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文资讯

背水路上,彝族孩子追着他问:叔叔,什么是人生?

时间:2019-07-18  来源:家庭与生活报  作者:范月秋 陆文彩 詹伟

7月13日,周六下午一点过,在凉山州金阳县木府乡挂职帮扶的医生苏志在朋友圈发了一段视频,他写道:一路走一路搬石头,接近四个小时终于到了,马上开始工作了。视频中,一块巨大的花岗岩挟裹泥沙从一旁的山体中猛兽似的冲下来,硬生生地把三米宽的“悬崖路”砸出了一个大坑。两个白大褂,三个村民,五个男人喊着口号把岩石推到了悬崖路边。

微信图片_20190718063706.jpg

这天一早,天还没亮,下了一天一夜的雨有点停的意思。苏志赶紧给木府乡最远的村落——岩头村的村支书勒古书记打了个电话,问下路况。“路还是通起的,但是前几天路上掉了个摩托车下去哦,这几天天天下雨,路垮得多,你们要不改天上来。”勒古书记说。但苏志和乡卫生院院长刘峰岑、村医罗布米拉、杨龙松,还有乡政府工作人员杨志军一致决定:今天必须去岩头村,村民义诊耽误不得。此前,他们已连续五天冒雨下乡。

微信图片_20190718063700.jpg

从木府乡到岩头村,车开得顺利的情况下,需要三个小时。路上一边是陡峭的山峰,一边是深不见底的悬崖,有一段被当地人称为“老虎嘴”的路段,路面宽两米。“一年了我被训练出来了,以前吓得一身的汗,脚打闪闪,现在只要一下车手握血压仪,紧张立刻烟消云散。”苏志说。

在岩头村义诊完后,苏志一行又攀上了另一座山,他们要去龙王庙村的松林坪村组。车开到断头路后,苏志搭村民的摩托上山。下山时,他们没再好意思让村支书派人送,便悄悄地走了一条下山的小路,回到断头路的停车点。半小时的山路,已经辨不出鞋是什么颜色。

有心酸更有欣慰

2018年6月一个周末,苏志和老婆董凤鸣带着6岁的女儿彤彤正在参观成都科技馆,突然接到青白江区弥牟镇公立卫生院领导的电话,问他愿不愿意去凉山帮扶三年。“下午三点半打的电话,五点就说要回复,我放下电话过五分钟就回复了。”

苏志的老婆董凤鸣是新都区妇幼保健院的一名妇产科医生,2015年她也曾去凉山州的甘洛县帮扶了三个月。如今,面对丈夫的“参战令”,她说:“那里需要你,家里面我顶到,只有一个要求,你要健健康康地去,平平安安地回。”准备了两三天,苏志便出发奔赴木府乡卫生院,开始为期三年的援彝工作。

“这几次我离家,都是早上五六点钟就走,免得娃儿闹,头天说好的,结果到了第二天,她就抱着我的腿不让我走,哭得声嘶力竭的。“苏志的女儿彤彤刚上小学一年级,去年幼儿园的毕业典礼,她是班里唯一一个父母都没来的小朋友。每每看着女儿撅着小嘴的毕业典礼照片,苏志都感到愧疚,“但是娃儿太懂事了,去年7月1日晚上微信视频,女儿还挂着泪问我,爸爸你坐车这么久屁股痛不痛啊,你在那边吃得好不好呀……”

微信图片_20190718063711.jpg

去年冬天的一个夜晚,苏志又接到了女儿的微信视频, “爸爸,我在妈妈的办公室做作业,妈妈做手术去了,只有我一个人在,我害怕,不敢出去找卫生间,我把尿尿到裤子里面了……”彤彤哭了,苏志没敢哭。他告诉女儿,他所在的地方,小朋友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很努力地学习,还在课后挑水洗衣带弟弟妹妹。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苏志一律“缺席”。家里的网络断了,女儿没法做作业,苏志只好“遥控”兄弟伙上门解围;女儿感冒发烧,自己背着体温计和药品去上学……种种心酸涌上心头,苏志是流过泪的,他在朋友圈写道:6年来第一次一个人过生日,没有家人的陪伴、没有最好的兄弟伙在身边,就这样独自坐在窗前,看着大凉山的云涌雾绕,静静地听着滴答滴答的雨声,想着家里年迈的父母,幼小的女儿,还有独自扛起家庭重担的妻子。

有云雾更有太阳

金阳县是远近闻名的白魔芋之乡,也被称作“青花椒第一县”,木府乡就处在金阳县城的东南部,平均海拔1200米,主要出产玉米、花椒。全乡共有5511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共203户1110人,贫困村有3个。“许多孩子穿着极不合时宜的衣衫,老年人常年不穿鞋,哪怕是冬天雪地。”苏志听当地的彝族村医阿力夫子讲,即使是孩子,能穿上鞋子,也是最近十几年的事情。

木府乡卫生院坐落在老香堂村一块高地托起的平坝上,一层楼的小院落,占地约200平米,共有6间房,床位两张,没有住院部,也没有手术室,所有的医疗设备只有老三样:听诊器、血压计和体温表。

知道苏志要来木府乡,卫生院为他弄来了一张高低床,还有一个小桌板。苏志找来一个纸壳子在地上铺开了,把日常用品放在上面。生活上,吃的肉和菜要去金阳县城买,肉多蔬菜极少。苏志说同事有次好不容易炒了一盘青椒肉丝,他们都在肉丝里面选青椒吃。生活用水也要靠人力去一里外的井边背回来。距离不远,但路很窄很陡,苏志背一桶水回来,中间要歇五次,只有一次例外。

那天,苏志在井边碰见几个小学生对他说:“叔叔,你看我们这儿的有些人好不爱干净,把井边弄得好脏。”苏志答,所以你们要改变你们的人生,从自己做起,养成好的习惯,让自己的家乡干净起来。“叔叔,什么是人生?”苏志回答不上来,“我自己还没想明白人生究竟是什么哩,可不能教坏了祖国的未来。”怕小朋友们追着问他,苏志三步并作两步往回走,那一趟他只歇了3次。

微信图片_20190718063722.jpg

往后,苏志渐渐觉得自己的人生节点就是在凉山,在金阳县的木府乡。他融入当地村民的生活,按他的话来说“不难,我是农民的儿子”,并积极地投身当地的脱贫攻坚医疗帮扶中。

有低谷更有高山

苏志在木府乡开展医疗帮扶仍然是困难重重。“因为不懂彝语,只有请当地医生来给我翻译,可他们不在的时候,我就只有去乡政府找人,对于马上要就诊的村民而言,这相当耽搁时间。”一次下乡义诊,苏志怀疑一位彝族老阿妈的急性腹痛是尿路结石引起的感染,遂叫老阿妈原地等候,他去找B超医生来看看。结果他们再回到现场时,老阿妈已经走了。

苏志很内疚,“如果我能更准确地记下她的全名,如果我能通过电话联系B超医生而留在她身边,如果我能在来金阳之前学习一些简单的彝语……那么,今天的担忧是不是就可以避免?而现在,我却只能祈祷老天庇佑这位淳朴的老阿妈,庇佑大山深处享受不到良好医疗条件的老人!”

除了语言障碍,卫生院现有的医疗设备也让医术的发挥受到限制,但苏志凭借着当初选择来凉山时的果敢和决绝,开动脑筋创造条件。“我的本专业是临床医学,在弥牟镇干医院管理和质控要多一些,如今到了木府乡,我的所学又派上了大用场了。”苏志用白菜帮和用剩的纱布和针线,教当地医生伤口的清创和缝合,带着医生规范储藏室、药房、医生办公室、静脉配药室、无菌操作台、结算室。

微信图片_20190718063728.jpg

今年3月份的一天,一位瘦小驼背的老大娘从山里走了很久的山路来到卫生院找苏志。大娘从背篼里拿出好几个青梨,硬要塞给苏志。在卫生院的阿里村医翻译说,大娘颈椎痛很久了,一直不见好,大医院没钱去看,听说苏医生会免费给人按摩,所以就来了。苏志只好接过大娘的梨,搬了把椅子,让大娘坐在卫生院的院坝前,开始给她做按摩治疗。

很多村民都不知道他的名字,相互间用彝语称苏志为“好心的成都医生”。

在苏志来乡卫生院之前,村民们很少会来卫生院看病,一般都会前往金阳县医院。卫生院的药品很多都放得快要过期了。自从去年7月以来,卫生院的基础药品都购置了两三批。病床从最初的两张添加到了四张。在卫生院住院的村民,最初一年20人不到,如今半年就有近140人来卫生院住院看病。卫生院还重新配备了人员,每个月乡里的三个彝族村医,每个人有10天都呆在卫生院,随时都跟着苏志一起服务村民。

微信图片_20190718063733.jpg

苏志的“决战凉山”脱贫攻坚还有两年时间,他说他最大的心愿是:在这高山最靠近太阳的地方,带出几个带不走的“徒弟”。

微信图片_20190718063716.jpg

写在最后

我问苏志选择去凉山的理由,是为了编制,是图补贴,还是想要分房子?2G网络的木府乡,聊天是断断续续进行着的,但我的这个疑问,得到的回答却有着流星划过夜空般的速度。苏医生回:不是,我05年毕业,07年就落编了,补贴我压根就没关心过这个事,工资卡都是胖妞(老婆董凤鸣)管着的,还有分房子,乡镇卫生院根本不存在这个事呀!我说,你可以选择不去。他回答:我还真觉得是我非去不可,在凉山呆了一年,好像感悟出了什么是人生,学医时候的初心,身在岗位上的使命,这两样东西我在凉山都重新找到了。

赞一下
返回首页
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