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文资讯

湖北江汉油田总医院:守护“红色”生命线的“白衣”战士

时间:2020-03-16  来源:湖北江汉油田总医院  作者:朱美跃

在抗“疫”第一线的医院,无论是守护在被新冠感染患者身边的医护人员,还是守护未被新冠感染患者身边的医护人员,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防止疫情的扩散与蔓延!他们都是防控疫情第一线上最可敬的、最可爱的人。

当无数目光聚焦在守护着新冠肺炎病毒患者身边的医护人员时,湖北江汉油田总医院血透室16名医护人员团队在默默地守护着未感染新冠肺炎的130名尿毒症患者……

血透8_副本.jpg

爱在细微处

3月16日,记者走进油田总医院血透室,显现在眼前的是:鳞次栉比地摆放着的3排血液透析治疗机,转动的血泵正在把病人体内的代谢废物、多余水分等一一清除。那一根根血脉通路似一条纽带连接着病人的生命,也牵动着血透室每一位医护人员的心。

尿毒症患者的抵抗力低于常人,透析室治疗区是一个充分暴露的空间。“一定要保障每一位血透患者安全。”这是主任陈立全在进入隔离病区第一线前说的话。一份重担压在了护士长黄晓胜和她的医护团队身上。他们每天不停地交替来回巡视,密切关注着每人病人的血压,体温……守护着这些未被感染的一个个脆弱又坚强的生命。

疫情来势迅猛,医院隔离区医护人员很快就位。“患者流动性大,这里属于新冠肺炎高危易感人群,一旦一个病人感染,带来的可能就是多米诺骨牌效应。防控是第一位的工作。” 护士长黄晓胜凭借多年资血液透析护理经验,很快和医生组商议调整了接诊流程,并编制《疫情流行病学调查表》《新冠肺炎宣教告知确认书》等文书,制定了“三级防控措施”:透析前、中、后的体温检测管理;门禁全封闭管理;做好监护登记排查等。

疫情期间,黄晓胜严格规范预检分诊、消毒工作,要求所有透析患者必须经过“一测二问三正常”才能进入透析室;要求所有医护人员必须要按照透析流程,才能安排患者上机。为了确保治疗环境安全,她除了每天与医护人员一道做好空气、物表消毒工作外,还认真落实医护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和手卫生规范;及时培训和督导保洁人员做好工作;主动给候诊区的病患家属做防疫宣教,并叮嘱他们做好防护、勤洗手等。

细微之处是一份爱,更是一份责任。

血透7_副本.jpg

你在我放心

一名血透患者的父亲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消息传来,给满负荷运转的血透室医护人员带来了挑战。疫情数据不断刷新,血透室隔几天就会有发热的患者应诊,一瞬间,紧张的气氛笼罩着血透室,医护团体人员绷紧了每根神经。

患者属于密切接触者,必须要按相关要求应该单间隔离透析;相邻床位的患者情绪一时也波动很大……

护士长黄晓胜向在隔离区战“疫”的主任陈立全报告了情况。“你在我放心”。简短五个字给予黄晓胜莫大的鼓励。她立即请工程师调整机位,设置隔离透析间,与院感办制定隔离流程,建立进出通道……

“谁来为这个特殊患者加班做隔离治疗?”90后护士库雪花第一个站出来:“护士长,我来上,我单身,没有顾虑,好隔离” 。科室骨干感控护士卢丽娜语气坚定的说:“护士长,我来上。雪花小姑娘家的怪心疼的。我经验丰富,我来上”。尚在进修学习中的胡月:“我来上吧!”

没有豪言壮语,有的是朴实真挚的请缨,有的是美丽外表下一颗金子般勇敢的心。

一切准备就绪。晚上6点,等其他病友散去,卢丽娜和医生黄婷在忙完其他患者工作后,连续作战,顺利为患者进行透析。

延续生命的血液在透析机转动着,医护人员滚烫的爱心随着血泵的转动跳动着。做完透析已是夜半时分,此时卢丽娜已连续工作16个小时,汗水湿透了防护服。

黄晓胜_副本.jpg

最美护士心

疫情防控,给江汉大地的前行按下了“暂停键”。

血透室的护士们每天要7点上班,要到科室提前为透析患者治疗做准备工作……

她们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首首抗“疫”之歌。在人工血管穿刺压力大和血液喷溅感染风险高的情况下,护士小组长李朋朋和王莉勇于担当冲在前;尚在哺乳期新入科的护士曾瑶瑶,每天连续工作7个小时,常常已是奶水汗水交织。因交通受阻,宅家防“疫”需要透析的患者不得不早早起床步行到血透室。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竟然步行了10多里前来血透室做治疗。护士石佳得知这一消息,心里着急起来。在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后,征得本人和护士长同意,她主动承担起特殊时期接送老人的义务。

她们用夫妻的爱谱写了一首首抗“疫”之歌。当丈夫刘晟在隔离病房守护着被感染的患者时,护士谢春把7岁的孩子放在家,坚守着血透室防控疫情的壁垒。为了全力以赴抗击疫情,护士张轶和在急诊科第一线的丈夫程志朋把年幼的2个孩子送到了老家。张轶除完成本职工作外,还积极配合医生处理发热病人、利用下班时间追踪患者检查结果,尽力降低感染风险率。护士程莎莎和丈夫李坤庆凭着医护人员的仁心和良知,分别在血透室和隔离病区第一线守护着患者的生命线。

血透5_副本.jpg

护我岁月好

抗击疫情,护佑生命,还有许多感人的事迹每天都在血透室上演。护士长黄晓胜说:“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零感染、是我们的责任!”

这是一名透析时间长达22年的“高龄”女患者,她曾经接受过两次肾移植,但病情不断“恶化”,2014年几次告病危。她告诉记者:“04年是我最艰难的时候,我自己几次想放弃治疗,护士长不停地鼓励我,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还给我讲了很多透析成功的事例。护士长鼓励我要看到自己儿子结婚,还要看到自己有孙子……”女患者的这些愿望在主任陈立全、护士长黄晓胜和他们的团队共同努力下都实现了。每到谈起这些,女患者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她说:“这里的医护人员为我的病情操碎了心,我发自内心的感激他们。”

一名84岁的透析老人,看到记者后,打着手势要求接受采访。原来,他是一个几次经急诊抢救过的患者,透析前全身奇痒难受,晚上怎么也睡不着觉,经常胃痛,还有便秘,全身乏力等种种症状,……。经过几年的透析后,他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向记者讲述了11个透析疗效:觉睡得好了、饭吃得多了、心也不慌了、身上也不痒了、有力气了……

一名70后肾友,肾移植几年后出现了肾衰症状,现在透析治疗已经16年了。谈起油田总医院透析室的医护人员,用了一句方言夸赞:“那个服务是好得冇得话说!”他激动得与记者拉起家常,絮絮叨叨地讲述这群白衣天使的医学智慧和医者仁心。

两名来自潜江市区的患者,在经历了几次治疗“风波”后,即使是在疫情期,也舍近求远,克服种种困难,来油田总医院血透室接受治疗。他俩认定“唯有这里,才能保证自己的健康。”

一位耳障肾友,要护士石佳给他拿笔纸,他写下了无法亲口说出的感言:你用逆行奔跑,护我岁月静好,……。

石佳_副本.jpg 

采访后记

自疫情发生以来,江汉油田总医院血透室成为全院最靓丽的风景线之一。42台血透机不间断治疗,团队16名医护人员始终坚守阵地,并打造了“相对隔离病区”,多次为医学观察期肾友错峰加班治疗。种种得力的举措,使得这片阵地130多名维持性血透患者零感染,医务人员零感染。

在这场狙击战、守卫战中,他们始终坚信疫情肆虐不过是再添三分春寒,众志成城定能战胜疫情。请记住这些守护“红色”生命线的“白衣”战士。

学识渊博,肾内科领域多面手陈立全主任;

成绩斐然,与团队一起负重前行的护士长黄晓胜;

任劳任怨、严密筛查,前程远大的李远源医生;

播撒爱心,奉献担当,宣传“佳佳”的石佳;

敬业勤奋,待肾友如春天般温暖的谢春;同甘共苦,“轶轶”生辉的张轶;

疫情当前,主动请缨加班、冰清玉洁似的库雪花;

鹏程万里的小组长李朋朋、犹如清香茉莉般的王莉;

坚守岗位,感控落实并督导得“娜”么优美的卢丽娜;

共克时艰,“瑶瑶”领先的曾瑶瑶;

戮力同心的温情月胡月;

吃苦耐劳的“芮最美”赵芮;

担当有为的青春芳华程莎莎。

库雪花_副本.jpg

赞一下
返回首页
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