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温州市中医院邀请温州市残疾人协会专职手语老师为所有门诊分诊人员上课2周,学习掌握简单医疗手语。2018年9月内部选拔考核优秀者六人参加浙江省中国手语初级培训班并全员通过考核取得手语初级证书,一人更取得手语中级证书。2018年11月正式成立门诊第一支手语志愿者服务队。
每天佩戴手语徽章的志愿者会穿梭于门诊的各个地方,帮助聋哑患者与医生沟通、翻译病情,挂号、缴费、取药……每个环节均会全程陪同; 我们的初衷是什么?
——为让更多的聋哑人勇敢与医护人员交流 2018年6月的夏天患有听说能力有障碍的张先生来院就诊后在门诊沟通本上写下了:“我害怕再来医院看病了......” 我们忽然发现:聋哑人就医最大障碍是医院里几乎没人懂手语,他们担心自己表达不清病情,也担心领会错医生的意思。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显示:没有手语翻译的帮助,一名聋哑人患者看医生的时间大约等于七名普通患者的时间。因为与医生交流困难,不愿意到医院看病,“小病扛着,大病拖着,很多聋哑人积存了不少健康问题。” 因此,为了能够让聋哑患者顺利的完成整个就诊过程,2018年8月门诊部决定邀请温州市残疾人协会专职的手语老师为所有门诊分诊人员上课2周,学习了解简单的手语词汇。2018年9月内部再选拔出考核优秀者6人,送去参加浙江省中国手语初级培训班并全员通过考核取得了手语初级证书。2019年10月一人通过考核并取得手语中级证书。由此门诊第一支手语志愿者服务队正式成立了! 我们的初心是什么?
——更多的医护人员拉近与聋哑朋友间的关系 聋哑人的世界,像没有字幕的默片电影,命运的手按下静音键,他们的生活从此鸦雀无声。手语志愿者,则将自己投入到无声的世界中去,用一个个手势的转变与连接,在他们与聋哑人的心灵之间建立起一座爱的桥梁。 自组建手语志愿者服务团队以来,左手臂上戴着手语徽章的分诊护士穿梭在门诊的各个地方,帮助聋哑患者就诊,除了与医生沟通翻译病情,挂号、缴费、取药……每个环节均会全程陪同,对于需要住院的患者还会由专人协助办理好住院手续后直接护送入病区,搭起沟通顺畅的桥梁。更是会保护到她(他)们的自尊,不让她(他)们退缩,让她(他)有安全感,更让她(他)们有温暖的感觉!也无形中悄悄改变了医护人员以往对聋哑朋友的态度,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 我们的坚持是为什么?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一种精神孕育一种文化,一种文化感染一种精神。配备门诊手语服务团队,对聋哑人而言,就能更方便、更自信地参与到正常人的生活中,不但形成了互相尊重、体谅的和谐医患关系。从另一个角度也体现了医院以患者为中心,一切服务为了患者的人文精神。 医之德、医之爱是人们的期盼。对弱势群体的重视正是将人文精神根植于每个医者心间,并转化为患者规范服务的动力,这也正是医学人文建设的重要内容。 因此,未来的路漫漫,我们必将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