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文资讯

“吴孟超星”永远璀璨: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遗体告别仪式侧记

时间:2021-05-27  来源:健康报胡德荣  作者:胡德荣 通讯员 曹希

 5月26日上午,上海龙华殡仪馆大厅格外庄严肃穆,在“沉痛悼念吴孟超同志”的横幅下,白玫瑰围框的吴孟超遗像两边的挽联上写着:“一代宗师披肝沥胆力拓医学伟业;万众楷模培桃育李铸就精诚大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和海军军医大学送的大花圈屹立两边。   

大清早,前来向吴孟超院士遗体作最后告别的人群已挤满了大厅前的广场,通往大厅的道路上队伍已排成蛇形。人们有的手捧白花,有的擎着吴老的照片,还有的坐着轮椅、手拄拐杖。广场上,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排着整齐队伍、手持白色康乃馨、身穿海军军装的东方肝胆医院医护人员,他们要为老院长送最后一程。  

大厅内,身着海军将军制服、胸佩中国共产党党徽、身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的吴孟超院士安卧在鲜花丛中。8时30分,告别仪式开始,大厅响起的不是哀乐声,而是吴孟超生前最喜欢哼唱的《国际歌》。  

20210527115907.jpg

“救好一个病人,缓解一家人痛苦”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肝癌科学中心主任王红阳教授哽咽着说:“吴孟超老师的逝世是我国肝脏研究领域的一大损失。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他的精神,牢记吴老‘救好一个病人,就缓解了一家人痛苦’的金句。”  

王红阳回忆说,最令她难忘的是吴老那不拘一格举贤荐才的伯乐风范。1987年,王红阳还是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的普通医生,负责中德医学协会学术年会的秘书工作。担任大会中方主席的吴老,会后找到王红阳,说有两个去德国留学的名额,他和导师裘法祖教授联名推荐了王红阳。王红阳非常意外,问吴老:“您怎么会想到我?”吴老说:“这次会议,你给我的印象很深,你外语水平不错,工作认真细致,科研思维也好,基础研究需要你这样的苗子!”  

“一次不经意的接触,得到一次格外垂青的推荐。也正是因为这样一次机遇,我走上了肝脏医学基础研究的道路。”王红阳说。  

“1996年冬天的一个下午,在德国科学院马普生化研究所工作的我突然接到吴老的电话,说他在德国刚开完会要来看我。当天风雪交加,气温达到零下20多摄氏度。我想吴老年纪那么大,天气那么冷,便急忙说:‘老师,还是我去看您吧。’吴老说:‘我有特别重要的事情要和你商量,到了再谈。’晚上10时多,我听到敲门声,开门一看,吴老的头发、衣服、鞋子上都是雪花。吴老来不及拍打身上的雪,便说:‘我向学校党委汇报过了,要把你请回国内。这次来,就是和你商量这件事。’”王红阳深情地回忆道,“不久,我带着一集装箱的资料和仪器,回到了母校。当时担任副校长的吴老,亲自帮我解决了场所、经费等种种难题。

“除了是师傅,还是父亲” 

 满含热泪的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胆道一科主任医师姜小清对记者说:“5月22日下午,恩师仙去。悲从中来,夜不能寐。一边翻看从前的老照片,一边回忆和吴老30余载的相处相伴,点点滴滴千头万绪。”  

姜小清回忆起自己师从吴老的经历:第一次跟吴老结缘,还是在1985年年初。1987年,他如愿考取了吴老的硕士研究生,1995年,又考取了吴老的博士研究生,直至1998年毕业。2019年,他主编了胆道肿瘤诊疗系列教程第一本——《胆道肿瘤临床诊疗聚焦》,吴老亲笔题写了书名,并担任主审,身体许可时亲自审阅。这也是吴老最后一次给学生题词了。  

“最近两年,吴老身体状况不是很好。他生病住在长海医院期间,我一直隔三岔五地去看他老人家。”姜小清说,“都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跟着吴老30多年,这份缘分早已超越了一般的师徒之情。师父师父,除了是师傅,还是父亲。这,就是我们这辈子结下的缘。”  

“他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今年80岁的杨友泉是位援越抗美老战士,也排在告别的队伍中。他告诉记者:“2009年,吴老在他的办公室为我看病。我久病缠身,肝腹水后苦不堪言,希望换肝。吴老听完我的诉说后,微笑着说,换肝是在山穷水尽、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才逼得去换的,不换就会很快死人的,但换肝后,麻烦是一连串的。他还告诫我说,要坚持辣、生、冷、硬、油腻的食物五不吃,别的能吃的,要吃饱喝足。”  

“后来,我把这看成是我与疾病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坚持至今。如今吴老已故,我甚为悲伤。他永远活在我和人们的心中。”杨友泉说。  

2010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17606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孟超星”。吴老逝世后,王红阳院士悲痛之际,即兴写了一首诗《“吴孟超星”永远璀璨》: 

巨匠仙逝,风采依旧  

大医千古,薪火相传  

他,我们的恩师  

没有走远  

浩荡环宇  

“吴孟超星”依然璀璨!


赞一下
返回首页
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