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护士“小白”成长为护士长、从普通党员当选为支部书记,投身护理事业的25年间,翟逢娣的身份在变,但有两条为人处世的原则,她始终在坚守,“一是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站位高一点,二是事事起到表率作用,姿态低一点。”在促进党建与业务、临床与保健双融合方面,她潜心深耕,闯出了一片自己的小天地。
“天使妈妈”的爱心守护 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里,有“迫不及待”来到世界的“早产儿”,也有出现黄疸的“小黄人”,还有各种感染重疾的“小患儿”。常年跟一群不会说话的小宝宝们打交道,“天使妈妈”翟逢娣在精细化护理方面很有一套。 “我的皮肤很娇嫩,很怕你们的触摸,请大家尽量减少对我的刺激。我是超未成熟儿,我的成长离不开你们的精心护理。”在莉莉的温箱旁边,医护人员以她的口吻写了一张温馨提示。为每一个告病危的患儿建立卡通日志,为每一个超早产儿建立成长档案,萌生这个想法后,翟逢娣便带领支部委员着力推广,将宝宝在治疗过程中的点滴成长图文并茂地记录下来,作为出院时的特别礼物送给家长。 同为人母,翟逢娣十分理解住院期间家长对宝宝的担心与思念,她利用手机发送视频的便捷,建立起线上探视流程和制度,打破了传统来院看监控视频探视的弊端,既避免来回奔波的辛苦与院感风险,还增加了探视的频次。此外,翟逢娣发起每周一次的新生儿线上家长学堂,帮助家长进一步了解宝宝的情况,并指导出院后新生儿居家护理相关知识,助力科学育儿。 把患儿安全放在第一位,同时保证护理质量,这是翟逢娣带领团队始终坚守的方向。她通过外出交流学习,引入袋鼠式护理,减少了患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并有效提高了出院前纯母乳喂养率。针对超早产儿,她将院后延续性护理作为支部重点项目推进,通过建群提供远程指导和专业咨询服务。 “硬核护长”的管理创新 善“找茬”会“挑刺”是翟逢娣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寻求改变的小窍门,而以理服人、公平公正则是她解决问题的度量衡。 面对敏感的绩效考核与分配问题,翟逢娣视为激发动力、提高效率的手段。她勇于创新,改变旧的排班模式,在全院首创护士绩效二次分配与护理责任组管理相结合模式,她根据护理工作难度、强度分岗,再按岗位及职称分配系数,充分体现了护士专业价值,激励着护士主动学习,积极参加晋级考核,翟逢娣的这一举措得到其他科室高度好评与效仿。 “我们不仅可以全程陪护孩子,不用住院分离,还可以跟医护人员学习不少关于新生儿喂养以及家庭护理的知识,真的是太好了。”在新生儿科的日间光疗病房,家长感激地说道。2018年,翟逢娣与科室骨干一起推进日间光疗病房开设工作,实现了光疗期间家长全程陪护,日间治疗后就可以回家,有效提高了科室满意度。 2021年初,因岗位调动,翟逢娣从新生儿科来到了儿保科担任护士长。一上岗,她就发现了改进空间,儿童体质分析、骨密度测量等多个项目分散且护士人手不足,翟逢娣通过整合资源,简化流程,实现护理项目“一站式”服务,一岗多责,一人多岗,节省了护理人力资源,同时减少了病人来回跑检查项目的时间。 既注重营造和谐关系、融洽气氛,又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翟逢娣带领科室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科室”及优秀护理集体,科室姐妹们跟着她满是干劲。 “巾帼头雁”的加速领飞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自担任产前诊断第一党支部书记以来,翟逢娣主动履职尽责,处处率先垂范,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火车头”作用,积极到管辖科室与科主任沟通,促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立足岗位,服务群众。 作为科室业务的“主心骨”,翟逢娣深刻认识到打铁需要自身硬,便白天练功,晚上学习,持续提升自身业务综合水平。她不断开展的新技术如脐动、静脉、PICC置管、有创血压持续监测、浅层吸痰、密闭式吸痰等,让众多患儿受益。通过完善超早产儿精细化护理,关注新生儿疼痛及体位管理,有效提升了护理超早产儿的水平,每年成功救治超早产儿30例左右。其中,她参与救护的胎龄24+3周、体重500克超早产儿,为深圳东部救治孕周最小、体重最小的超早产儿。 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翟逢娣总是第一个报名,她说,“如果我自己都做不到,如何要求别人做到呢?”。在抗疫期间,她号召支部全体党员主动参与抗疫一线工作,积极响应防疫物资爱心捐赠活动。今年“521”盐田港疫情发生后,她作为核酸采样队队长,已经连续多日带着队员奔赴龙岗各个社区完成采样任务,幸运的是,与她并肩作战的还有她的医生丈夫廖晓明。 “儿童节那天,小儿子非但不要礼物,反而把数学考试的100分作为礼物送给我和他老爸。”翟护士长说着,眼眶红了,她深知自己不仅要争当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也要努力当好儿女学习的榜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