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文资讯

33年传承与坚守 重振针灸金字招牌

时间:2020-04-01  来源:佛山市中医院  作者:李晔至

8月的一天,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李子勇的门诊照例“拖堂”到下午1 点多。空气中飘着浓浓的艾香,求诊的患者总是络绎不绝,这样的场景与他刚加入医院时有着天壤之别。“那时病源求而不得,现在针灸已成为医院一块闪亮的‘金字招牌’”,李子勇说。
33年坚守,针灸科从一医一护艰难起步,发展成目前华南地区收治病种较广泛、专科技术力量相对雄厚的针灸专科。该科的发展不仅是全国第一代针灸人重振传统疗法的勇敢“征途”,也是当前国家高度重视传统医学发展背景下,人民文化自信愈发坚定的一个缩影。

起步:针灸难以取信于民
1986年,岭南中医灸法名匠、佛山市中医院副院长老锦雄刚毕业便担起了建立针灸科的重任。当时,除了他这位年轻的小大夫,只有一位老资格护士协助。“那时,我们这个只有8张病床的小科,收治的大多是中风后遗症或高位截瘫的病患,他们穷尽其他手段均无效,才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过来。”老锦雄坦言,虽同为医生,但周边的街坊总戏称他为“针灸仔”,对针灸也颇为质疑。可谁能想到,针灸在当时却是高材生才有资格接触的。
老锦雄学医时恰逢美国“针灸热”,上海、南京、成都、广州四个城市分别遴选了一批优等生作为国内恢复高考后第一批针灸专业本科生,以重拾这一传统中医技术。在广州,老锦雄从240人中脱颖而出,成为华南地区第一批具有专业学历的40位针灸人中的一员。然而,与“走出国门”截然相反的是,国内群众对针灸并不接受,即便后来随着李树成、刘志良、李子勇等骨干力量的加入,人才缺口得以缓解,科室的生存依然面临重大挑战。
不同于把脉煲药、跌打正骨,群众更多地觉得针灸治疗是偏门。因为对针的恐惧,很多人更是对其敬而远之,不敢轻易去尝试。“病人在门外来回走动,却都不是来找自己的。”
1997年,李子勇刚到医院工作,就曾为患者少而感到焦虑。不过,在他们看来,针灸的神奇疗效需要口耳相传,良好口碑难以一蹴而就,靠的是坚持。
李子勇表示,那些年,一些被宣告无法行走的高位截瘫患者,通过一两年的针灸治疗,能借助拐杖行走;一些不愿费钱治疗的痛症患者,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发现了针灸的奇效……这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开枝散叶”,带来了一个家族乃至一个村落的病源,也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针灸,了解这一传统技术的魅力。

发展:一“针”一“灸”各展所长
靠着多年的坚守,针灸的疗效在一方水土得以传扬。那么,如何寻找自身特色,进而发展壮大,这是该科关注的核心问题。
“针灸”一词,针法在前。然而,在长期临证中,老锦雄发现,大部分亚健康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基本病机是阳气虚衰,机体功能相对低下,又兼体质较弱,常不耐猛补急攻。传统灸法具有温阳益气、温经通络、散寒止痛、行气通郁之功,正是针石、药物难以比拟的。于是,他自成一派,创制出一套以“温阳扶正”为大法的灸法治疗体系,深受华南地区、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广大患者的青睐。
李子勇介绍,科室对灸法的推广也引发了门诊就医热潮,灸法在病房的使用率接近100%,其无创、舒适的体验更是让患者赞不绝口。2012年,科室被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授予“传统灸法推广基地”称号,成为世界针联在全球范围内的第11个培训基地,这也标志着佛山市针灸学的临床、科研实力跻身全国针灸专业领域前列。
“从医生到大师,针灸和卖油翁的故事一样,唯手熟尔。”老锦雄介绍,所谓“针下似海”,要求做到进针灵巧、无痛而感应强。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相关的技术设备得以更新,但传统中医的内核始终不变,针灸人的一双巧手与钻研医学经典的心仍是屹立杏林的关键。为了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早在2000年,老锦雄主导引入了一次性无痛管状针灸针技术,传统针法因手法差异产生的痛感得以消除,群众的接受度有了很大提高。
目前,针灸科在内经九针的研究与应用上持续发力。“在中医逐渐西化的大环境下,要保留一颗对中医的赤诚之心。”李子勇表示,以纯正传统针灸为基底的专科在国内并不多见,这也是科室的最大优势。同时,团队广泛吸纳各派优势,糅合电针、温针、浮针、腹针、蜂针、悬灸、隔物灸、自动艾灸机灸、穴位埋线、穴位注射、耳穴贴压、放血、中药调理等对症施以综合疗法,疗效显著。

探索:拓展针灸治疗病种
6月24日,针灸科团队到佛山市顺德区龙江新华西村义诊,大批“老熟人”到场支持,其中就包括四世同堂的陈先生。从父辈因伤后行动不便通过针灸治愈,到如今家人偶有失眠、颈椎痛等亚健康问题寻求体质调养,陈先生一家已有三代人与该科结缘。“我的孙子出生了,未来也将继续把这份对中医药的信任传承下去。”
正如陈先生家族的代际交替,改革开放以来,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在改变,针灸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拓展。“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应气血充足、经络畅通、脏腑平衡。一旦平衡遭到破坏,就可能出现疾病,而针灸可用环保、简便的方式维系了这种平衡。”李子勇说,及早干预,构建这种平衡成为当下的潮流。从治已病到治未病,群众对健康的认识在逐步提升,尤其是传统医学疗效稳定、较为安全可靠、副作用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因此,充分挖掘古老医学在现代病种、预防保健方面的作用,以回应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十分关键。
近年来,在提高疼痛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诊治水平的基础上,该科将治疗病种的范围扩展到内分泌、脾胃、亚健康调理、美容美体、疑难病等多个方面,打造了10余个优势病种,并细化为医生的发展方向,进一步优化团队实力。而病房收治的病种也涵盖了内、外、妇、儿等不同专科,突破了针灸科收治患者的瓶颈。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民群众愈发认识到身体健康与幸福指数的关系。针灸就像一个短途驿站,为人生的每一阶段做好充电准备。”老锦雄认为,如今正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最好时代,需要每一位针灸人共同努力,为传统针灸赋予新的活力,探索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健康中国战略服务。

赞一下
返回首页
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