持,确保新生儿恢复平静。 3、开展袋鼠护理,增进母子感情 袋鼠式护理提倡早产儿/低体重儿放置在母亲或家人胸前进行肌肤接触,以帮助早产儿维持体温并促进母乳喂养。袋鼠式护理能够充分改善患儿临床指标,增长体重,减少住院时间,增进母子感情,并对早产儿的长期心理和智力发展有促进作用,母亲在肌肤接触中得到了满足和幸福,情绪稳定,母乳充沛。2018-2019年,新生儿科开展百余例早产儿袋鼠式护理,均取得的满意效果。 4、举办健康讲座,对接家庭护理 自2016年以来,科室每周举办两次“家长面对面”健康讲座,主动收集家长意见制定授课内容,讲家长所需,指导家长实践新生儿相关护理及早产儿出院后延续性护理,开设“有爱有‘喂’来”母乳喂养主题活动室。制定了新生儿黄疸、早产儿母乳喂养、新生儿脐膨出、袋鼠式护理、新生儿睡眠、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6个健康宣传资料,通过扫描二维码让家长随时学习。 5、倾力照顾优势,促进母乳喂养 科室将母乳喂养宣教纳入入院常规宣教,通过健康授课强调母乳的重要性;指导家长正确采集、储存、规范运送;开展非营养性吸吮、母乳口腔涂抹、口腔吸吮面部训练等母乳促进措施;派送专科护士进社区活动,为基层医务工作者及社区居民进行新生儿母乳喂养知识家庭护理、新生儿智护训练等专业授课。 春华秋实,孜孜不倦。新生儿科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加强医护人员理论、切实提高救治水平,以人为本,提高人文关怀,将人文建设始终贯穿团队建设和医疗行为全过程,最大限度促进母婴健康,保障母婴安全,提高诊疗舒适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