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先进个人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陈劲草教授

时间:2021-07-27  来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作者:丁燕飞

他从医三十余载,刻苦钻研,不断探索大脑秘密,连续数年进入“中国名医百强榜”,是全国神经外科动脉瘤手术量排名前十的知名专家;他悬壶济世、救死扶伤,是我国开展脑血管搭桥最早和例数最多的医生,主持研究“用颅内血管搭桥治疗脑烟雾病”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他带头创建基地平台,提升湖北省脑血管病急重症诊治水平;他,秉承匠心,人民至上,甘为患者勇闯“禁区”,守护生命;他用时间和行动诠释“大医”,先后荣获“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湖北省荆楚楷模最美卫生计生人”。他就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陈劲草教授。

作为一名医生,一名具有37年党龄的中共党员,陈劲草一直怀抱医者初心,肩负党员使命,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为医学发展拼搏进取,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做医生中的“钟表师” 显微世界战死神

“选择医学可能是偶然,但你一旦选择了,就必须用一生的忠诚和热情去对待它。”少年时的陈劲草,懵懵懂懂地进入神经外科的大门。在80年代90年代初,有很多动脉瘤病人,因治疗效果不好最后失去生命,陈劲草深表痛心。

为此,他刻苦钻研,不断探索大脑秘密。1998年~2000年,陈劲草在瑞士进修学习了先进的神经外科显微技术,回国后,他率先在湖北省大规模地开展。

人体颅内的血管错综复杂又极其重要,最粗的血管直径也只能以毫米计算。想要在毫米级别的血管上做手术,必须在显微镜放大6到10倍后,才能更精准地进行。手术者精神要高度集中在手上,精准地分辨神经和血管,不能有丝毫偏差,而这种手术对陈劲草来说已游刃有余!他精湛技艺的背后,是无数次坚持不懈的努力,是一个又一个不眠的加班夜,是一次又一次的推倒重来,是一回又一回的追求极致……这种匠心精神让陈劲草一次次突破自我,成为那个在显微世界里可以和死神抗争的人。

“当神经外科医生就像钟表师,逻辑严谨,操作精密。”这是陈劲草的职业信念。他的办公室犹如一座小型图书馆,他一下手术台,就会泡在这里。对疾病从零温习,查找资料、记住疑难点、关注并发症;每一台重大手术的预案设计、术中体会、教训反思等,都细心记录,一目了然。在陈劲草看来,每名病人都存在个体差异,不管做了多少例,每一例都是新的开始,新的挑战。只有敬畏生命,才能呵护生命。他常说:更完美的手术一定是下一台。

怀鸿鹄之志 科研振兴学科发展

事业蒸蒸日上,但在2015年10月,陈劲草做了一个很多人都不理解的决定——离开工作30余年的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就职。“在很早以前,我就希望能够在复合手术室里面率领团队开展复杂脑血管病的创治疗工作,但当时在同济医院因种种因素难以实现。”陈劲草解读说,自己骨子里就想干点挑战性工作。

武汉大学是国内著名大学,中南医院是国家三级甲等医院,但那时神经外科的实力还有待增强。陈劲草来之前,整个神经外科病床里只有78张床和13名医生,年手术量700~800台。带着“创业”梦想,陈劲草勤奋工作,恪尽职守,带领全科人员高质量完成医疗、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任务;科学合理地编制学科发展规划,组织实施日常的医疗活动,积极开展医疗创新,努力提高医务人员综合素质,不析提高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

一方面,陈劲草致力于培养更多的年轻医生,手把手言传身教,让他们快速成长;另一方面招揽优秀的人才加盟团队。陈劲草带领团队瞄准医学前沿,潜心钻研、不断探索。医院领导也非常支持神经外科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打造了一个当时全国最先进的“双C”飞利浦的复合手术室,为陈劲草团队开展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016年4月,在陈劲草的筹划和组织下,由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脑科中心、神经外科举办的“首届东湖神经外科论坛”在武汉东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论坛特邀首都医科大学天坛医院赵继宗院士、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毛颖院长、加拿大 Michael Tymianski教授等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就目前脑血管病诊治的最新进展、热门话题等进行报告和研讨,300多名医护人员相聚一起,共谋学科发展,打造了一场学术的盛宴。此后,每年的东湖神经外科论坛都为国内外神经外科同行搭建血管病领域的互通、交流的平台,如今已成为聚焦国际热点、展现国内外成果、业界影响力大、独树一帜的品牌论坛。

经过近6年的发展,科室的年手术量从700~800台增长到现在的近4000台,增长了五倍左右,床位规模也从78张发展到186张。相对于手术量的增加,更令陈劲草欣慰的是,如今的中南医院神经外科不仅在临床脑血管病诊疗方面的特色更加突出,还拥有了自己的脑科学研究中心和专职的科研人才,在科研上也有较大突破。依赖先进的复合手术室,聚焦脑血管病复合手术条件下的新技术和设备材料的研究成果也已初见端倪。

勇攀行业高峰 携手提升脑血管病临床诊治水平

为提高湖北省脑血管病急重症的诊治水平,规范化脑血管病急重症的临床诊治,2016年10月27日,由湖北省卫生计生委、湖北省科技厅立项成立的“湖北省脑血管病急重症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挂牌中南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11月26日,湖北省脑血管病急重症医学临床研究中心第一个基地,荆州市第一医院合作基地建立。

2017年1月22日,陈劲草主持申报的湖北省脑血管外科(烟雾病)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也通过审批,基地旨在推进“项目—基地—人才”相结合的国际科技合作模式,打造技术领先、人才聚集、示范引领的国际化创新平台,提高湖北省烟雾病的诊治水平。该基地与各国际大学医学中心实现研究设备、相关的临床及科研资源共享;接受双方学生及临床医生的交流互访学习,培养双方的科研、护理及临床专业方向的人才;共同组织主办及承办国际性专业学术会议,扩大双方在国内国际的影响;共同申请、完成国际性科研基金项目;该基地在促进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脑科中心脑血管病研究与国际前沿领域接轨,协助融入各国际大学医学中心已建的国际合作网络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7年7月15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第一家专科联盟在浠水县人民医院建立。陈劲草携团队在全省建立了33家专科联盟和神经外科临床研究中心基地。这样的专科联盟合作方式,响应了国家推进“三级诊疗体系的建立”的号召,有利于加快推进湖北省神经外科诊疗技术的开发创新和应用推广,推动形成一批在全国具有领先地位或重要影响的特色医疗品牌,并且培养造就一支技术高超、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全面提升湖北省神经外科临床医疗水平。

辛勤的努力结出累累学术硕果。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陈劲草和团队公开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引用46篇;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获湖北省技术创新专项重大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湖北省2010年度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优秀类、国家教委留学回国人员基金、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科技创新培育基金临床研究培育等项目各1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成果奖。

做挑战极限的大医 甘为患者勇闯禁区 

在行业领域,陈劲草精湛的医术和强劲的科研实力备受人尊敬,在临床,陈劲草是一名一心为患者考虑,竭尽全力为患者服务的好医生,备受百姓爱戴。

在行医生涯中,陈劲草随时可能面临极限挑战,而他总是甘为患者冒险。

曾有一位26岁的患者,被不明病因的头痛折磨得苦不堪言。在影像检查片中,陈劲草敏锐地发现了“元凶”——大脑左侧的一个肿瘤。肿瘤正好处于脑部功能区附近,一旦切除手术出现偏差,患者可能出现偏瘫、失语等后遗症。传统手术方法很难兼顾既彻底切除肿瘤,又不损害功能区。

一个大胆设想在陈劲草脑海里浮现——实施“术中唤醒”手术,通过患者语言、肢体的反应,判断肿瘤切除的程度。

2015年2月,这个超常规的手术在小心翼翼中进行。准备切除肿瘤时,医生将麻醉的病人唤醒,一边进行语言交流、指挥患者肢体活动,一边进行手术。半个小时过去,脑部肿瘤被完全切除。那一刻,大家激动极了,医生们知道,这次冒险让病人得救了。

不拒绝疑难病例,甘愿为病人勇闯禁区,这是陈劲草的座右铭。

他的患者中,还有一名胎龄仅28周、出生40天的早产女婴。孩子在武昌某医院出生后高烧持续不退,啼哭不止,经检查发现,她脑部左侧额叶有一颗直径4厘米的脓肿,一周的保守治疗仍然无法控制,手术切除是唯一的办法。医生说,这颗脑脓肿很可能是在接生时血液感染导致,如任其生长,将压迫脑部影响智力和身体发育,甚至致残致死。心急如焚的家长辗转两家医院求救,医生都不敢手术。

家长又抱着孩子找到陈劲草,苦苦央求他进行开颅手术。当时,这类手术全省都没有先例。

在经过中南医院新生儿科、麻醉科和神经外科等多个学科联合会诊,与家属充分沟通后,陈劲草决定做!

术中,陈劲草冒险打开女婴如成人拳头大小、又轻又薄的颅骨,在放大10倍的显微镜下切除了脑脓肿。这名女婴也成为当时湖北接受开颅手术最低龄的患者。

经常有人问陈劲草:“您的冒险不怕失败,名誉受损?”陈劲草淡然一笑:“只有手术才能让患者活下去,还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

荣耀背后,是几乎苛刻的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他,能在1毫米的血管上缝12针。

这种精神也推动着他带领团队向巅峰挺进:实施湖北首例脑烟雾病联合重建术;在省内率先完成颅内外血管高流量搭桥术;成功完成湖北首例复合手术下慢性颈内动脉闭塞开通术……在陈劲草眼里,瞄准医学前沿,不断创新,是医者的责任!

追求卓越 要治病更要“医人”

    与五花八门的神经外科疾病交锋整整30年,陈劲草早已有了经历种种复杂病例的丰富经验。直到2016年11月,一位患者提出的特殊要求,让他再度陷入深思。

当时,一名患右侧顶叶脑膜瘤的女性到中南医院求诊。她表达了一个特殊愿望——不能剃光头做手术。这个显得“有些过分”的要求在陈劲草的内心激起不小波澜。

“现代医学模式早已从‘治病’转变为‘医人’,病人的想法敦促我们改进。”于是,陈劲草让护士为女患者洗了头,并根据肿瘤定位,请发型师来病房为她编了漂亮的辫子,既留出手术部位,避免术后感染,又保持美观。术后,女患者开心地笑了:“原来还担心剃了头发半年不能出门,现在一点问题都没有!”

    “每一个病人的感受都值得被尊重。”在陈劲草倡导下,中南医院神经外科率先在湖北将快速康复手术运用到临床。病人不用静脉穿刺和气管插管,也摆脱了导尿管,康复时间缩短,极大改善了就医体验。

    在陈劲草的办公室里,有一摞厚厚的明信片,那是他极为珍视的礼物。它们来自一对恩施的姐妹。

2001年,18岁的恩施女孩小雨因突发头痛被诊断出丘脑肿瘤,瘤子已有核桃大小。这对父母双亡,一直靠姐姐打工养家的她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肿瘤涉及下丘脑与大脑前动脉,任何一处损伤病人都可能永远醒不过来。

“切掉肿瘤!”陈劲草笃定决心。经过7个小时的手术,他终于帮妹妹闯过生死难关。

此后每逢过年,陈劲草都会收到姐妹俩的明信片。陈劲草说:“患者术后幸福的生活是对我劳动的最大回报,也是我的动力所在。”

只要患者需要,不管多远,无论条件有多艰苦,陈劲草定当毫不犹豫赶到。这么多年来,他到外地帮助过的患者不计其数,足迹遍布全省各地……

2019年,陈劲草与欧美同学会医师协会脑血管病分会专家一道,在鄂西北山区十堰进行医疗帮扶及手术带教,开展专题讲座,并为看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丹江口市库区的官兵送去了常用药品。同年,陈劲草还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举办的“名医走基层再走长征路活动,来到贵州遵义市开展义诊和健康宣讲,为当地医务人员开展带教查房和专业讲座。山区和革命老区的健康扶贫经历,让他感慨万千:“虽然乡村环境大幅改善,群众实现脱贫,但是村民的健康状况还不容乐观,需要医务工作者付出更多努力。”作为一名医生,他感到身上沉甸甸的担子。“要解决这些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要做的,就是将自己的‘钟表师’角色调试到最精准状态,以匠心精神持续为生命护航。”陈劲草说。后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给陈劲草发了一封感谢信,感谢他在“名医走基层再走长征路”活动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健康扶贫工作中作出的贡献。

2020年从1月22日至4月7日新冠疫情爆发高峰期,陈劲草的脚步也未停歇。在他的带领和规划下,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共有53名医护人员参与抗疫工作,分别支持武汉市第七医院、方舱医院、雷神山医院、外援天津队、外援山西队等,同时进行科研攻关。因在疫情中作出的重大贡献,他获得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十大抗疫科研先锋”荣誉称号。

救人,也育人。陈劲草带领着团队,在神经外科这个未知的领域里,潜心钻研、不断探索,言传身教,手把手地培养着一代又一代年轻医师。他常说:“手术室如同战场,每当换上手术服,感觉肩上都担着沉甸甸的重担,手术室的每一件器械,每一个角落我都很熟悉,这就是我和我兄弟姐妹们与病魔搏斗的阵地,每一天、每一场、每一分、每一秒,我们都必须取得胜利。”

2018年,在省委宣传部、省卫生健康委联合组织的“荆楚楷模最美卫生计生人”先进事迹报告会上,陈劲草说道:“我是一名神经外科医生,我所做的是接触病人的痛苦,挽救病人的生命。如果一个医生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名与利,那他一定违背了当医生的最初愿望。”

陈劲草以钟表师的严谨,让神经外科手术精密运行;以行医者的大爱,为疑难病患打开希望之门。病疾如风,方知劲草之力。毫厘之间,方显极致之美。与脑肿瘤交锋三十载,他用尽心血,不负生命的嘱托。医乃仁术,他用一辈子做好一件事,那就是对得起病人。

赞一下
返回首页
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