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先进个人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何裕隆:从“病有所医”到“病有良医”

时间:2020-03-31  来源:  作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

何裕隆,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创院院长,消化医学中心学科带头人、首席科学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主任,胃肠外科中心主任。从医从教三十多年,他始终秉承“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大医理念,孜孜以求,践行医者仁心。 

一、大医精诚,把胃癌手术做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何裕隆眼中,医护人员有两项重要职责,一是治病救人,二是要学会“换位思考”。“医生如果只是做研究、发表文章,就被人们称为‘好医生’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有的医生按时上下班,有的医生一天二十四小时,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都花在病人身上,哪个才叫好医生?老百姓需要的是能看病、治病的医生。”何裕隆认为,治病救人,是医生的第一要务。

把每一位患者都当成VIP,将每一台手术都做成精品,是他对临床工作的要求。每次手术前,他都仔细阅读术前检查和影像学资料,每一刀、每一个动作都做到极致。没人敢接的106岁胃癌患者,他敢;别人认为不需做手术的肠套叠梗阻患者,被他及时发现、及时手术,免除生命危险;多脏器联合切除,救治了患有巨大腹膜后间质瘤的年轻战士;奋战20小时,救治剖腹产术后腹腔大出血的年轻孕妇……对何裕隆而言,这些已成家常便饭。无论多忙,何裕隆坚持每周三次以上的教学查房,有时甚至连病人吃的东西,他比当班护士知道得更清楚。每次手术完,不管多晚多累,他一定要坚持去看望术后病人。

何裕隆认为医生的天职是奉献,他在工作中极少借故推诿或邀功争奖,支援西藏,抗击非典、救灾捐款,支援基地医院,脱产带教等,他都身先士卒,第一个参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何裕隆一直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带领全体员工把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医疗关口。

我国是胃癌高发地区,胃癌新发病例约占全球50%。然而,我国约90%的胃癌患者确诊时已处于进展期。进展期胃癌预后差,术后易复发转移,总体5年生存率仅37%。何裕隆团队在国内推广胃癌标准D2淋巴结清扫术,并创新性提出脉络化立体化淋巴结清扫术式,胃癌治疗效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进展期胃癌5年总体生存率达61.4%。因为其在胃癌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于2018年荣获我国医师行业最高奖项-中国医师奖。

二、人民对美好医疗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何裕隆是中山七院创院院长,他将医学人文理念贯穿到医院各项管理工作中。他说:“人民对美好医疗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开业至今,医院从中大医科系统引进26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团队,把广州优质医疗资源平移到深圳。何裕隆说:“我们要让深圳市民不出深圳就能获得与广州兄弟医院同质化的优质医疗服务。深圳需要什么专科,我们就开设什么专科;我们的专家不是‘飞鸽牌’看了门诊就走,而是‘永久牌’扎根光明、服务深圳。”医院开业第一天即同步开放门诊、24小时急诊、住院、手术室、ICU;第12天,开展首台四级手术——胃癌D2根治术;第13天,开展连续肾脏替代治疗;第14天,开展首例腹腔镜下肠癌手术;第22天,开展首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介入手术;第26天,开展首台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第1个月,开展3台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多项高难度手术、诊疗项目开展,刷新“深圳速度”。

在临床管理中,何裕隆积极倡导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从2008年开始即带领中山一院胃肠外科中心开展ERAS临床研究,到中山七院后延续这一传统,帮助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何裕隆坚持每周组织开展多学科讨论,开展以系统疾病为主体的诊疗理念,提高疑难重症诊治水平。他反复强调,个人的经验是有限的,只有通过多学科病例讨论才能给病人提供最佳诊断和治疗。中山七院实行临床与科研相对独立的开放式管理体系,为临床各专科配备专职科研团队,让医生有更多时间专注临床,把医生的时间还给病人。

何裕隆还将人文理念带到医院的规划建设中。中山七院的二期工程中特别设有住院病人与家属共同活动的场地,何裕隆说:“病人生病时是最需要亲人陪伴的,但很多时候他们跟家属被隔离了,他们住院的心情就像蹲监狱一样;让病人知道还有很多亲人在他身边,能跟家属沟通,才能更好照顾病人的心理需求。对临终病人,我们也设置安宁疗护病房,在特别照应关怀的同时,也将临终病人与其他病人区隔开来。以前三个病人住一起,其中一个突然走了,对其他病人而言是一种煎熬、打击。”

作为一家新建医院,七院实行“去编制化”改革。“我们会给每一位加入七院的员工创造体面的生活!”何裕隆承诺并付出实践。中山七院实行“年薪制”,为员工提供有尊严的待遇,同时为每一位有需要的员工配套人才安居房,解决子女入学问题及上班出行问题。每一位员工都体会到了家庭一般的关爱,没有了后顾之忧,团结一心创造七院人的美好生活。

三、做有温度的医院

何裕隆立志将中山七院打造成“医德医风最好的医院”,致力建设有温度的医院。他认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有为病人、为社会造福的胸怀与仁心。评价好医生的标准,50%看他的医疗技术,另外50%看他的医学人文素养。” 

他要求医生要有同理心。他常常对学生和身边的医生说:“如果躺在病床上的是你的亲人,你会怎么做?”

“首先,你会第一时间开检查对不对?检查一定会围绕这个疾病有针对性地检查,不会大检查。第二,用一百块钱能检查出来的,你绝对不会用一千块钱。第三,做检查以后你会很快地去追结果,不要等着检验科室送过来。第四,追到结果后,你会想某个教授这方面是最强的,我去找他看看。如果你把你的病人当成自己亲人看待,这些问题你自然而然会想到。”“把病人当亲人”不是一句空话,何裕隆一直在践行这一理念。

何裕隆会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尽管我们天天面对很多患者,但每个患者可能一辈子就找你一次,我们要仔细询问病史、了解病情,制订详细周到的治疗方案。首先搞清楚该不该做手术、能不能做手术。确定病人手术治疗效果最好,还要考虑什么时候做手术,尤其对于择期手术的病人,可能早一周或晚一周都可以,但营养状况不同,手术风险和预后就不一样,要选择最好的时机。然后再考虑怎么把手术做到最好。最后还要帮病人术后快速康复,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在一些服务细节上,他也提出严格要求,比如他的医生必须打领带、服装整洁,要给病人一种信心。“如果一个穿着拖鞋、衣帽不整的医生来给你看病,你会把生命交给他么?”此外,何裕隆要求查房时医生不能接电话,因为那时最重要的任务是看病人。“除了值班医生,值班会诊的医生,你的手机可以响,其他的医生手机不能响,不能在病人面前打电话。”何裕隆认为,要让病人信任医生,就要先给病人一个信任的前提。

何裕隆对患者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尊重,深受患者称颂。他从医30余年从未收到过一个病人的投诉,连续多次被为“医德医风标兵”,从1996年到2019年间连续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他的外科诊室曾上演黄梅戏感恩的桥段。一位来自安庆的患者,在当地医院认为他的病不可治疗后辗转到广州求医,最终在何裕隆教授的治疗下,患者康复出院。愈后,老夫妇两人专程到医院唱黄梅戏给“救命恩人”听。一曲深情的黄梅戏,表达了病人对何裕隆的感激,也是何裕隆用自己的医术、医德换来的人间真情。

不管是在医疗还是管理上,何裕隆始终践行着医学人文理念,为患者、为员工打造最温暖的家园。在他的带领下,中山七院将持续推进临床医学人文建设,不断提高患者就医获得感与员工从业获得感。“从‘病有所医’到‘病有良医’是一个质的飞跃,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一直在路上!”何裕隆说道。

赞一下
返回首页
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