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活动

医院人文管理征文:医患命运共同体的人文立意与建设路径

时间:2024-01-19  来源:湖南省财贸医院  作者:全必春

【摘 要】医患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患关系从对立走向融合的必然结果。医患命运共同体是指在医疗活动中,患者和医生双方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协商,并共同承担医疗责任和风险的关系。医患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人文立意,即重视生命的整体性、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注重人类整体命运的一致性。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的关键在于:要以构建"健康中国"为目标,加强医患沟通能力建设;以完善医疗制度建设为依托,建立健全医患信任机制;以医疗资源共享为基础,维护好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以强化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为重点,夯实医患命运共同体的物质基础;以医患关系的问题及本质为突破口,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通过医患命运共同体建设,促进医患双方从对立走向融合,在促进人的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关键词】医患命运共同体;共同体;人文立意;建设路径


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必须在“共同体”中生活,在众多的“共同体”中,医患命运共同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推动“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基础。医患命运共同体是指在医疗活动中,患者和医生双方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协商,并共同承担医疗责任和风险的关系。医患命运共同体旨在强调医患双方,为了共同战胜病魔而形成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共同体关系。医患命运共同体的主体是人,包括以医务工作者为核心的医生、护士等主体,和以患者为核心的患者家属、朋友等主体。医患命运共同体的客体是医患共同面对的,与他们相对立的疾病。当医患携手对抗共同的敌人时,才能大大提升战胜疾病的可能性。医患命运共同体的影响因素包括利益、信任、尊重理解等方面。

1  医患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

共同体一词源于希腊语 Koinonia,意指古希腊城邦设立的市民共同体,通过这种社会建制使人民实现共同的“善”与“利益”。真正的共同体是“自由人联合体”,是生活本身,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人的道德、人的活动、人的享受、人的本质。医患命运共同体是指医患之间在共同维护人民健康、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目标下,形成相互依存、彼此信任的关系。它以“共同体”为核心理念,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传统之上的,并与中华文化相契合的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它是以维护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根本目的,以共同维护人类卫生健康为共同使命,以公平正义为基本价值取向,以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为共同目标,对人类卫生健康事业作出的战略安排。它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在医疗领域的具体体现。

国际医学一直以来秉承着“让患者有尊严地生活,让医者有尊严地工作”的价值观,这与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一致的。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中的和合文化,以及寻求“天下大同”的价值理念。从国内外医学发展史上来看,医患命运是联系在一起的,“和”则共生,“争”则共损。在我国,“生命至上”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和底蕴,最早可追溯到《易经》。《易经》认为孕育生命、承载生命和维持生命的延续视是天地之大德,认为生命是最宝贵的、至高无上的,后在儒家、道家思想中传承、丰富及实践,生命至上的生命观贯穿于中华文化始终,深深扎根于中国华夏儿女的心灵,成为中华民族的基本信念,更是中国人世世代代的实践准则。可以说,医患关系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均属于“共生长、共相连、共荣辱”的“医患命运共同体”的关系。

医患命运共同体相当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分支,本质属性是共同体,其内在要求是共享、共担、共赢,体现了对人类共同价值的追求。它将医患的命运紧密连在一起,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这一概念为和谐医患关系建设路径提供了新的价值依托,也将对医疗改革以及建设和谐社会产生积极意义。

2  医患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人文立意

2.1  重视生命的整体性

在我国医疗卫生领域,人们关注的往往是“疾病”,而对“生命”缺乏应有的重视,只关注“疾病”而忽略了病人本身,把病人当作一个特殊的群体,当作一个与社会其他成员不同的个体来看待,在医疗过程中只关注病人的病情而忽视了病人的心理和社会状况。由于这种思维方式的存在,使许多人在疾病面前无法享受到作为人应有的权利。在西方医学发展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人体是一个整体,所有器官都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统一体。如果某一器官受到损害或者功能受损,就会影响其他器官以及身体健康。因此,西方医学主张不能把个别孤立的器官或身体孤立看待,而应该把这些器官或身体看作一个整体。重视生命的整体性不仅有利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人类健康事业发展,而且对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也有着重要意义。从理论上讲,医学是一门科学,医学就是研究疾病与健康关系的科学。但是如果把医学当作一个独立的科学领域来看待,就会忽略了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随着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只有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才能正确处理好生命、健康以及生命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在新时期医学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病人为中心的科学理念和医学人文理念,从整体角度出发来考虑病人需求、疾病治疗以及医疗卫生服务等问题,实现医学人文理念与科学理念相结合。

2.2  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医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人文科学;不仅注重医学知识、技术、方法等科学技术因素对于人类生命健康所起到的作用,更重视医学中人自身因素对于人类生命健康所起到的作用。医务工作者从事医疗工作时应具备高度责任感、同情心、怜悯心等道德情感和理智上的良好品德。也就是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包括坚持生命至上原则,保护患者隐私,强化人文关怀,坚持公平正义原则,树立生命价值理念。从根本上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要将医学伦理学与社会道德相结合,将医疗行为与医学人文精神相结合,将医疗道德与人文伦理相结合,将医学道德与法律法规相结合,将医疗制度与文化建设相结合。

2.3  注重人类整体命运的一致性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首次提出的,他强调:“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抗击疫情需要各国人民守望相助和同舟共济,但也不可能独善其身。只有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携手应对,才能战胜疫情。”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中国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向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通报疫情信息,第一时间发布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毫无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尽己所能为有需要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帮助。同时,中国在做好国内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向世卫组织捐款捐物,向多个国家派出医疗专家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人类共同的敌人——新冠肺炎疫情,各国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在疫情蔓延、各国努力应对的时候,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对全球治理的贡献,这一理念注重了世界整体命运的一致性,有助于提升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的有效性。

3  医患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建设路径

医患命运共同体是医疗活动中,医患双方形成相互信任、彼此尊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伙伴关系,以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和良性互动为目标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建设医患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医患命运共同体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系统的系统工程,需要多领域协同推进。

3.1  以构建“健康中国”为目标,加强医患沟通能力建设

要以构建“健康中国”为目标,将“健康中国”融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建立健全以“健康中国”为导向的医患沟通制度和机制。加强医患沟通能力建设,强化患者健康意识,改变患者对医疗行为的认知偏差,增强其对自身疾病的治疗信心。医疗机构应主动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强化医务人员对患者病情的告知义务,加强医患间的交流与互动,加强医患之间的信任;应完善信息公开制度,主动公开相关医疗信息和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透明度。通过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讲座和讲座咨询活动,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疾病知识和治疗方法。

3.2  以完善医疗制度建设为依托,建立健全医患信任机制

加强医疗制度建设是医患命运共同体的制度基础,可以有效改善医患关系,化解矛盾。首先,通过完善医疗管理制度和医疗保障制度,合理划分医疗服务价格,完善药品耗材集中采购机制,建立健全第三方付费制度等方式,以制度来规范医生的诊疗行为和患者的就医行为。其次,通过完善医院章程和规章制度,制定实施医患双方共同遵守的执业规范和行为准则,形成医院管理制度、医生执业规范、患者就医权利等共同遵守的规则体系,促进医患之间建立彼此信任的和谐关系。最后,要加强医院信息公开工作,通过构建覆盖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患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信息公开平台和渠道,保证信息公开、透明和及时有效,让医患双方都能在医疗活动中获得更多的尊重和理解。

3.3  以医疗资源共享为基础,维护好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

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是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的核心任务。目前,我国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基层医疗机构尤其是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服务能力还比较薄弱,需要从根本上解决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问题,通过多途径、多形式的合作模式,促进优势互补。要着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引导患者流向基层、向社区医院、向专科医院;要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加快推进“15分钟卫生服务圈”建设,提高基层卫生服务水平和能力;要统筹配置医疗资源,在区域内实现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有效解决大医院“看病难”问题,减轻患者就医负担;要加强分级诊疗信息系统建设,促进信息资源共享,优化资源配置和结构布局,切实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通过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完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健全医保支付机制等措施,确保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目标。

3.4  以强化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为重点,夯实医患命运共同体的物质基础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不足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中的突出问题,也是引发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因素之一。解决好这一问题,要以强化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为重点,夯实医患命运共同体的物质基础。一是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上级医院的合作,建立医联体、医共体等合作机制,通过上下联动、资源共享,实现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服务能力提升。二是要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将高层次、高水平人才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三是要优化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加快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和乡村一体化改革,实现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共享。四是要完善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制度建设,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五是要建立健全家庭医生团队激励机制,完善并落实乡村医生多渠道补偿机制。六是要创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管理体制,落实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3.5  以医患关系的问题及本质为突破口,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要高度重视和认识医患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本质。首先,医患信任危机加剧。传统医学以疾病为中心,以生理解剖为基础,强调医学对疾病的治疗和控制。但在现代医学模式下,医疗活动不再只关注人体生理和心理状态变化,而是着眼于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规律的研究。这使传统医学认识上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从而使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信任关系遭到破坏。长期以来,医疗行业存在着“医生制”、“医闹事件”等问题,反映出医务人员职业操守的缺失和人文精神的缺失。其次,医患之间缺乏互信。这种信任关系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医务人员对患者治疗、康复、预防等健康服务需求的信任;二是患者对医生医德医风等人文精神和职业操守的信任。当二者之间缺乏互信时,就会出现一种矛盾心理:一方面担心医生不能很好地履行职责;另一方面又担心患者不理解医生的苦衷和良苦用心。因此,要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维护患者利益、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进一步完善医德医风教育体系和管理制度。其次,要尊重患者基本权利和尊严,尊重患者权利和尊严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本前提和保障。当前社会进入了新时代,医疗卫生健康事业也在快速发展,在带来就医便捷性的同时,也增加了患者权利被侵犯的风险。国家对包括患者在内的公民权利的保障越来越重视,特别是人格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人员应当关心爱护、平等对待患者,尊重患者人格尊严,保护患者隐私。”这是卫生法律首次对患者的人格权作出的法律规定。因此,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要与时俱进,认真学习卫生法律,并在医疗实践中尊重患者的人格权,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  结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医患命运共同体建设是促进医患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我国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医患命运共同体凸显了医患之间的生命共同体价值,增强了医疗卫生行业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凸显了医患之间的利益共同体价值,促进了医患之间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凸显了医患之间的命运共同体价值,化解了医疗卫生领域存在的矛盾冲突。在新时代背景下,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有利于推动医患关系和谐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健康中国建设;有利于增进人类福祉,促进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楠.和谐社会视野下医患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路径论析[J].法制与社会,2020(19):110-111.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7.049.

[2]吕小康.从关系治理到共同体建设:重建医患信任的协同路径[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No.230(04):84-93.

[3]姜艳. 基于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医患共生关系构建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22.DOI:10.26994/d.cnki.gdlyu.2022.000354.

[4]陈默.医患关系发展的历史逻辑与共同体建构[J].医学与社会,2020,33(12):42-47.DOI:10.13723/j.yxysh.2020.12.009.

[5]王琳,伍麟.新时代重塑医患信任的本土化路径论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6(06):85-92.

[6]崔兆涵,王虎峰.整体性治理视角下紧密型医共体的构建逻辑与实施路径[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21,14(02):1-7.

[7]田娟,何岚,李小刚.援外医疗工作中构建医患共同体的实践及思考——以中国(陕西)第八批援马拉维医疗队为例[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2,35(02):201-205.

[8]王限,陈小涵,陈迎港.健康中国视角下和谐医患关系的建构[J].现代医院管理,2020,18(02):5-8.

[9]方世南,张云婷.以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No.230(05):1-9+166.

[10]Li, Liqing, et al. "Patients’ trust and associated factors among primary care institutions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study." BMC Primary Care (2022).


关于举办医院人文管理征文活动的通知

https://www.yyrw.org.cn/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5&id=6457


赞一下
返回首页
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