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医患关系紧张的现况是医学与人文矛盾冲突的一个集中体现,造成这样困局的原因无疑是多方面的,但医学人文精神的乏力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王平作为一名优秀医院管理者,数年来致力于将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建设为品牌人文医院,营造和谐温暖的医患关系,提高人民健康指数和幸福指数。
一、倡导人文病例 ,挖掘人文建设的内生动力 在王平的推动下医院大力倡导人文病例的撰写和出版,提高医务人员的共情能力。将人文创建和推行人文病历同步实施,在营造共情、理解、尊重的大氛围下,通过人文病历的手段更多的去感知患者,用我手写我见、我感、我思,展现常规临床病历所“隐匿”的多层次、多维度的疾病经历。建立院内人文病历写作队伍,通过培训,使其了解人文病历的写作模式和意义,提倡医护人员在从医过程中将正规病历之外的细枝末节、心理过程乃至家属的感受都记录下来,使临床医学更加富有人性、更加充满温情。 二、推动院校共建,夯实人文建设的实践基础 王平作为南京医科大学医患沟通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南京医科大学医学史研究中心兼职教授,积极推动吴中人民医院与南京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建立医学人文医联体,在医学人文方面进行院校合作共建。聘请南医大人文社科学院知名教授为特别顾问,指导我院的医学人文建设研究和实践工作;我院作为南医大人文社科学院人文专业的实践基地,为其研究生提供实习、见习场所;我院相关人员按照相关要求,努力争取成为南医大人文社科学院特聘研究员,承担医学史专业的授课任务;同时选派人员攻读医学人文相关专业博士研究生。 三、引入先进理念,积聚人文建设的强大势能 为了进一步学习其他地区医学人文的先进理念,在王平的积极推动下医院与台湾慈济医院合作共建,通过基线评估、确定方案、人文讲座、精细化管理、流程重建、成效评估等程序,在全院开展“慈济人文”培训项目;在院人文医院建设委员会下设吴中人民医院“慈济人文”培训项目推进委员会;在建立肿瘤科和产科建立两个院内人文关怀示范病区的基础上,将取得的实践经验向更多的病区和门诊科室推广;并且将项目进行定期评估、成果交流及深化。 他还医院设立了“道德讲堂”,同时在院刊上设立“道德讲堂”专栏,宣传身边优秀医务人员事迹,还将其中的杰出代表事迹编写为演讲稿,在区内各单位进行巡回演讲。医院门诊部护士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罗兰香的事迹还被编成了评书,被评书大师刘兰芳登台演出时多次采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在每年4 月份进行的“医疗安全周”上,设有专场“人文医学”“职业道德”“医患沟通”等内容的培训讲座,王平亲自上台授课;在每年8 月份安排的新进人员岗前培训中,也有题为《医道与人文》的专题培训。 四、落实人文举措,畅通人文建设的最后一公里 在王平院长的主持下,医院出版《医之魂》《支医日记》《丛林记忆》《仁心仁术》《照亮生命》《医学人文精神读本》等人文书籍;拍摄反应医院内部人文医疗场景的摄影专辑以及举办5.12国际护士节和8.19首个中国医师节等形式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化展现医院人文建设实践,营造人文医疗建设的良好氛围。同时通过进一步优化诊区设施布局,推进预约诊疗服务,有效分流就诊患者;合理调配诊疗资源,缩短患者就医时间;推进微信智慧医疗,通过微信、支付宝付费进一步方便了患者;注重医学人文关怀,进一步落实“三米阳光”人文护理服务新举措;完善绿色通道,打造全程急救服务链等形式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患者满意度。 五、设立“马海德医德医风教育基地”,做好医学文化传承 被评为“一百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国际主义战士马海德在1985 年于吴县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县麻风防治协会和乡(镇)麻风防治研究会,这也是该院皮肤科的前身。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医院皮肤科不仅成为苏城最好的皮肤病专科,而且还是EADV-IEI 国际视窗交流项目中国中心、苏南地区麻风病理诊断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指导医院、苏南地区麻风畸残康复手术矫治定点医院。为铭记这段历史,牢记马海德先生的作风、品德和情操,王平院长特意在医院门诊皮肤科诊区设立“马海德医德医风教育基地”,区域内放置了马海德先生的汉白玉雕像和其生平事迹,电子大屏滚动播放由中央电视台出品的讲述马德从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到新中国建国之后,克服重重困难,主持建立我国卫生医疗体系的电视连续剧《历史永远铭记》。院内“ 马海德医德医风教育基地”的建成,不仅时时鼓励皮肤科医务人员要时刻牢记马海德精神,在皮肤病领域不断创造新成绩,而且还成为了院内全体医务人员身边的一座道德丰碑。 路行千里,非瞬时之功。王平,作为一名从临床一线成长起来的医院管理者,从放射科医生到医务科科长,再到被任命为吴中人民医院副院长、院长,一路走来,他既是吴中人民医院发展的见证者和建设者,更是大家的贴心人和领路人。他深知,只有科学地将服务、技术与文化这三个要素由点及面、由面到体地予以深化,才能真正将其整合成为我院为民惠民、服务患者、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一流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