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品牌医院

达川区人民医院-开展“四亮”活动助推人文建设

时间:2021-07-28  来源:达川区人民医院  作者:黄跃军

有人说这是家“农民医院”,做什么事都“斤斤计较”,不够“大气”。

但正是这家“农民医院”,却创造达州新冠肺炎疫情的三个“第一”:发现达州市第一例确诊病例;建立达州市主城区第一个集中医学观察点,使达川区率先成为达州市第一个低风险区。

这家“农民医院”是人才孕育的摇篮,目前各大城区医院领导层均有这家医院职工的身影。

这家“农民医院”是“敢为天下先”的行业先驱。达州市第一台CT、第一台磁共振、第一台彩超、第一台介入设备、第一台断指再植术等多项第一,均是这家医院缔造。

“你们是我见过最具团队精神、最有创新意识的医院!”“给它一份阳光,它一定会还你一份灿烂!”创建国家三级医院时,评审专家给予他们最高赞誉。

它,就是以人文建设为发展理念,有着62年光荣历史的达川区人民医院。

亮文化

“每月的升国旗仪式,当我们唱响国歌,向国旗致礼时,那一刻,我心底会自然滋生浓浓的爱国情怀,当我们看到无数患者和家属驻步凝望时,心里又怎能不激发无限责任和斗志。”达川区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医生王俊奇说。

 作为全市卫生系统唯一一家定期举行升国旗仪式的医院,自建院初,医院就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办院宗旨写入章程,将理想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职工的血液,使之成医院最持续、最深厚的发展动力。近年,医院通过健全党务机构,强化支部建设,拓展党建内涵,取得了可喜成绩。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医院先后新建“初心亭”“仁心亭”“连心桥”等服务设施,方便群众就医;针对“群众最不满意的十件事”,医院开展“三降三升”专项整治,严控治疗费、检查费和药费;通过党员“亮身份”“亮承诺”,让每个党员自觉接受监督,认真履行党员义务;通过开展“医院文化建设与医院发展大讨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当猝不及防的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时,医院党委第一时间发出“防控疫情淬党性、践行初心担使命”倡议,带领全院职工逆向而行,展示出勇挑重担的责任与担当,诠释了无畏生死的时代风采。

“作为一名党员,我自愿申请到发热门诊及隔离病房工作,志愿加入抗击疫情应急队伍,为抗击疫情贡献一份力量,以实际行动践行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的责任与义务……”

这是该院何彬博“请战书”的部分内容,血红的手印格外醒目。短短几天时间,医院就收到科室、个人“请战书”100余封,入党申请书12封。

亮制度

为加强医院人才队伍建设,保持医院可持续发展内生动力,该院建立一套灵活务实的用人机制。即通过教学培训,储备一批基层学员;通过规范轮转,锻造一批合格员工;通过进修学习,提升一批业务能手;通过临床实践,成就一批专科骨干;通过学科发展,打造一批学术权威。针对不同层级,不同类别的员工,都有清晰的培养成长规划,都有充分的价值发现路径。把现有人员培养好,使用好,调动好,引导全院职工勤奋学习练内功,努力工作为病人。要求中层干部外出轮训,鼓励专科专病、定向进修,争取选送优秀员工境外跟岗培训。

2019年,该院引进研究生、规培生、本科生等20余人,护士63人。其待遇留人措施,更是做到了“豪横”。一个研究生的引入,医院开到了达州人才引进的最高价码:10年免费居住房,高额的安家补助,享受低职高聘等,让青年人才来“达医”更能兴“达医”。

据该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张琴介绍:她自己在2014年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就收到了达川区人民医院抛来的橄榄枝,但当时是选在一线城市硬拼,还是来到达川这座小县城,着实让她左右为难。最终26岁的她随母亲来到这里。转眼6年过去了,张医生为自己当初的选择感到庆幸。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在今年的新冠疫情抗击战中,张琴医生作为呼吸内科专家,代表700万达州人民,勇敢的冲到了疫情的最前线——武汉。奉献了达州儿女在民族大义面前的达州力量,实现了人民医生为人民的崇高理想,让青春之歌在疫情前线奏响。

亮技术

为顺应时代要求,医院以百姓所需为目标,以医院问题为导向,提出“以提升服务为工作中心,以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为基本保障,以“一老一小”“一快一慢”为学科发展方向,以控制“一进一出”管理为突破口的“123”发展战略,近五年,新增学科8个,新增门诊6个,

针对本地的甲状腺患者因不能及时确诊,要花高昂费用到外地作穿刺检查现象,达川区人民医院一边积极派遣超声、病理医生到外地学习技术,一边引进国内顶级甲状腺超声专家来院坐诊。“以前患者甚至预约到半年后才能检查确诊,而如今患者3天后就可以拿到断报告,平均可以为每位甲状腺患者至少节约2000元。”该院超声科主任郎仲兵。

这项技术引进不仅给本地患者带来了便利,甚至还给成渝两地及周边县、市患者带了福音。因此,这项新技术获得2019年达州市科技成果三等奖。

针对高龄下肢骨折患者,因老年人并发症多,传统麻醉和手术风险大,达州患者多采用保守治疗后、生活质量不高的现象,麻醉科积极攻坚克难,外出进修学习,掌握“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高龄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技术”,成就骨科专业成为该院的一张“名片”。

“因为我们有一个优秀麻醉科团队,没有他们的麻醉保驾护,单靠我们骨科是不行的。”在谈及为什么该院能实施高龄骨折手术的原因时,骨科主任李述斌自豪地说。“目前,我科已成功为80岁以上患者实施骨科手术600余人次,100岁以上的2人。”该项新技术获得2019年达州市科技成果二等奖。

像这样以市场定位,以百姓需求为导向的技术攻关、获得的科研成果奖,该院还有许多。近年,该院实施多项措施鼓励创新,投入数百万元科研经费攻关新技术,每年至少有50-80个新技术、新项目在院开展,这些技术和项目的推广为数万惠患者带去了希望。

 亮服务

服务不在纸上,更不在嘴上,而是体现在实实在在一切为了病人的具体行动上。该院为保证区、乡患者能当天检查、当天治疗、当天回家,医院制定了多项举措精减流程、缩短看病时间。

医学影像科作为门诊检查的重要科室,像磁共振室的医生,中午从来不休,MRI检查医生连吃盒饭都是轮换着来。据该科室杨主任介绍:医学影像科根据自身工作特点,结合医院农村病员较多的现实状况,能否尽早尽快给病人出具诊断报告,让门诊病人做到随走、随诊,时间管控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此基础上,该科室优化、精简流程,自行严格执行国家对各类影像检查的出报告时间规定,如急诊影像出报告时间30分钟,普通影像2小时等。每天早上准8点,在医学影像科的看片台前,杨主任都会和他的团队成员对前一天的疑难影像进行集体阅片讨论,大家运用经验、理论、病人具体病情三结合的模式,用集体智慧为患者给出准确的诊断报告,为病人尽早施治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通过在临床对典型案例的会诊模式,“老带新、传帮带”的人文教学方法,让年轻医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空前提高,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氛围在悄然中兴起。

除了严格执行出报告执行时间这一规定,影像科更是对门诊病人进行电话号码预留备案登记,看似这细小的举动,更是医院服务质量提升的又一用心之举,针对以往门诊病人的自由松散,很多病人也许从取报告以后,就如石沉大海,无从溯源。影像科的电话号码备案制度,就为病人后期的病情追溯建立了追踪链。记者问到何以如此用心,杨清答道:这是我们医生的职责。

记者现场采访了几位候诊的病人,一位来自大树区的杨姓病人讲到:他是早上一早从大树过来检查身体的,正在候诊MRI,如果同类检查去其他医院,一般从登记到检查到拿结果,估算要3天时间。问及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这位朴实的汉子露出憨厚的笑容:人家医生中午都没有休息,加班加点的在做检查,如果没有大毛病,我下午就可以拿药回家,省了时间又省了钱,我还有什么意见,放在其他医院,明天说不定还要跑一趟医院,人来不起,钱也遭不住,家里的农活更是等不住。憨厚朴实的笑容后、浓重的大树口音里,虽有病痛的隐忧,却不见了因等待而产生的焦灼,更多了一份将心比心的宽容。

“喂,您好!你是吴女士吗?请问您的脊椎恢复情况如何?要注意到不能久站久坐哟!”这是骨科副主任李小军对出院病人的电话回访,当记者问及回访的初衷时,李小军答道:这是医院为提升服务软实力而制定的又一项创新举措,很多接到电话回访的病人,刚开始除了对此举感到的惊讶之外,继而更多的是对医院贴心之举感到温暖。

一点一滴的细小便民举动,反映出医院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一切的仁爱之举。而以往频繁的医闹也难寻踪迹,病人至上在细节中得以体现。

赞一下
返回首页
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