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院基本情况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始建于1941年7月,前身系南京中央大学附属医院。1992年,成为卫生部首批认证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占地面积138亩,编制床位1250张。现有在职员工2400余人,有博士、硕士等各类高级人才479人;获各类特殊津贴15名;省、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8名、后备人才13名;省、市突出贡献专家4名。拥有省级重点学科6个,省级重点专科2个,市级重点学科10个,市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23个(居市级医院之首),附设心血管病、神经疾病和肿瘤3个市级研究所。医院现为西南交通大学临床医学院、西南交通大学附属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成都第二临床学院、西南医科大学非直属教学医院。设有国家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5个,四川省普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15个,四川省药师规范化培训基地1个、四川省护师规范化培训基地1个。 二、人文建设具体做法 (一)精心励志筑基石,人文规范渐养成 一是确定共同愿景。提炼出医院“大医精诚 厚德积善”的院训,统一思想,以“人民群众满意”为医院追求的终极价值目标。巩固物质文化,完善院内外标识,形成医院独有统一的导视系统。利用有效空间,打造文化走廊、摄影图片展示、党员活动室、职工书屋等文化设施。二是完善制度规范。启动医院改革发展规划、人文医院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医院章程》编制,开启医院规范管理新征程。其次推行专科运营助理工作模式,强化效率指标与过程管理,促进科室发展与医院总体规划同拍共振。优化绩效分配方案,将患者及社会满意度、管理效能、服务质量等核心要素下沉到医疗组,调动医务人员创业干事积极性。三是引领思想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头雁”作用,通过自学、集中学习、专题讲座等形式,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习近平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重要讲话和关于卫生健康的重要论述。在干部职工中认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先进典型教育和廉政警示教育,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建立“每周一学”常态化学习机制,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心入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提高全体党员干部职工运用党的理论成果指导实践、推动医院工作发展的能力。自制党员、职工学习笔记本和口袋书2600余册。建立支部书记每周巡查制,开展巡查42次,发现并解决问题138个,切实发挥了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四是坚持行风建设。首先与规范诊疗行为相结合。利用医疗三监管综合平台,落实问责机制,2018年创新开展院长负责制“医疗行为检查”,采取“随机抽取科室、现场检查、当场点评、个案追踪”等方式,对科室开展合理诊疗专项检查,在规范科室合理用药、药品比例管控和耗材管控等方面均取得明显成效。2018年平均住院日9.99天;耗占比呈逐月下降趋势,同比下降了2.7个百分点。把卫生行风建设、职业道德建设和医德医风建设纳入党风廉政建设的大局中,通过正党风正院风带行风,推动医院行风建设健康发展。通过持续用力抓好“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不正之风”等专项整治活动,着力解决好群众反映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把行风建设和医院文化建设相结合。以人文医院建设为载体,以医德医风建设为抓手,深度挖掘医院先进感人事迹,通过具体实践和鲜活人物事件传播正能量。通过“四到位”“三结合”不断拓展行风建设内涵,把行风工作从单纯抓“红包”、“回扣”“开单提成”等向“以患者为中心”转换,突出多层次,强调全员参与、全程监督和全面管理,增强行风建设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激发全院职工工作活力。 (二)精益求精谋发展,人文内涵再丰富 一是重视学科发展。坚持把医院功能定位在解决疑难和重大疾病上。首先学科建设再开新局。将2018年确定为“学科提升年”,制定《学科建设规划》《学科提升计划》。创建心脏中心,首创“三位一体”即“以胸痛中心为基础的急救绿色通道,以房颤中心为导向的心律失常诊疗平台,以心衰中心为模版的慢性病管理体系;心内科荣获首批“中国心源性卒中防治基地”(全省仅两家)、“中国心衰中心”(全市唯一)和“中国房颤中心建设单位”。除打破固有学科壁垒,由多学科团队协作为患者提供“一站式”的诊疗外,更是邀请到多位国际相关领域一流专家“把脉”,为学科建设发展支招。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根本,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希望借由多学科MDT建设疾病诊疗中心的模式,实现团队建设、技术提升、学科融合、前沿科研等,进而打造出一支拥有最佳技术、最新理念、最强科研的国际化水准高端队伍,实现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医疗与服务的目标;实验医学部通过四川省级(甲级)实验室验收;呼吸内科创建“成都市呼吸健康研究所”和成都市院士(钟南山院士)创新工作站,参与钟南山院士大查房远程会诊项目。前者主要责任包含开展呼吸健康相关的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工作,承担全市呼吸疾病防治工作的技术指导;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则是相辅相成的平台,将依托于此,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将与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展开紧密合作,包含临床技术帮扶、合作开展科研、人才团队共建及远程会诊服务。也就是说,依托于这两大平台的建立,将可为成都乃至周边地区呼吸疾病患者提供最为强劲的诊疗保障;新增省级重点专科1个,市级重点学科2个;举办新兴学科孵育擂台赛,初步搭建了既有“高原”又有“高峰”的重点学科矩阵。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9个,已累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个。获得科研课题立项48个,发表论文183篇,其中SCI 32篇。荣获四川省医学科技奖三等奖3项。其次质量提升再推新措。按患者就诊流程建立全院全员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在全市率先将DRGs与DMIAES有机结合,建立责任追究机制。以CMI为导向,持续改进医疗质量,CMI值(平均技术难度指标)位列全省第三位。线上线下协同强化医疗“三监管”,创新开展医疗行为检查,院领导带队随机抽取科室现场检查并持续开展质量追踪,促进学科建设和服务质量双提升,医疗“三监管”工作获得省卫生计生委通报表扬。二是注重国际合作。与美国ABMAC基金会联合举办“临床医学培训国际前沿研讨会”,邀请来自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等国际知名医疗机构的11名专家开展14个专题讲座,覆盖全省400余名规培师资。与丹麦VIA大学在“中风后的康复、护理”及“具有神经相关问题儿童的康复”两个领域展开紧密合作。与美国德克萨斯州医学中心、德国比勒菲尔德基督教医院等开展学术交流。三是注重人才培养。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引进“高精尖缺”人才,聘用博士研究生42人,硕士研究生103人、学科带头人4人,面向全球招聘高端人才21人;成功创建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成国家级临床药师培训基地、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失常工程技术人员培训基地”、中国健康教育促进与教育协会“国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健康教育规范化基地”(西南地区首个)。选派优秀临床骨干和管理人员赴国(境)外进修培训交流39批43人次;参加省卫生计生委举办的“成医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技能竞赛,获外科、内科、儿科类别一等奖,团体二等奖。四是推进医联体同质化。启动医联体第二阶段诊疗同质化建设工作,在病人安全和医疗质量上深度推进诊疗同质化。1—11月,医联体内远程诊疗104806人次,上转877人次、下转677人次,免费培训基层医疗机构2783人次。蒲江县人民医院以《构建高质量发现新格局,打造医联体工作“升级版”》为案例在“2018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全国擂台赛总决赛”中荣获全国赛区第五名、西南赛区铜奖;都江堰市人民医院建成国家级“高级卒中中心”,国家级“胸痛中心”,成功创建省市重点专科2个(康复医学科和肿瘤科);阿坝州林业中心医院全面启动“二甲”创建工作,并围绕“健康阿坝”建设探索医养结合项目,积极推进医养结合综合养生养老服务。五是创新护理模式。去年6月,医院率先在市级公立医院启动SOP试点, SOP是标准作业程序的英文缩写,建立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的标准护理服务体系,可以为患者带去优质、高效、安全的就医体验。实施护理SOP标准化项目,建立了规范、科学、精细的标准护理服务体系,在2018年全国医院擂台赛中荣获西南赛区“全面提升患者满意度”十大价值案例。 (三)精勤不倦优服务,人文途径常探索 一是拓展服务内涵。全省首创“24小时服务中心”,以“服务不打烊 沟通零距离”的模式全年无休竭诚服务;成立至今服务总量已达392863次,日平均通话约600次,获国家卫生健康委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构建和谐关系示范科室”称号;其工作模式下沉到蒲江和都江堰医联体医院,有效推进服务同质化。拓展周末名老专家门诊,创新开设全省首家病理门诊、全市首家放射门诊、麻醉门诊、超声门诊和脑血管健康管理门诊等,口腔科、放射科等延时服务、周末无休,为患者提供了与常态工作时间同质化诊疗服务;成立内分泌肥胖代谢中心、医学美容中心,增设体检中心分部,体检人次同比增长55.89%,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健康服务需求。二是提升服务能力。首设院内便民交通车,多点位主动服务,实现院内服务零缝隙。横向集成,缩短排队时间;纵向压缩,集中相关科室。上线手机APP,打造“指尖上的医院”;增添自助机、饮水机、候诊椅、健康书架等设施设备;住院综合楼建设项目于2018年2月完成主体封顶断水,力争2019年底投运,改善患者就医环境。医院是卫生健康委确立的日间手术试点医院,成立日间手术部,2018年1—11月开展日间手术3414台次,占择期手术11.4%,同比增长40%。同时,加快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的发展,完成临床信息化业务系统建设,构建以电子病历系统为核心的移动病历、移动医嘱应用,实现病历质量闭环管理和病历科研统计智能化分析。2018年通过省卫生健康委数字化医院评审,评级达三星。牵头承担市科技局《基于互联网的慢病管理与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与示范》惠民项目的研究,为我市分级诊疗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提供了可持续推广的思路与方向。作为川内第一家成都市级医院参加全国“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通过四级甲等初评。牵头承担省科技厅《基于云计算的医联体和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创新示范应用》项目,联合中国联通在西部地区率先将5G技术引入现代医疗之中,开展了首个智慧医疗5G场景应用的远程超声诊断业务测试,以领先的技术创新和应用突破深度推进分级诊疗。截止2018年底,已建的远程影像诊断中心、远程心电诊断中心、远程视频会诊中心共开展远程诊疗232356例。三是延伸服务路径。持续多年开展“脑立场”、“糖友乐园”等健康教育沙龙,同时以健康直通车等为载体,大力开展健康促进活动,创新患者健康教育模式,健康教育覆盖全就诊流程,并延伸至社区;通过纸质和网络新媒体、现场义诊、APP和微博等途径开展社会性宣传教育。被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城市合作中心授予“健康促进单位”(市级医院唯一获此殊荣)。四是严控医疗质量。全面落实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不定期对围手术期涉及相关科室进行监督检查并督促整改,通过重点部门、重点岗位持续改进,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建立手术分级与授权准入管理制度,实施医疗技术分类管理,突出重点监管技术重点监测;强化“危急值”管理工作,形成个体化危急值项目,采用复查式再评估方式不定期对临床实施情况进行督查。建立起院级、科主任、医疗组长及医务人员四级监管体系,将医疗“三监管”与日常监管常态化建设有机结合,通过“医疗行为检查”有效促进学科建设和医疗质量双提升,“线上线下同监管”管控体系初步建成,医疗“三监管”工作获得省卫生健康委通报表扬。加强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控,牵头推进全市同级医疗机构间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开展140个单病种付费临床路径图设计和付费测算等工作,临床路径管理305个病种,完成病种输入超过240种,管理23911人次,纳入率达到同期出院病人的40.78%。拓展控费路径,建立多部门多科室质量管理协作机制,逐步形成以项目为中心的多科诊疗模式,提升医疗质效,降低病人费用,2018年疑难病例数及住院危重病人例数同比增加8.88%、4.34%。通过巩固成果、创新服务、科技支撑和宣传引导,医院服务质量持续提升,社会满意度不断提高。获得“全国和谐医院”和国家卫计委“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表现突出奖。 (四)精诚团结搭平台,人文精髓深培育 一是强调“以人为本”。着力打造学科品牌,推进国家级脊柱矫正中心、钟南山院士工作站等建设工作,帮助本地居民坐享高质量诊疗服务;深入践行“大健康·大共享”理念,首创健康科普讲堂、专家辟谣团、健康短视频、名医讲堂等健康促进项目,多种形式开展健康促进工作,补齐大众健康知识短板。二是打造“精神名片”。以“中国现代内科医学奠基人”戚寿南、“神经病理学家”黄克维、“公共卫生学之父”陈志潜三位老院长的精神为引领,不断坚持传播医院精神力量,全面凸显职业精神新面貌。三是勾勒“先锋轮廓”。坚持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人、引导人、激励人。联合媒体在推出各类主题的人物专题报道,先后推出“感动中国人物”梁益建、海外救人护士朱慧、优秀党务工作者周鸿、学术达人李国平、援藏医生张震、全国优秀带教老师周鸿,全国医德标兵苑玉清、青年专家张震、刘雁军等100多张有血有肉的人物名片,勾勒出三医院先锋群像轮廓。四是搭建“成长平台”。医院积极为员工成长进步、成就事业、实现个人社会价值提供平台。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形式多样强化培训提升素质。组织各类竞赛活动,挖掘职工潜力激发活力。持续深化医院工会已有的阅读、篮球、足球、合唱、摄影等兴趣小组活动,开展了“三八”越野走,“职工篮球比赛”等活动,并新成立书法兴趣小组。五是致力“员工关怀”。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生日慰问、住院慰问、节日慰问等树立职工的职业自豪感和对单位的归属感,增强凝聚力。召开医院职工代表大会,相继通过了《关于职工生日、结婚、生育、退休和去世慰问办法》、《关于提请医院为职工购买工会开展的职工互助保险保障计划》,起到了暖人心、稳人心、聚人心的效果。院工会职工互助保险工作经验在市教科文卫体系统工会上作交流发言。院团委围绕凝聚青年、服务青年、关心青年,开展了政治理论学习,组织了单身青年交友联谊会,读书月活动、五四青年节趣味运动会等主题活动,开展青年讲堂、持续推出青年名片。统战工作方面,系统梳理医院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大政协委员名单,相继开展新春茶话会、博士中青年骨干座谈会、高老知识分子座谈会等,共谋发展,共话未来。 (五)精耕细作强担当,人文精神再提升 一是着力“品牌党建”。凝练6大品牌方向,形成“畅享呼吸引领健康”等10个党建品牌,让党组织成为推动医院发展的核心,让党员成为推动医院发展的先锋。同时,大力开展党建结对共建,11个党支部分别与医联体、社区党支部搭建党建共建共享新格局。医院与羊市街社区党组织深挖九思巷的内涵文化,继着力打造“九思文化长廊”后,再推健康主题公园建设项目,包涵健康步道、健康器械、养身百科书以及四大廉洁区等,为市民的身心健康提供阵地保障,充分展示医院文化精髓,提升就诊满意度。截止目前,基本形成以“闭环式服务、方阵化布局、网格化管理”为主体的党建领航医疗服务循环体系,荣获蓉城卫计先锋“党建示范党组织”称号,党建案例《以党建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在“健康报”举办的“卫生健康行业党建工作经验交流会”上荣获“创新案例奖”。二是彰显“公益力量”。医院注册志愿者共计有775名注册志愿者,每年社会志愿者服务人数约100人,每年服务人次约3.5万人次。2017年起,医院联合四川省慈善总会开展“关爱天线宝宝”社工服务项目,引入专业社工为病人提供除了医生的诊疗技术服务之外的精神文化情感服务,满足患者的多层次健康需求。三是全力“精准扶贫”。从技术、管理、资金、智力等多维度开展精细精确精微的“绣花”式扶贫。一方面选派40名医疗业务骨干分赴得荣、理塘县人民医院长期驻点帮扶;选派5名党员干部赴得荣、理塘和南江县贫困乡村担任驻乡村干部,针对各贫困村实际情况确定帮扶项目,捐赠帮扶款20万元。另一方面托管得荣县人民医院,帮助得荣、理塘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向得荣、理塘两家医院共捐款40万元。在市三医院帮扶下,2018年1—11月得荣县医院门急诊人次、住院人次、手术台次分别同比增长94.67%、45.42%和220%;理塘县医院顺利完成全民健康体检,开展了腹腔镜巨大卵巢囊肿切除术等多项新技术。托管的阿坝州林业中心医院建成“阿坝州医院管理与临床技能培训基地”,为全州培养卫生管理和专业人才近2000人,优质医疗资源辐射全域阿坝的援藏新模式得到阿坝州委州政府的高度肯定。 三、人文建设成效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大力开展人文医院建设,让良好政策导向、利益机制和医院环境实现了创新发展的良性互动,形成三医院独有的价值观引领,获得不同领域的认可。一是患者满意。群众满意度连续三年位居市级医院首位;荣获国家卫生健康委“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表现突出奖并被授予“保障医疗安全示范医院”荣誉称号、成都市安全生产先进集体等荣誉。二是职工给力。医院省级重点学科由原来的1个增加为6个,技术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心内科在危急疑难病症领域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建立了西南地区首家被认证的国家级胸痛中心;骨科开展的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术,其例数居国内第一,矫正难度和效果居国际领先。三是社会认可。年均各级各类媒体报道量2000次,位居四川省公立医院前列。先后受媒体、主管部门邀请对全省、全市范围的医疗机构宣传人员进行培训授课;同时,逐步走向全国舞台,参加国家级宣传案例竞演并成为成都市级公立医院唯一入围全国50强单位。年底,经通过机构自荐、公众推荐、“健康中国”平台展示、网络投票和专家评选等方式,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办公室从2000多个参赛平台中脱颖而出,荣获《健康报》年度健康传播最佳团队和年度优秀院刊。2019年3月,在首届医院人文品牌建设峰会上,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报送的《打造最有温度和热度的品牌》荣获“人文品牌创新案例”奖。2019年5月,在2019中国医院发展大会上,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凭借鲜明的品牌特色、广泛的网络传播力,从报名参与的近千家医疗机构中脱颖而出,荣登“2018年度公立医院品牌传播百强榜地市级医院十强”。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将人文医院理念深入每一位医务人员的内心,从细节着手,聚沙成塔,使医院的服务品质和工作效率不断提升,让市民切实感受到三医院有温度的医疗。先后获得全国医疗扶贫贡献奖、和谐医患关系先锋奖、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等国家级荣誉称号,有力践行“办一家有温度的医院 做一个有温度的医者”的办院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