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先进个人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宣传处处长刘华联

时间:2021-09-07  来源: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作者:刘华联

宣传处处长、门诊办主任、口腔颌面外科党支部书记、口腔颌面外科副主任,奋战在医疗管理和临床两个主战场,刘华联身兼数职,从不惧事多事难。

在宣传工作中,他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在门诊工作中,他带领团队守牢疫情防控的前沿阵地;在支部工作中,他先行示范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在医疗工作中,他着眼新技术、新理念,积极推进专科建设……他用责任和担当,充分彰显了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本色,用身体力行点亮医学人文之光、传递医学点滴温情。

抗疫一线,赤诚奉献擦亮党徽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刘华联始终坚守抗疫一线。他始终牢记并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自己坚定的理想信仰、“四个意识”和“两个维护”以医务工作者的情怀书写在抗疫的主战场上。

作为常州一院宣传处处长,他传递权威声音、聚焦疫情主战场、创新新闻宣传手段。2020年春节期间,他毅然结束假期重返回工作岗位,带领科室轮流值班、自愿加班——第一时间传播正确的防疫知识,发出权威声音,用科普安抚民心;主持策划根据援鄂队员日记创作的系列音频节目“声临一线”,创作抗疫MV《战疫》《为爱而战》《我要等你》等,用多种文艺形式为抗疫助力;与新闻媒体、爱心企业多方联合,让代表医院援湖北医疗救护队员的“中国红”和“天使绿”出现在户外大屏幕,成为“常州首创”;挖掘凝练抗疫一线的新技术、暖新闻、好故事,获省级、国家级媒体转载,其中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常州首批援鄂医疗队队长周曙俊,呼吸科副主任医师、常州援黄石医疗队队长刘峰,重症医学科主任、常州新冠肺炎防治专家组组长刘宁等一批抗疫先锋人物的故事,先后登陆央视频、人民网、健康报、健康中国、学习强国等国家级媒体……

2021年初,刘华联兼任门诊办主任,在抗疫一线担负起了更重的责任。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常州一院在门诊开设预检分诊,在他的带领下,门诊医务工作者最早到达、最晚撤离,冬天顶着刺骨寒风,夏天冒着炎热高温,为一拨又一拨的患者测体温、登记、分诊,查看健康码行程码……他们不仅筑起了医院抗击疫情的第一道屏障,也充分保障了疫情防控新常态下老百姓的就诊安全及医疗需求。

身兼数职让刘华联忙得脚不沾地,撑不过去的时候只能靠着一杯又一杯的咖啡保持清醒和高度亢奋指挥一场又一场的战斗,他始以共产党员的实际行动,谱写出医务工作者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赞歌。

担当尽责,推动医院文化建设

医院文化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先进的医院文化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实现医院长远、可持续发展。全面系统地推进常州一院文化建设,既是全面深化医改、努力探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迫切需要,也是以人为本、建设“患者满意、职工幸福”医疗品牌的必然选择。作为宣传处处长,刘华联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真抓实干,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精心打造医院文化建设品牌。

他结合医院党委工作实际,坚持宣传工作服务于政治建设和医院发展,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其策划的暖新闻“医患和‘鞋’”获得国家卫健委相关领导点赞,并获得2019年度“健康江苏”优秀新闻作品一等奖,为常州卫健系统近年取得的最好成绩;“创伤外科医生无防护射线下救下濒死患者”、“心脏病手术患者35年重生两次”等暖新闻影响辐射全国,以可见、可学的榜样标杆感染人、鼓舞人、带动人,切实发挥榜样作用,壮大主流舆论,传播主流价值。

他积极探索传统媒体合作新模式,积极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联合本院权威医学专家、整合优质医疗资源,致力于打造有料有趣有情怀的健康科普。“常州老人撞树养身撞破血管”、“男子挤痘致双肺感染进ICU”等报道被央视新闻、人民网、人民日报、新华网、健康中国等数十家国家、省市级媒体报道,网络扩散总浏览量超千万,收获好评数万。

他致力于探索新时期医院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努力实现医院文化传承性和创造性的统一,形成医院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创新开展“白衣为袍,‘疫’路同行”线上道德讲堂,吸引近百万常州市民观看,在减少人员聚集的同时,增强了活动效果;完成党建引领下医院文化建设方案,策划并制作“真儒记忆”口述历史项目,挖掘医院百年积淀的优秀文化、特色文化……

常州一院绵延百年的文化传承在他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医院先后赢得全国人文建设品牌医院、中国医院人文品牌创新案例奖、中国医疗机构品牌传播百强单位、中国第六届医影节金丹将最佳行业新风奖等荣誉,他本人也被授予医院管理论坛报新闻宣传突出贡献个人、中国生命关怀协议医院人文建设专委会先进个人等荣誉。

不忘初心,矢志攀登医学高峰

2012年,还是一名年轻医生的刘华联,积极申请加入江苏省第25期援桑给巴尔医疗队,并顺利通过组织的挑选和考察,成为队员中最年轻的一员。作为家庭支柱,面对年老体弱的父母、呀呀学语的儿子,他深感愧疚与担心,但医者的责任和使命感让他当仁不让,决心在异域的土地上践行青春诺言。

桑给巴尔位于非洲东海岸,终年湿热,土地贫瘠,疟疾、艾滋病高发,医疗条件很简陋,手术室没有无菌概念,没有层流、紫外线等消毒措施,有时还可看见苍蝇在飞;因器械缺乏,电刀经过简单的浸泡消毒后要重复使用,所以跑电、漏电是常有的事情,为了尽快减轻病人痛苦,只能“带电”手术,一天手术下来,整个臂膀都是麻的。但正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刘华联勇于创新,依靠自身精湛的技艺完成了桑给巴尔第一例髂骨移植牙槽嵴裂修复术,并开展了数量颇丰的颌面部肿瘤、外伤及整形手术,为桑给巴尔人民带来了微笑和希望。

从2008年踏上工作岗位,一眨眼已经13年了。但刘华联还记得刚刚接触口腔颌面外科时的震撼和决心。那些因为外伤、肿瘤、炎症造成的口腔颌面部缺损患者,因为吞咽、咀嚼、言语等功能严重障碍饱受身心创伤,直面他们的困境,让他意识到,光有同情心是不够的,更要有解决难题的技术。幸运的是,他赶上了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发展的黄金期,技术日新月异、团队日益壮大,很多患者慕名而来。以重症颌面部间隙感染为例,因为起病急,发展快,治疗复杂,往往需要多学科联合诊治,稍有不慎便会出现窒息甚至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但现在,这个病的死亡率从60%降到了20%以下。这背后,既有技术的提升,也有流程的改善,而且很多经验都是在手术台上、患者病床摸索出来的。

如今,作为口腔颌面外科党支部书记、口腔科副主任,刘华联始终坚持党建带业务,攀登医学高峰。他积极推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理念的临床应用,从医十几年来深受患者信赖。先后赴德国波鸿大学附属医院、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学习世界先进的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修复技术,学成归来即在科室开展常州市首例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术并获得成功,带动科室技术发展到新的台阶。

赞一下
返回首页
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