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文研究

河南省省立医院刘琮:小龙,你好

时间:2019-09-15  来源:河南省省立医院  作者:刘琮

早上八点,河南省省立医院的手术麻醉部里,已经是一片繁忙的景象。因为今天,在第二手术间里,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患者——小龙。

小龙,16岁,是一位沉默而又缺乏安全感的大男孩。通过提前阅读病例和与术前访视的老师沟通得知,他是位聋哑人,仅能靠简单的肢体语言与家人交流,在特殊学校上学。今天要在全麻下行双眼内斜视矫正术。为了防止这位特殊的男孩出现不可控的情况,所以我们一大早都在紧张的忙碌着。

我的搭档杨洁老师推着轮椅将他接到手术间时,小龙表现得的十分安静,但是,手指在轮椅扶手上来回摩擦的动作不经意间泄露出了他的紧张。是啊,不管私下里如何成熟,面对手术总是会露出小孩子般的担忧。细心的麻醉老师看到这个后,走到他身边,轻拍他的肩膀告诉他放松点,小龙却躲避着他的接触,显得更加的恐惧。

大家彼此交换了一个眼神,果然如预想的一样,患者不能配合。接下来,还要将患者转到手术床上,建立静脉通道、麻醉等一系列繁杂的工序,这个敏感的男孩怎么配合?硬来的话,肯定会对他造成心理上的阴影,从此以后对医院唯恐避之不及,但也不能这样一直下去……

眼看着事情陷入了僵局,就在这个时候我走到小龙面前,尝试着用昨晚刚刚在网上简单学习的手语跟小龙打了个招呼。

“你好。”

小龙愣愣的看了看我,迟疑的抬起手,跟我比划了一下。

“你好。”

我突然振奋起来,好像找到了和小龙沟通的一扇窗户。带着口罩帽子,他看不清我的表情,我尽量把眼睛笑成月牙形,向上抬了抬手,指指手术床和头枕,然后过来扶住了小龙。小龙配合的从轮椅上站起来,躺在了手术床上。

大家都非常吃惊。我边走到小龙面前边跟大家解释:昨天晚上看了他的病例,就提前在网上学习了几个简单的手语,再加上简单的肢体语言,想着万一用上了,也方便与患者进行沟通,果然事情都如我所料。

接着,事情比预想中的顺利多了。我的搭档杨洁在给患者扎针时,我也用简单的肢体语言拿着针在手上比划着,并做出握拳,松拳等示范性动作,使他可以提前知道并有心理准备,避免突如其来的疼痛给他带来心理阴影。整个过程中,小龙眼睛紧紧的盯着我,非常的配合,生怕错过一个指令性的动作。

终于,要麻醉了。我伸出大拇指对着小龙比划了一个你很棒的姿势,然后双手叠放在脸旁,闭上眼睛,告诉他要睡觉了。我握着小龙的手,轻拍着他的手臂,微笑的看着他。小龙配合的闭上眼睛,推着麻药的推注,沉沉睡去。

手术顺利开始。一个小时过去,伴随着监护仪的滴滴声,手术结束了,小龙的双眼被缠上了厚厚的绷带。

给液体粘贴标识的时候,麻醉老师说道:“患者心率加快,脑电监测85次/分,患者快要醒了!患者手动了,醒了!”

大家一起呼喊着:“小龙!小龙!别动。”

麻醉老师迅速的拔掉了气管插管。惊恐万分的小龙双手在空中胡乱的抓着。他肯定以为他的双眼是看不见了吧?!他知道自己听不到声音,他明白自己说不出话语,如果突然发现眼睛再看不到的话,那该是怎么样的恐惧!

可怜的小龙!

我站在床边用身体筑起一道围挡,小龙一把抓住了我的手臂。我握着他一只手,一遍一遍的在手心里写:别怕,找妈妈!别怕,找妈妈!

躁动着的小龙慢慢的安静了下来,喉结上下蠕动着,委屈的表情。不过他应该记起了这双手,记起他来到了医院做手术,记起他的妈妈在外面等他。

过床,出室,小龙都抓着我的手臂一动不动没有再挣扎。直到出了手术室,小龙妈妈抚摸上他的脸,小龙松开我摸到他妈妈的脖子,呜呜的扑了上去。

手术后的第三天,我去回访。摘了帽子口罩,穿了外出衣,小龙应该没有认出我。他已经拆了纱布,露出了一双清澈的眼睛。与他父母聊天的时候,他躲避着我的眼光,小心而疏离的看着我。告别的时候,我站在门口,跟他比划了一个再见的手语。他愣了一下,跳下床,把咬了一口的苹果塞到了我手里,又羞涩的跑到了爸妈身边。

嗨,小龙,你还是记起我了。

再见,小龙。

cb49d5a7edc17904837fd27d477447bc.gif

欢迎大家积极参加由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和健康报社携手举办的2019年中国医院人文品牌建设者专题征文活动

【大奖】关于开展医院人文品牌建设者专题征文活动的通知  http://www.yyrw.org.cn/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5&id=774


赞一下
返回首页
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