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先进个人

郑州市中心医院连鸿凯:躬身践行医改 坚守始于初心

时间:2020-03-19  来源:  作者:郑州市中心医院

 他是患者眼中技术精湛、医德高尚的连大夫,是连续多年荣获“群众满意医院”(“百姓满意医院”)荣誉称号的医院院长,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骨科专家、学术带头人。

他是同行眼中务实重干、改革发展“有一套”的老连,是引领团队荣登中国医院院长年会大舞台,荣获中国最佳医院管理团队“众星成城奖”的医院掌舵者。

他是员工眼中创造发展平台、关爱员工成长却常常忘记关心自己的专家院长,是“中国医疗机构最佳雇主锐意进取奖”的领奖人。

作为一院之长,患者满意、同行认可、职工幸福,是最高追求,更是最佳褒奖。3年多的的时间里,他带领郑州市中心医院紧跟医改方向,紧贴医学前沿,紧绕服务患者初心,以超前的战略谋划、精准的发展定位、科学的现代化管理和上下一心的团结奋进,走出了一条市属“夹心层”医院的突围之路,实现了医院的持续高质量发展。郑州市中心医院在2018年中国省会市属/计划单列市医院100强中居第12位,在河南省域综合医院榜单中居第3名。

“细分+整合”组合拳:学科发展的强中手 

强化医院内涵建设,是新医改的重要导向。医院内涵建设的根本就是抓学科建设。适应学科精细化发展的要求,连鸿凯早在担任郑州市骨科医院院长时期,就以前瞻性眼光对标纽约特种外科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建立起了骨科医院细分的骨科学科体系,走在了全国前列。主政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期间,他着力推动了烧伤专科的转型,成立国家区域型整形烧伤中心,“凝铸学术人文建名院、凝练学科求突破、凝聚人心谋发展”,实现了第一人民医院多年的“三甲”梦。上任郑州市中心医院后,面对这样一家有着一定根基的大型三甲综合医院,又该如何实现突破?

专科细分是临床专业向精细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连鸿凯带领领导班子坚持以精求成,以特色树品牌,大力发展专科、亚专业、专病、专门技术,新成立了高血压病区、风湿免疫病区、疼痛科病区、胰腺炎病区等一批专病病区,将乳甲外科细分为乳腺外科、甲状腺外科两个独立科室等,在学科的精细化建设之路上树立起新的品牌。

在专科细分的行业大势下,连鸿凯的独到之处在于,他尤为善于打好“组合拳”,以学科整合为抓手,成功建设了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救治中心等十余个快速一体化的救治中心。

他借鉴英国曼彻斯特分诊体系理念,建立了独具中心医院特色的急危重症快速一体化救治体系,自2015年起,大力推进胸痛、卒中、创伤、眩晕、异物、出血、过敏、中毒、气促、腹痛、结石等救治中心建设。 

对急性心梗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连鸿凯紧扣争分夺秒跑赢最佳救治“时间窗”目标,实施流程优化,着力深化绿色通道建设。胸痛中心在连鸿凯院长上任伊始的不到半年内,5次修订了病例质控、关键时间节点掌控等流程,完善了30多项服务管理制度,进行了 40 多次培训和10 余次现场模拟演练。经过一系列“准军事化”训练,胸痛中心彻底颠覆了传统服务流程,确定了名副其实的“绿色通道”模式,即在救护车上通过远程心电传输、院内心内科主任会诊,第一时间作出诊断,同时完成相关检查及术前准备,急救医生在院前以最快速度启动心内介入团队。对于明确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绕行急诊科直接抵达导管室行急诊介入治疗。功夫不负有心人。胸痛中心于2016年3月成功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成为国家级胸痛中心,2018年荣获中国胸痛中心年度质控金奖,D-TO-B(即急性心梗患者入门到球囊扩张时间)时间不断刷新纪录,最快达10分钟,远远超过国际指南的 90 分钟标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近年来,已有近万名患者在这里就诊,其中2000余名急性心梗患者在“黄金时间窗”内得到及时高效救治,挽回了生命。

胸痛中心的成功建设更是极大地拉动了心血管科各专业方向的发展。心衰中心成为河南首家国家心衰中心,房颤中心是中国房颤中心建设单位,高血压中心通过中国高血压中心现场验收,心脏康复中心是省内首家心脏康复中心,成为河南省内唯一集齐心血管科五大中心的医院。

创伤尤其是多发伤救治是最需要多学科严密配合的一项整体工程。连鸿凯一手主导了医院创伤救治中心的孕育和建设。他参与发起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并于2016年成立医院创伤救治中心。先后建立昏迷促醒中心,成立手足显微外科、修复重建外科,进一步细化健全了创伤救治学科体系,并持续优化了多学科合作机制及抢救流程。而只要在医院,他一定会参加每一次的创伤例会、典型病例讨论会。得益于他的直接参与和强力推动,医院创伤救治中心建设不仅填补了郑州创伤救治体系的空白,更成为全国严重创伤规范化救治培训中心河南唯一培训基地,作为河南创伤救治联盟牵头单位指导20家县级医院成立创伤分中心,有力推进了河南省区域创伤救治体系的构建。创伤救治中心的良好发展更是带动了医院骨科、心胸、颌面、神外、影像、超声、急诊、重症等所有外科及相关体系的长足进步,促进了外科质的提升。

而曾经需要历经挂号、分诊、问诊、住院等一系列流程且治疗效果还未知的眩晕患者,来中心医院上耳石复位仪器转一转,几分钟就能解决问题。因结石疼得痛不欲生的患者,在结石中心接受体外碎石后便能将结石排出体外……在这里体验了“神奇特效”的患者,又将这种神奇体验口碑相传。这,就是真正贴近了百姓需求的健康服务的自然张力。

独具特色又相互支撑:医院集团式发展的领路人

2019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明确提出将在全国建设100个城市医疗集团和500个县域医疗共同体。而此时的郑州市中心医院已走出了一条卓有成效的“一院多区、特色突出、相互支撑、共谋发展”的集团式发展之路,并在省市医改会议上做典型经验发言。

2016年,连鸿凯着眼于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切实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以紧密型医联体成员单位为基础,通过“重建、协作、融并、托管、移交、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等多种模式,经上级批准正是成立医疗集团。集团以郑州市中心医院院本部为核心,包括高新区医院、郑州市康复医院、郑州市豫欣医院、郑州市妇女健康管理中心、新郑市公立人民医院、绿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马寨卫生院等分院,和院本部、高新区医院、马寨卫生院、郑州市骨科医院、河南电力医院等5家标准的急救站。

集团成立之初,各分院正处于在医改浪潮中发展艰难的境地。方向决定道路。连鸿凯在充分研判大势和调研分析实际的基础上,遵循灵活性、差异化原则,带领各相关部门首先对各分院发展道路进行了统筹谋划,最终确定了差异化的精准定位:高新区医院在满足高新区公共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基础上,结合专科特点及区位优势着力打造品牌专科,建设区域创伤救治中心。康复医院打造三级康复专科医院和区域康复中心。豫欣医院原为国棉五厂职工医院,成为集团成员后瞄准社会老龄化趋势,定位为老年病专科医院,打造老年医学中心。融合郑州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成立的妇女健康管理中心则致力于打造河南首家女性全周期健康管理中心。法人治理结构下政府委托中心医院运营管理的新郑市公立人民医院,则按照“系统化、体系化、品牌化、智能化”定位打造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的县市级标杆医院。

有了差异化的清晰定位后,连鸿凯着力优化重组内部“同类”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依托远程影像、远程心电、远程会诊等中心,实现分院检查、本部诊断;对临床专业实行体系化管理,人才纵向自由流动;本部分院融合发展,本部优质资源下沉外,分院的特色优势同等引入本部,如依托豫欣分院老年综合评估实力,在本部开设老年综合评估门诊等。

同时大力推进了管理同质,实施本部分院一体化管理。集团内严格落实分级诊疗,建立健全双向转诊流程及标准,配备专用车辆,形成良好互动和相互支撑格局,并率先在省内建立了第一个院内三级康复转诊体系,即院本部临床疾病急性期的康复治疗、康复医院疾病恢复期的综合康复治疗、疾病后遗症期的家庭或社区康复。

经过近3年的发展,医疗集团真正实现了“1+1>2”的整合聚能效应,无论是本部还是各分院均得到显著发展,为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蹚出了一条可供借鉴的新路径。

医防康协同:大健康时代的健康管理者

引领医疗业务大发展的同时,连鸿凯带领全院上下积极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和“大健康、大卫生”理念,坚持医防康协同,推动医院由以治病为中心转变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他进一步明晰院内健康服务体系功能定位,将慢病管理从门诊分离,践行“简便廉验”原则,确立了:高效快速的急诊救治体系满足急诊患者的刚性需求;以人为本的“智慧”门诊服务重点承担新发疾病和日间手术诊疗,满足亚急性患者的选择性需求;精准化的健康管理则为人群提供互动式需求。

2016年,经郑州市卫计委批准,郑州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与郑州市中心医院融合,成立了河南首家女性健康服务中心——郑州市妇女健康管理中心。他领导相关部门整合院内资源,依托妇产科优势实力,确立了以母婴康复、盆底及形体康复、新生儿成长指导、女性体检、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体检为核心的发展思想,致力于为女性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

为适应庞大慢病人群的健康管理迫切需要和治未病的疾病预防社会需求,他积极贯彻国家有关精神及健康管理“郑州模式”要求,于2017年底,推动成立了河南省首家慢病管理中心,并结合健康体检中心、疾病预防控制科成立集教育、宣传、体验为一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中心。针对体检后指标异常患者、普通(门诊)慢病患者、住院慢病患者、医保慢病危重患者等,采取“三师”(专科医师、健康管理师、药师)共管模式,应用“五大处方”(心理指导、运动指导、营养指导、药物指导、减压助眠),依托信息化平台,配合可穿戴设备,引导健康生活方式,通过科学管理使患者身体状况、健康意识达到预期目标,并按照分级诊疗标准,将患者转诊到基层社区,指导家庭医生及社区护士继续做好跟踪管理,真正为患者提供了精准化、个性化、一体化的健康管理服务。同时采取一对一方式,与临床科室结对子,实行网格化管理,提升临床科室健康管理水平,并开展代谢减重等专病管理。目前,医院的健康管理措施已覆盖院前、院中和院后,健康管理服务人群2万余人,慢病管理5000余人,组织活动90余场。通过多方协作进一步传播健康理念、知识和生活方式,有效助力疾病的源头预防。

“引进来+走出去”人才战略:挖掘人才的伯乐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医院内涵发展的核心力量。一直以来,连鸿凯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人才战略。在搭建平台、出台政策大力引进“大国工匠”周平红、日本消化内科专家大圃研(需要的话此处可做事例)等知名专家团队、引凤来栖的同时,十分关注医务人员尤其是青年医师的成长。

他出台员工继续教育报销学费、选派中青年医师加高端培养等相关政策,在全院开展书香医院、学习型组织建设,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学习积极性。他查房中也总喜欢先询问青年医师的意见,引导他们建立科学的思维和形成精准的判断。他大力支持举办腔镜技能比武等职业技能竞赛,鼓励年轻医师走出医院、走出国门进修培训或参加全国比赛。他求才若渴、慧眼识珠,乐于为有能力、有才干的人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在他身体力行的带动和手把手的教导下,很多年轻医师历练和成长为医院发展的中坚力量。

ICU的徐兰娟就是其中的一名。四年前,31岁的她还只是ICU的一名普通主治医师。2015年,由中国和加拿大医学专家共同发起的跨国界公益组织——“当代白求恩行动”小分队到中心医院开展复杂手术、义诊和学术讲座活动。作为青年骨干,她全程参与。在对国外的先进技术惊叹不已的同时,她也萌发了出国进修的想法。但在她之前,医院到国外进修的人寥寥无几。她于是怀着试试看的忐忑心情向院长连鸿凯发了邮件。

事实上,“当代白求恩”活动中,英语好、学习能力强的徐兰娟也给连鸿凯留下了深刻印象,觉得这个姑娘是个可造之材。经院党委同意,徐兰娟出国深造的事情就这样出乎她意料地顺利办成了。

2015年底,徐兰娟来到英国布莱顿苏塞克斯大学医院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进修深造。在这里,她学到了一个新理念——NEWS评分,这是英国医院评估急重症的一个打分,是基于患者在出现急性病情变化之前会发生潜在的生命体征改变,如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及意识水平等来评价的,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的病情越危重,发生心脏骤停的可能也越高。而当时国内的普遍做法是心脏骤停后实施干预和抢救。NEWS 评分相当于对患者提前有了一个专业的评估,并按照评分高低实施分层巡视,因而能够把心脏骤停的风险降到最低。

回国之后,徐兰娟向连鸿凯院长详细汇报了这一理念和她想在中心医院推广这一理念的想法。连鸿凯看了她的邮件后,觉得这个年轻人不简单,肯用心、有想法。ICU可以说是一家医院的心脏,如果ICU能够高质量运转,就能带动医院整个手术科室的极大发展。医院正需要这样有想法、有闯劲的干部。

于是,三个月的学习,改变了徐兰娟的身份——她从一名年轻的主治医被破格提拔为ICU负责人、协助主任工作;同时也改变了中心医院ICU的发展方向——由徐兰娟负责,开始在全院推行NEWS评分。

刚开始,徐兰娟也不停地打退堂鼓:“我就想当一个纯粹的医生,当领导我不行啊!”但连鸿凯坚持鼓励她:“当领导也和你搞临床一样,工作开展一段时间总结一番,在总结过程中自我纠偏,并做好计划,最后对好的经验和做法持续深化下去。就是这样,这和你当一个纯粹的医生没冲突!”连鸿凯院长的教导让她感动,也给了她定心丸。就这样,她走上了管理岗位。

但刚上任期间,她事无巨细什么都亲自管、亲自做,因而很多工作开展得并不顺利,自己也累得够呛。连鸿凯院长十分关注她的成长,找她谈话提醒她:“管理的重心是驱动他人,你要善于用人,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在连鸿凯院长的教导下,徐兰娟在业务能手之外逐渐成长为了一名出色的管理者,带领ICU团队建设了细分的学科体系,创立了“危重病人日记”服务品牌(即鉴于很多危重患者在ICU接受救治过程中是意识模糊或者认知障碍状态,对自己“重生”的过程缺乏了解,由ICU护士记录下这些患者每天的治疗情况和病情的一点一滴变化,待患者康复时交给患者),引领这个团队以高涨的工作热情良好服务了收治人数翻番增长的危重病人。

像徐兰娟这样得到培养和成长的青年人才,医院还有很多很多。连鸿凯关爱职工却常常顾不上关爱自己。他每天五点多起床,利用早上的时间读书学习,到单位后经常会到临床转一圈、到科室“微服私访”,关心科室建设情况,关注严重的危急重症患者救治情况等。上午的上班时间从每天雷打不动的晨交班开始,而忙碌到中午一点多才去吃午饭已成为他的工作常态。

他坚持挤出个人休息时间钻研业务。尽管已走上管理岗位多年,他还经常利用午间或晚上时间上手术,而术前一天再次翻阅书籍和他的手术笔记已成为他30余年的工作习惯。 对于精通的骨科手术,他常在手术台旁给予年轻医师直接指导,没有时间时也会电话指导手术要点,做到放手不放眼,培养了一批骨科人才。同时,他坚持学术研究,近年来,他主持、参与科研项目16项,获省、市级奖项12项,获国家专利1项,尤其是他提出了一个骨科疾病的新的分型——“孟式骨折新分型”,受到业内的广泛认可。

正是他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才成功营造了医院敬业勤勉、精益求精、勇于攀登的工匠精神的良好发展氛围。医院也因员工满意度高而荣获“中国医疗机构最佳雇主锐意进取奖”。

文化铸魂:卓越文化的光大者

文化是组织的灵魂。作为院长,他始终把文化铸魂作为引领医院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在担任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时期,他就将“凝铸学术人文建名院”作为医院的三大理念之一,以现代外科的开拓者、医院的建院元勋阎仲彝之名,将外科楼命名为仲彝楼,传承和弘扬人文医学精神。

郑州市中心医院的前身是上海优秀专家组建的中央纺织医院,有着建院元老们甘于奉献、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更有着海派文化兼容并蓄、卓越精致的优良基因。连鸿凯将这种优良的“根文化”以及医院65年传承积淀和不断丰富的优秀文化内涵,视为医院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亲自参与,从医院历史文化、现实背景、发展经验等维度并充分结合医院、患者、技术、职工四个层面,凝练并大力弘扬医院“十大卓越文化理念”: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标志性医院,做最好的自己;病人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创最佳体验医院;践行“简便廉验”,做郑州市民自己的医院;强化最佳“时间窗”理念,彰显医院品质;创新驱动,紧跟世界技术先进水平;弘扬工匠精神;竞争合作精细化,质量安全可持续;来了,就是中心医院人;做自媒体时代有影响力的健康管理者;践行6S,实行OKR。以“十大卓越文化理念”凝心聚力,全院职工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提升职业素养,激发出强大的内生动力建功于医院生动的改革发展实践。

在连鸿凯的带领,郑州市中心医院技术水平、危急重症救治能力、患者体验等各项工作大步向前。手术量由2015年的2.8万例提升至2018年的4.7万台,外科日住院人数由四年前的300余人跃升至如今的近1000人次,急诊日接诊量也400余人次提升至如今的1000人次,微创手术率占比87%以上,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等代表危急重症救治的标志性技术成熟开展,代谢减重手术等特色技术开展例数居省内第一……

 从作为医生以一己之力为患者解除病痛,到发展好一家医院、汇聚起更强大的服务力量,连鸿凯在服务患者的路上做到了初心不改。正是这份初心,引领他吃透医改精神内涵,将国家政策一步步变成惠及百姓的具体实践。正如他自己所说,这正是他个人的社会价值所在。

他也因自身成绩和贡献,被授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并在国家、省、市各级专业委员会中担任主委、委员等职务,荣获全国“改善医疗服务优秀组织奖”、全国“构建和谐关系示范个人”、首届王正国创伤医学奖“特殊贡献奖”、河南省“第四届优秀院长”、河南省“医改优秀院长”、河南省“惠民院长”、“影响河南优秀医院院长”、郑州市“地方级领军人才”、郑州市“五一劳动奖章”等奖项及荣誉称号。

荣誉是褒奖,是鼓励,也是责任,在造福群众健康的路上,他从未停歇。  

赞一下
返回首页
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