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文资讯

绵阳四〇四医院:守初心 担使命 谱写时代巾帼华章

时间:2019-10-10  来源:绵阳四〇四医院  作者:丁影

“我们在时代春风里,春风催我勇开拓,我们在灿烂阳光下,跟着共产党建设大中国……”在绵阳市卫生健康委举办的“护航健康——绵阳市卫生健康系统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歌咏主题活动”中,绵阳四〇四医院3位医务工作者荣获绵阳市“卫生健康系统时代人物”称号。

图1.jpg

左起:邓建军、秦正碧、杨尚清

选择了这份职业 就选择了奉献

检验科的医务工作者并不直接接触病人,他们的“战场”在显微镜下,这是一群没有锦旗,没有鲜花,甚至可能从业一辈子,也听不到一句谢谢的人。而邓建军,正是绵阳四〇四医院检验科的负责人!

在医院里,检验科是一个重要而忙碌的部门,属于“幕后英雄”,选择了这个科室,就意味着无私奉献。他们每天和病人的血液、大小便、痰等这些东西打交道,这些东西不仅要天天看,还带着“未知”的危险,如果运送不当,很可能变成传染源,所以,检验科的同事们在走上岗位前都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学习了如何保证标本不受污染也要保护好个人健康安全基础知识后才能上岗。

既是“幕后英雄”,又要随时接触“危险标本”,这得需要多大的毅力啊?“这是我愿意做的事!”就是这份简单的信念,使她和同事们无形中把每一个标本看成生命本体,把作为医生的责任感化成了前行的动力和对岗位无以比拟的忠诚——选择了这份职业,就选择了奉献!

“人们把我们誉为‘白衣天使’,这是一个崇高的荣誉,‘天使’不能挑肥拣瘦,无所谓台前幕后,救死扶伤是我们的天职。检验是临床医学中对疾病的诊断、评估、治疗及追踪的重要手段,我们的每一份检验报告都可能直接影响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诊断、治疗,责任重大,不容轻视。让患者摆脱病痛,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工作的辛苦是否为人所知,其实并不重要。”

邓建军有空就埋头对着显微镜,大多数时候,病原菌不会满眼都是,而是需要在显微镜下地毯式搜索,这是个良心活儿,需要静下心来,只为查找到一个个肉眼看不到的细菌,再发出的一份准确无误的报告,这都是决策治疗方向的重要步骤。

邓建军.jpg

回想起1995年,邓建军分配到四〇四医院检验科工作时,还是检验科第一个本科生,见证了科室20多年的创建历程,从1996年起,科室开始跟西南科技大学合作项目,邓建军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内有影响的杂志上发表了8篇论文,这个项目也获得了2001年绵阳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是绵阳市首次将科技进步一等奖授予医学领域。随后,邓建军去华西医科大学读研,也是凭借这个项目,两年就取得了硕士学位,并在“温石棉安全性评价和相关职业病预防”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成功批驳了国际上所谓“中国温石棉恐惧症”的论调,为我国温石棉产业走向世界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面对这次被评为“卫生健康系统时代人物”称号,她说:“在我的心里,这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和我的团队只有做得更好,才能不负众望。”现在,她的任务更重了,压力更大了,同时,责任也更大了。她说,荣誉的取得离不开医院的发展和支持,她将带着责任与感恩与团队一起继续迎接未知的挑战。

付出是满足 给予是快乐

绵阳四〇四医院感染科是“绵阳市传染病及结核病防治中心”,系绵阳市市级唯一传染病定点治疗机构,是“绵阳市传染病诊治临床技术协作组”组长单位,为“华西肝病协作网”成员单位。

在医院里,感染科绝对算得上危险系数最高的科室,因为他们是接触感染病人最多的医务工作者。

感染科主任医师秦正碧,自1978年8月分配进入绵阳四〇四医院传染科工作,至今已有41年,40多年来,她带领青年医生探求新技术新知识,攻克各种疑难杂症。

90年代后期,流行性出血热横行,出血热不仅会造成肝肾功能的损害,严重者还可危及生命,病死率高达20%~90%。那时候很多病人来自农村,还有来自外省的,各种状况频出……在严峻的挑战下,秦正碧通过患者症状,准确判断分离病人,使出浑身解数,让病死率控制到最小,为人民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2002年前后,霍乱病人突然增多,霍乱是一种急性腹泻疾病,如不及时治疗,患者能在数小时内造成腹泻脱水甚至死亡……秦正碧和同事们加班加点对病人进行紧急抢救,挽救生命无数。

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使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受到严重的威胁,秦正碧带领感染科全体医护人员不分昼夜奋战,圆满完成了绵阳市非典防治定点救治的任务。

日常工作中,秦正碧同志始终坚持在肝炎、结核等传染病临床医疗第一线工作,将自己的一生倾注在了传染病事业上。“病从口入,病从手入,我希望大家一定要有一个健康的生活习惯,这样就会减少传染病的发生;人们远离毒品的静脉注射,特别是共用针管注射,就能避免血液传染疾病。”

面对“卫生健康系统时代人物”称号的殊荣,她说:“荣誉代表的是过去,而我们能做的还是一如既往继续付出,努力工作,用专业的态度在本职岗位上发光发热,给予病患最大的帮助。”

秦正碧.jpg

这就是秦正碧,“付出是满足,给予是快乐”,用医者仁心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以心为灯 愿作生命的守护天使

杨尚清,作为退休副主任护师,她的经历富有着强烈的年代感,像一部经典电影的叙事镜头,娓娓道来。

1962年7月,从四川省乐山卫生学校助产专业毕业后的杨尚清即扎根绵阳四〇四医院,开始诠释“守护天使”的人生——历任绵阳四〇四医院妇产科护师、主管护师、护士长、护理部主任。

在她从业的那些年,工作中总是最早来、最晚走,同事和患者戏称她为“陀螺”。杨尚清具有全面的护理专业理论和基础理论知识,有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对技术精益求精,特别在产科护理方面,操作娴熟,基本功扎实,经验丰富,接生了5000余个小生命,没有发生一例差错事故。

“60年代的人们都在提倡毛主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我们也不例外,工作中精益求精,排除万难,保证大人小孩两条生命的安全。”在那个年代,一些人的落后思想较为严重,比如“重男轻女”、“产妇怕冷不怕热”等,也为杨尚清的工作带来了阻碍。

对于杨尚清来说,无论男孩女孩,都是宝贵的生命,对于那些不要女孩的家庭,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对产妇比亲人还重视,那时候医疗条件没有现在好,有时候停电了,她们就打着灯笼、点上蜡烛对产妇进行抢救。

杨尚清.jpg

“记得那时候有个产妇生完后回家坐月子,家人给她穿了很多衣服,怕冻着,结果产妇持续发烧,又因为不敢洗澡导致恶露感染,没过几天又送来医院,我一看,二话没说,给她从头到脚梳洗了一次,洗得干干净净,产妇体温很快就降下去了,康复出院。”

“80年代,有个来院就诊的北川孕妇发生了子宫痉挛,那时候她的丈夫刚刚去世不久,她整个人的状态非常差,我们全科共同努力帮助她,大家拿来吃的喝的,还给她捐款,奉献了很多爱心,最终让她安心生产,母子平安回家。”

提起这些年代久远的事情,杨尚清也记得清清楚楚,她像一位人间天使,守护着她救治过的病人们。

后来,作为护理部主任,强化护理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强化护理质量和安全,建立健全了护理质控标准,落实了考核制度,促进了医院护理队伍的发展,先后培养出100多名技术全面的护理人才,带教进修和实习生上千人次。

得知被评为“卫生健康系统时代人物”,她说:“退休这么多年,没想到时代没有忘记我们,仍然认可我们的付出。我能做的就是继续充实自己,各方面都在学习,用健康的身体给病人们做榜样,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赞一下
返回首页
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