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先进个人

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邓诗武:做一个真正为患者着想的好医生

时间:2019-05-23  来源: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  作者:蔡芳芳

“成为一个医者的过程正是一个苦行僧修炼的过程。你需要学多少东西才能使自己免于无知,你要保持怎样的荣誉心才能使自己免于无行……在成为一个医者之前,第一个需要被医治的,应该是我们自己。”台湾作家张晓风写给医学院新生的寄语,会让多少医者去回望他们来时的路呢?初立志愿的坚决、初出茅庐的无所畏惧、遭遇波折的挫败感直到明白药有时尽、唯爱渡人的意义。

在跟邓诗武聊天的时候,我明显感觉到以爱渡人对他的意义,他说了很多次我只想做个真正为患者着想的好医生,他认为这种着想不仅仅是为患者解除病痛,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也同样重要。每次谈到患者时,他的眼睛里总是闪着坚定的目光,那是一种时时刻刻想着患者的医者才有的。

因病从医,初心未改

患者遇上真正为自己着想的医生,那是不幸中的万幸。但对1989年的的邓诗武来说,就没有那么幸运了。那个时候医学远没有计算机行业对他的吸引力大,如果不是一场病痛,也许他的人生轨迹就在IT领域运行了。

高考前,邓诗武腹痛难忍,父亲带着他到当地的医院就诊。很快,邓诗武被诊断为急性阑尾炎,需要立即手术。阑尾切除术,并不是大手术,却让邓诗武在鬼门关上走了一回。起先是手术不顺利,接着伤口处理不当,术后发生并发症,邓诗武不得不住院一个月,出院时,体重从50公斤下降到不足30公斤,用弱不禁风来形容当时的那个小伙子是一点都不为过的。

这段刻骨铭心的经历让邓诗武放下了计算机梦,立志从医,立志做一个真正为患者着想的医生。这么多年过去了,患者给予的期望和信任令他初心未曾改变,反而日渐浓烈。

扎根基层,掌舵心内科

2013年,作为引进人才,邓诗武来到新都。彼时的医院在设备、硬件条件方面相较于成都市的大型医院并不突出,但邓诗武认为外在条件会随着医院的发展越来越好,而患者的需要比什么都重要,所以,他决定扎根基层。一到医院,邓诗武立即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积极参与危重患者的处置,定期出门诊,在科室内开展小讲课,规范心血管疾病的诊疗行为。

2015年311日是邓诗武一生难忘的日子。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新院开诊,准备创建三乙医院,心血管内科正式从内二科独立出来,他成为科室的“掌门人”,在全新的平台上,带领5个人的医师团队独立接诊。

邓诗武满负荷运转的生活也开始了。既要坐门诊,也要值二线班,甚至还要顶一线班。作为心血管内科的学科带头人,邓诗武不仅要考虑人才培养、科研课题、新技术开展等科室建设的规划,还要带领团队坚持开展患者健康教育大讲堂,处理行政事务,早出晚归、加班加点成了常态。深夜的电话一响,他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处理病人、做急诊手术,救治结束,天也就亮了……邓诗武在说起这些的时候,没有一点怨言,反而像是一种甜蜜的回忆。

真正为患者着想”的理念已经融入到邓诗武的日常行为中,已经成为了他作为医者的本能上午的门诊常常坐到下午一点过,匆忙扒两口饭,又开始下午的门诊很多外地患者过来看病,晚了没有号了,他就主动给患者加号。患者从外地来找我看病是对我的信任,我不能辜负这份信任。在邓诗武看来,患者的信任是作为医者最自豪的事,堪比得任何大奖。心血管内科自独立成科至今,不仅患者零投诉,也从未发生过一例医疗事故,是对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最好的践行,这是他最引以为豪的事。

苦练医术,做健康守护神

2003年从决定深入研究心脏介入的那一刻开始,精益求精就成了邓诗武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在那个时候,他就意识到了大多数心血管疾病是慢性的,持续的,不可逆转的,他希望把更多的患者留在基层,希望能够更多地防患于未然,通过早期干预,减少或延缓其发生。

在现代医学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邓诗武深知不断学习的重要性,在繁忙的科室工作之余,他挤出时间去进修、研读专业书籍、举办继教项目、参加病例讨论。心血管内科成立至今虽然只有三年的时间,但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日益壮大,技术水平日渐成熟,医生已经有了12人,还有6名心电医师。在县域内率先开展了永久(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等核心关键技术,参加了“十二五”计划支撑的北京阜外医院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研究,获得了第五届“心动中国·稳心杯”心电大赛成都站的亚军、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一届中西部心电知识大赛三等奖。如今邓诗武团队又开始了“十三五”重大专项H型高血压的规范化治疗科研项目、胸痛中心和区域心电中心的建设。每一项新技术的开展、每一个项目的建设,邓诗武都全力以赴。

邓诗武孜孜不倦地学习精神也感染着影响着团队成员,形成了人人讲课、人人听讲、人人制作PPT课件良好的学习氛围。这种做法不仅提高了医护人员的业务理论水平,还规范了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增强了法律意识。2018515日,邓诗武团队在持续心肺复苏的情况下,为一名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脏骤停的患者成功盲置临时起搏器。

就是这样精益求精的精神,促使邓诗武不断地苦练医术,填补了医院甚至新都区的多项医疗空白。近5年来,邓诗武累计诊疗门诊患者约2.5万名、住院患者近万名,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达95%以上。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邓诗武常常研读《大医精诚》,也常常以其中的理念来警醒自己——诚心救人是医者最根本的为医之道——也是他从医未曾改变的初心,是他恪守一生的誓言。

基层医院在医疗资源、硬件设备、学术平台等方面是有所欠缺的,但自扎根在这里后,邓诗武带领他的团队完善学科框架的搭建,不断地攻克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关。谈到未来,邓诗武充满了信心,他说“医院装备DSA后,心血管内科将全面开展心脏介入技术,并努力将科室建设成区域性医疗、科研、教育中心”。

后记:邓诗武医生的夫人,是科教科一名干事,与我们在同一个行政办公区。每到下班时间,总能听到她给邓医生打电话:“今天能不能准时下班”,然后又无可奈何地说“那你忙吧,我先回去”。我们常常调侃她被邓医生“抛弃”了,她便一本正经地解释说老邓坐门诊还下不到班,或者邓医生下乡了回不来,又或者邓医生去学习了,又或者有个患者从外地来找邓医生看病……我们对邓医生的了解似乎更多地来自于他夫人那里。采访邓诗武,听他对自己这一路走来的回忆,对科室建设的规划,以患者为中心的态度,精益求精和支持以恒的学习态度,明白了“大医精诚”的意义。当我们在谈论医生时,我们应该谈些什么?某种程度上也是诚实地谈论这个人、这个职业,他们用职业精神向生命致敬,而我们用理解向医者致敬。

赞一下
返回首页
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