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资源,如果能拿出时间奉献给公益,人人公益才能走得更远。 缘起:“一双超级运动鞋” 2011年3月一场山林大火把贵州省从江县雍里乡龙江村新寨几乎燃烧殆尽,我从微博获知了这个消息,根据当地的志愿者燕子提供的信息和需求,第一时间给寨子里受到火情影响的34个孩子购买并寄送了合适尺码的运动鞋,并且发动周围一些家长给孩子和村民寄去了一些适合当时季节的衣物。
照片中的小姑娘说,这是她人生中的第一双运动鞋,这是一双超级运动鞋 与以往参与的捐助不太一样,当地的志愿者给的信息反馈非常及时细致。志愿者燕子给了我这张照片,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她告诉我,照片中的小姑娘说,这是她人生中的第一双运动鞋,这是一双超级运动鞋,因为以前她只有穿过绿色的解放鞋......平时寨子里所有的孩子们要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去上学,有了这样的运动鞋,他们即使走在雨季湿滑的山路上,都不会再觉得害怕担心......孩子们简单淳朴的幸福真实地感动了我。没想到,我的随手一捐,竟是别人人生中重要的第一次! 遇到靠谱的志愿者伙伴:从 “村民小药箱” 到 “乡村图书馆” 再到 “侗寨幼儿园” 2011年5月志愿者燕子通过微博联系我,让我帮助村民设置“小药箱”,并且与我商量想为新寨&大寨的孩子们做个乡村图书馆。 2011年7月志愿者燕子收到我寄过去的第一批191本童书和绘本,我们又通过微博联系到一些网友提供书柜和书籍。
志愿者燕子收到我寄过去的第一批191本童书和绘本 燕子告诉我,“图书室”成了整个寨子里孩子们的乐园,读小学的哥哥姐姐们一放学做完农活就会来到这里看书,还会主动带着弟弟妹妹们读书,寨子里面的妇女们也会经常过来看书...... 2011年9月志愿者燕子在新浪博客反馈乡村图书馆进度,并且与我提出想帮助村民和孩子们建设幼儿园。 那时新寨没有幼儿园,甚至龙江村也还没有完小,孩子们一二年级在某个村子上,三四年级要去另外一个村子上,五六年级再转到其他村子上……想象孩子们每天为了求学行走在危险的山路上,如果寨子里能够拥有基础教育的条件,可以让孩子们安心在家门口读书,无疑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侗寨有了幼儿园 2011年入冬志愿者燕子在新浪博客反馈初建幼儿园的情况。这可是全县唯一一所免费幼儿园。 之后的每年,我都会按照当地老师和孩子们的需求(“愿望清单”)采购寄送物品,统一时间寄到镇子上,然后老师包车几小时山路运回村寨和学校......每每看到孩子们富有创造力的作品,看到孩子们灿烂可爱的笑容,都会觉得之前几个月疯狂采购的日子真是值了! 
了不起“育儿互助”:家长粉丝社群帮助寻找捐赠合适当地的教辅 根据孩子们的“愿望清单”,给孩子们定期捐绘本、故事书、各种文体用品,对我来说并不是特别大的困难,但是小宝老师多次提到的遗憾还是一直难以解决:当地孩子很少有孩子能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有的没有完成小学学习就外出打工了。 小宝老师告诉我,山区的老师和学校缺乏有效的信息资源,老师的教学水平不算很高,无法顾及到各种教学细节,也无法照顾到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加上常规的教学资料、练习资料通常只有答案没有解题思路和步骤,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不断降低直至放弃学业......老师们希望提高教学,留住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但是也不知道哪些材料书籍比较好,即使到了县城也买不到质量好针对性高的材料书籍...... 我们了解到当地孩子除了课本之外基本上就没有教辅,而选择什么样的教辅并且长期支持他们,确实是个大难题。我想到了自己的家长粉丝群“育儿互助”(育儿互助,是我发起的家长社群,并没有注册成为公益机构,2012年从QQ群开始发展到2014年微信群,在全国不同城市汇集了一批热爱科学育儿有分享互助精神的家长)可能会有全国各地很多经验丰富的小学老师,希望能够找到有经验的人教版的小学语、数、外老师集思广益,给我们提供信息,选出优秀而且有针对性的资料书籍(比如有比较详细的解题思路步骤的教学资料、学习材料、练习资料,这样有助于山区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给予他们最为实际有力的教学帮助。 2016年12月 为了帮助选择到适合当地(少数民族)孩子们的教辅,我通过微博发起“聆听我的故事,为山区儿童教育助力!”的直播活动,育儿互助的数位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了直播活动,总观看收听几十万人次。
2017年春天,各地爱心人士们捐助的字典、辞典、教辅等陆续到达孩子们手中 2017年3月小宝老师反馈收到全国各地热心家长捐赠的教辅学习用品,不仅是龙江小学,雍里乡的4个小学校区400多位孩子收到了捐助(各小学受益人数统计:雍里小学230人,大塘小学55人,大洞小学110人,宰略教学点40人)。 设立 “虾米奖学金” :用奖励的手段让孩子和家庭有意愿继续读书 2017年7月在我们帮助的第七年,小宝老师告诉我村里终于出了第1位大学生,为此欣喜的同时,小宝老师告诉我小学孩子的流失依然非常严重。我和小宝老师建议,要不我们设置奖学金试试。 在2016年,我正好随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去贵州黎平黄岗侗寨探访,当时我们探访的家庭中有一个贫困的单亲家庭,妈妈和年近七旬的爷爷奶奶带着两个孩子——一个1岁多的男孩、一个8岁多的女孩——孩子们的爸爸因为癌症去世,生前为了治疗欠下20多万的债务。对于当地来说,等于失去了劳动力,还欠下了天文数字的债务。
黄岗这个被乌云笼罩的家庭,真的家徒四壁,即使是在下午,光线也是格外的昏暗 当时这位妈妈的精神状态非常不好,失去亲人的痛苦,债务经济的压力,使得这位母亲看起来比她的实际年龄苍老许多,而且应答很迟钝。老人看起来也比城市中同龄人更加无力苍老。侗族平时也是一日三餐,但是这家经济状况实在太差,只能勉强吃上两餐,家里养的猪羊都是要卖掉还债的,我与他们讲均衡营养就像是在谈一种“奢侈”…… 回到上海之后,确认不影响她们家庭低保的前提下,我承诺他们,只要确保小姑娘去读书,在小姑娘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期间,我会按月补贴生活费给到他们一家……我觉得直接帮助他们还清债务,其实并不能真正帮助到这个家庭,只有知识才能改变这个家庭的命运——把孩子读书变成家庭的“收入来源”,用奖励的手段让孩子和家庭有意愿继续读书,长远上讲是效果最大的办法。而通过每个月的资助能让这个家庭持续感受到来自周围的善意,保持对光明和信念的向往,努力怀抱希望好好生活下去。 我以“上海儿科医生”的身份给小姑娘一家提供生活费,到2017年9月正满一年,再次和她的妈妈通话,妈妈的精神状态好了很多,和一年前迟钝的反应判若两人,小姑娘在电话那头也羞涩地叫了一声“阿姨”(当地的母语是侗语,很多孩子直到小学三、四年级才能较好用普通话交流,愿意开口与我交流实属不容易了)。 我与小宝老师讲了资助黄岗这个家庭的前后变化情况,我们认为“用奖励的手段让孩子和家庭有意愿继续读书”也值得在龙江小学试试。 2017年8月 虾米与我一起拍摄了我的第一支个人纪录片,我们决定将这支公益视频的所得作为“虾米奖学金”的第一笔资金,开始了“孩子帮助孩子”。
获得“虾米奖学金”的孩子们 2017年9月 龙江小学第一次发放“虾米奖学金”。 2018年9月 龙江小学第二次发放“虾米奖学金”。 每个学年,会有40多位孩子(在校生的一半左右)获得“虾米奖学金”。奖学金设立不限于鼓励“优秀”,更多是为了鼓励“进步”。我始终认为“成绩差的孩子”往往家庭生活并不顺遂,更需要通过各种形式去鼓励帮助到他们,或学习上,或生活上,或心理上……哪怕是一点点,让他们对学习继续保持热情,能够留在学校……唯有知识改变命运。 “虾米奖学金”的设立,就是希望让孩子们多一些回归学校的动力——对于孩子们来说,只要不早早辍学,努力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即使没有考上高中大学也没关系,努力过,读过书,人生就可能有更多希望和机会。 虾米的远程英语课:让孩子帮助孩子,攻克升学途中的外语拦路虎
2018年7月在我们帮助的第八年,小宝老师说,又有个孩子考上大学之后选择了入伍……小宝老师和我说,其实孩子们都很聪明,他们升学途中最大的拦路虎是英语。因为当地的母语其实是自己的民族语言,进入小学以后才开始学习普通话,等于是第一门“外语”,然后三年级开始有了英语课本,但是有课本却没有老师教学。 2018年9月小宝老师组织了几个对英语有点兴趣的孩子,我买回了当地孩子使用的课本,一些孩子每周末开始跟着虾米同学通过微信语音远程学习英语。 虾米挺有耐心去纠正小朋友们的发音,一些小朋友们不太理解的普通话词语(因为他们的母语是侗语),他也会进行解释,是位不错的小老师。同龄孩子给同龄孩子上英语课,目前坚持半年多,孩子们的进步都挺快,偶尔我还会听到有孩子的家长也参与到英语学习中来。 让孩子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怎么这么难:要让父母们看到孩子读书就是在替家里挣钱呀! 小宝老师定期会给我发来一些贵州龙江小学孩子们的照片、留言和音频。
这张山村小学日常升旗仪式的照片令我特别感动 我会一张一张翻看孩子们的照片,这张山村小学日常升旗仪式的照片令我特别感动! 我会挨个看孩子们的愿望清单。有的孩子写着,“希望爸爸送我一本书”。我虽然可以实现孩子得到一本小书的愿望,但却无法让这本小书变成“爸爸送的”...... 我会挨个听孩子们给我的留言。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几个词语是:“快手”、“吃鸡”、“王者荣耀”……这背后的现实就是孩子们无聊和迷惘,但这不是孩子们“病了”,而是这个时代“病了”!孩子们希望在网络上寻求存在感、陪伴感,本质上和我们一些成年人是一样的……我虽然也会出没于网络,但网络之于我只是做科普的工具。用好网络可以救人,沉迷于网络和游戏只会戕害生命! 在不少贵州山村,小学四五年级起,班里的孩子就少了,开始出去打工,谈恋爱和结婚……这些也许是我们很多生活在城市里的家长和孩子都觉得不可思议的事。 与很多山区学校一样,龙江也一直留不住老师,新老师看到村里的设施扭头就走了……几年前新寨才有旱厕,教室里面出现一条小蛇都可能是孩子们的“玩具”,志愿者老师说“城里人”没办法适应这里的生活。 2017年9月,一位五年级的女孩,没有领取原本属于她的“虾米奖学金”,被家人带出去打工了,2018年又回学校复读。她说,长大了想做老师,因为做老师就不用出去打工那么辛苦了……其实孩子们真的并不想早早辍学早早打工呀!大概是父母们觉得读书无用不如早点辍学打工吧!再联想到村里留不住老师,不知道当孩子长大成为老师以后,走出大山之后,是否还会愿意反哺这个养育过他的山村呢? 我在想,父母们通常一年中只有春节回家吧,那么9月份的奖学金激励他们可能根本都看不到呀!真希望父母们看到孩子读书就是在替家里挣钱呀……所以,2020年春节再加个小目标吧,让龙江小学的每位孩子人手提着10斤猪肉回家过年!让父母们实实在在看到孩子们读书就是在替家里挣钱! :公益公益,对公有益,从一次关注开始,理性出发 我和小宝老师心里都很清楚,如果学生流失严重,这个完小依然会有被撤并的可能,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帮助也只能随着学校的消失而不得不终止。无论如何,孩子们的进步对于我们每一个去帮助过的人都是一种鼓励。其实永远没有结束,始终只有开始。 从1条不被众人关注的微博开始, 从34双不同尺码的儿童运动鞋开始, 从1个简单平凡的“山村药箱”开始, 从191本孩子喜欢的儿童绘本开始, 从1所简单简陋的山村幼儿园开始, 从1场几十万网友参与的直播开始, 从7年后走出山区的第1位大学生开始, 从第1笔“虾米奖学金”开始, 从第1次虾米给同龄孩子们远程上英语课开始 ...... 对困境中的其他社会成员的同情心和同理心,是人类最真实和朴素的感情之一,也正是公益行为最为基本的动机;基于个体情绪的冲动型行善,往往流于一时或者一事的付出往往难以长久;捐赠者抛弃施舍的心态,在有限的现实条件和道德的高要求之间找到平衡;公益不是一次性的行为,而是人人在经过思考后培养成的一种习惯.....所有认定的事情都贵在坚持和遇到值得托付的小伙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