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文资讯

黄山市人民医院:一个神经外科医生团队的“伏击战”

时间:2019-12-24  来源:安徽省黄山市人民医院  作者:邓国强

12月20日下午,已连续奋战两天的安徽省黄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医护团队,按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要求,忙完手头工作赴30里之外的徽州区,紧急参观了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以此来坚定自己治病救人的初心。完成参观后,该科张开鑫医生用一种特殊方式讲述自己参观后的心得和体会。

12月16日,方女士的因颅脑损伤一月后出现右眼球外凸,且听诊可闻及颅内杂音而再次入院。接诊的医生经与患者及家属积极沟通,决定在医护人员的陪同下急诊行头颈CTA检查,以判定最终结果。如是复杂的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将极有可能转外地手术治疗。

为做好这次复杂手术,这里的医生没少“麻烦”。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方宪清亲自指导患者压迫右侧颈内动脉,并进行脑缺血耐受性的锻炼;患者自述眼部不适……该科又邀请眼科医生前来会诊。多方信息提示:方女士的失明和脑出血危及生命风险在加大,经科内紧急病例大讨论,在继续指导患者进行右侧颈内动脉的耐受性锻炼的前提下择期手术。

当晚21时许,方女士压迫右侧颈内动脉的耐受程度达标,麻醉科、手术室与该科7名医护人员不顾休息立即进行手术。全麻、置鞘、导引导管到位、判断漏口、选择角度、微导管超选,经反复尝试后最终进入海绵窦(海绵窦像马蜂窝状,四通八达,前可达眼睛,上可达脑组织)。

22:30,参加手术的医护人员顺利填入第一个弹簧圈,但造影后未发现漏出的血液变化:于是再填入第二、第三个圈,但仍然不能见到血流变化。此时大家开始沉默,导管室内顿时弥漫着紧张的气氛……

23:30,大家聚在一起讨论是否有其他漏口出现的可能。虽然这样几率极少,但谁都不愿接受这样的现实。“撸起袖子继续干”,这是大家的心声。

讨论、抉择、寻找、手术一直在持续……是放弃坚持,还是坚守岗位,拼死一搏。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次日01:30,时间已在不再允许大家徘徊和继续。

“没办法了,只有闭血管了……”。虽然术前也已考虑,也做了充分的压颈动脉锻炼的准备,但对于作这样的决定依然没那么轻松,因闭血管后这根大血管将永远的牺牲,术后可能出现脑梗,况且方女士仅42岁。

2:00,闭血管手术开始。第一个圈释放,第二个圈释放,但整体往海绵窦内突出,此时,大家惊奇地发现:方女士的整片动脉壁都有漏口,这样的状况也必须采取闭血管的终极方法治疗,否则随时可能导致失明甚至危及生命。大家松了口气,因为这样的决策对方女士来说是最佳的治疗方案

3:30 分,闭血管顺利结束。但此时参与手术的10余名医护人员并没有任何睡意,大家都在寻找让自己安心的理由,希望患者预后良好。

3:31,麻醉医生停药;停药后,大家异口同声地咨询麻醉医生,方女士何时能醒?3:33,大家轮流围在方女士身旁,查看她的呼吸、瞳孔,屏着呼吸观察她的每一丝变化,身旁的嘀嗒嘀嗒的秒钟走的声音依然清晰。“手术结束了,眼睛睁开”,麻醉医生的这一句问候的话语,打破手术室的沉静。方女士眼睛睁开了,手动了,腿也动了,自主呼吸正常了……。

“谢谢你,张医生,我眼睛不胀了,头也不痛了……”方女士苏醒后的第一句话问候了辛苦6个多小时的医护人员。


赞一下
返回首页
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