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0日晚,随着钟南山院士在央视新闻郑重告诉全国人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具有“人传人”的属性后,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不请自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武汉封城、湖北封省、全国各地严阵以待,纷纷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但是疫情依然以国人不想看到的速度迅速蔓延,截至2月6日,全国确诊2.8余万病例,武汉确诊已超过1万例,疫情防控形势极其严峻,而处于疫情中心的武汉,更是没有退路。全国人民都知道,这是一场只能赢不能输的战争。
凶猛的疫情处于爬坡期,武汉全线告急,医护人员、防护物资、医疗资源严重紧缺,多少家庭在短短一周内经历了生离死别。危难之际,全国人民伸出了援助之手。上海市、四川省、江苏省、广东省等地第一时间组成医疗队,紧急驰援武汉,全国各地人民也纷纷捐助物资,助力湖北省人民,共克时艰。 而在中华大地身陷囹圄之时,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全体医护员工取消春节休假,一方面做好本职工作、对安徽省可能爆发的肺炎疫情严阵以待,另一方面则心系湖北同胞安危,时刻等待国家的召唤。 义无反顾,组团出征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1月26日深夜,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接到国家号召,紧急组建安徽省首批支援武汉医疗队,27日立即启程。 时间紧急,任务重大。接到战斗指令后,医院迅速传达到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及各重症护理单元。疫情当前,响应号召去前线!不到1个小时,一支由5人组成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第一批援助武汉医疗队就集结完毕。他们分别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费君、重症医学科一病区主管护师黄兵、重症医学科二病区主管护师闫君丽、急诊重症医学科护师臧清华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ICU主管护师俞霞。 费君是去年11月刚转正的一名新党员。26日晚,费君看到工作群里安徽省紧急组建医疗队赶赴武汉的征召消息,她毫不犹豫报了名,随后才告诉丈夫这个决定。但是最让费君放心不下的是正在幼儿园上小班的儿子和年迈的父母。“妈妈要去出差了,你在家里一定要听爸爸的话。”小家伙一听说妈妈要出差去看病人,便问妈妈病人的病重吗。“是的,妈妈出差很忙,带着你没时间陪你。”“妈妈下次出差要带上我!”在许下约定后,儿子临睡前批准了妈妈的“请假”。然而对于父母,费君表示,先瞒着老人吧,等回来再和他们说。出发前,闫君丽跟远在外地老家的儿子视频,告诉他那里很多人生病了,需要妈妈去照顾、去帮助。“妈妈,你一定要赢!要战胜病毒,早点回来!”带着5岁儿子的期望,肩负着光荣使命,闫君丽毅然奔向了抗击疫情的战场……同样,就在出发前的大年三十、初一,俞霞还一直坚守在岗位上,两天没休息的她年初二中午刚到家休息没多久,当天夜里11点便接到任务,毅然的接受了征召。“战斗到哪里,我们党员的作用就要发挥到哪里!”26日晚,男护士臧清华正在值夜班,他的班是从晚八点到次日早八点。正在值班的臧清华看到群里的报名信息,没有一秒迟疑,便提交了报名申请。“只要等到明早八点以后,下了夜班我可以立即出发。”站完最后一班岗后,他便汇入安徽省援鄂医疗队的钢铁洪流中。黄兵也是一名男护士,26日晚,在家轮休的黄兵看到消息后,立刻请战要求上前线,为了赶上大部队的步调,他连夜迎着暴风雪火速回到医院。 五位“战士”27日抵达武汉后,迅速进入了角色,不同岗位,各司其职。没有惧怕,没有退缩,心中激荡的只是使命和责任,唯一的信念和希望,就是和时间赛跑,打赢这场战“疫”,从病魔那里把同胞救回来! 敬业奉献,医者仁心 费君:耐心、恒心、沟通 “临床专业治疗是一方面,精神上的鼓励更是不可或缺。”费君作为团队唯一的一名医生,并没有和其他四名护师安排在一个医院。她所在的东西湖医院,与同来的其他几位同事相隔较远。刚到医院没多久,她便迎来了第一个单独值守的夜班。当天来了一位新病人,是一位老奶奶,当她去询问病史的时候,老奶奶情绪很不好,不睁眼也不说话,拒绝回答任何问题。费君知道,在没有特效药治疗病毒的情况下,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十分重要。她就开始耐心和老奶奶聊天,拉拉家常套近乎,说自己是安徽的,专门来帮助武汉人民的。老奶奶逐渐接受了费君,没多久便把自己的病史和盘托出。费君跟当地医院的同事说道,很多病人病灶虽然不是非常的严重,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隔离治疗,心理压力非常大,很焦虑,要理解他们,在治疗的同时更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心理支持与疏导。 黄兵:穿上成人尿不湿,汗水浸泡到指纹解锁失灵 “来武汉以后,我穿上了成人尿不湿。”黄兵在当地老师的指导下很快就学会了穿隔离衣。每次换上隔离衣的那一瞬间,同时就把沉甸甸的责任抗在了身上。一个班通常是4个小时,为了不去卫生间以节省紧缺的医疗物资,他穿上了成人尿不湿。每四个小时的班,他没有一秒可以停下来休息,最高一次下班后,步数达到了15000步。每次在脱下隔离服和手套再洗完手后,却发现,手指被汗浸润,自己的指纹已经无法解锁手机了。 他说,只要看到病人有所好转,看到同事跟自己一起并肩作战,就觉得一切都值得!有人下班就有人接班,每次和同事交接班的时候、目送治愈的病人出院的时候,大家互相都给对方竖起大拇指,最深情的话,往往都说不出口。在这一刻,他们交接、目送的是信心,是希望,更是一种众志成城的爱! 闫君丽:每一个病人,都是别人的家人 “每一个躺在我面前的,是我的病人,但是他们不仅仅是病人,还是别人的父亲、母亲、儿子、女儿……”来到这里的第三个晚上,闫君丽要看护7个清醒的病人,打破了她工作以来的记录。7个人身体情况都不容乐观,加于长时间的治疗和隔离,各自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交接班的时候,所有人都在那里静静的躺着,没有人说话。接班后,她仔细观察每一个病人,换位思考,用不同的方式去与他们沟通、交流。她跟一位孕妇患者聊孩子、话家常,主动解决她的生活需求;安慰不幸染病却又固执己见的当地骨科医生,成功劝说他接受专业医师的治疗方案;亲自示范,教育老年患者正确的佩戴口罩方式;动之以情,把自己的故事讲述给脾气暴躁的中年阿姨,让她主动配合治疗。她的身份不再仅仅是一名护师,还是一个心理导师,帮助患者重获健康的同时,让他们勇敢的面对疾病和痛苦。 臧清华:你见过凌晨四点的金银潭吗? “你见过凌晨四点的金银潭吗?”刚刚意外罹难的美国篮球巨星科比布莱恩特曾在接受采访时候被记者问,“为何天赋并不突出、却取得诸多成就?”他反问过记者,“你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吗?”而臧清华在武汉的这些日子,经常可以见到凌晨四点的金银潭,热闹而又寒冷的金银潭。来到这里后的每一个夜晚,除了常规的治疗、护理之外,其余时间他需要穿着武装到牙齿的防护服,在隔离区走廊不停地来回巡视。而由于隔离病房的院感安全需要,这里没有暖气,需要开窗通风,特别是在后半夜,冬天的武汉北风嗖嗖的吹,他手上逐渐出现了冻疮、湿疹,鼻梁上也有了压疮。尽管如此,他的脑海里始终只有四个字——清华,挺住!与病人沟通交流最多的手势,就是彼此竖起大拇指,没有一言一语。有时累了,望着窗外,看着天一点一点的亮起来;望着窗里,看着患者的病情一天一天的好转。这就是他们全部坚持下去的理由。 俞霞:苦中求“乐”,未来可期 “每一天我都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战斗着,虽然苦,但是依然有一些快乐的事情让我觉得,赢得这场战争的日子,并不会来的太晚。”俞霞来到金银潭医院以后,一直都在看护危重症病人,每天的工作都如同在“战场”,在这里的高强度护理工作是她以前从未体验过的。隔离服里面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脸上脱了一层皮,每到深夜下班回到宿舍,洗完澡抹上保湿水乳,手和脸都火辣辣的疼,由于长时间戴手套不透气,手背起了很多的疹子,又痒又疼。俞霞安慰自己,这又是一次进修,只是这一次进修的不止是技术、专业,还进修了勇气、责任。而让俞霞更有理由坚持下去的理由是,并肩作战的战友们生日的祝福,来自后方同事无微不至、时时刻刻的关心,以及自己所看护的一位重症病人痊愈出院,这些小小的快乐,对她来说都是莫大的鼓舞,也是对她辛苦工作的最好回报。 结 语 肆虐中华大地的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一场疫情,像一个巨石砸碎了我们原本平静有序的生活。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五名医护人员,他们践行了当初从医立下的铮铮誓言,他们做的事,平凡而又伟大。他们就是这个和平年代里,最美的“逆行者”和人民群众的英雄卫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